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和路径分析

2021-12-13 14:02王丽英
科技资讯 2021年27期
关键词:阳泉市产学研瓶颈

王丽英

摘要:该文分析了小城市科技创新的瓶颈,提出了破除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的对策措施。小城市相对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而言,面临着科技人才短缺、创新资源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小城市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精准引智,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发展优势。

关键词:小城市科技创新路径分析创新生态

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9(c)-0000-00

On the Bottleneck and Path Analysi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mall Cities

——Taking Yangq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Liying

(Yangq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Yangquan,Shanxi Province,045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ottlene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mall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mall cities. Compared with medium-sized cities, large cities and mega cities, small cities are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lack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tand out in the competition, small cities must adhere to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accurately attract talents and strengthen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ope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ely create a first-class innovation ecology and shap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Key Words:Small cit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ath analysis;Innovation ecology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1],小城市相对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而言,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发展水平低,很大的一个制约因素是科技创新水平低。该文以山西省阳泉市为实地调研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方式对其他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和路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提出了破除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的对策措施。

1 阳泉市科技创新现状

阳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城区常住人口为22.5万人。属于小城市。经走访调研,笔者以阳泉市重点产业为主,分析了阳泉市科技创新现存问题。部分行业存在着一个企业代表一个行业的情况,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位于產业链条的价值下游,差异化经营格局和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如新材料领域。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问题,大多数企业无力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科研能力薄弱,如阳泉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条短,如阳泉市节能环保领域。此外,还存在着创新资源不足、金融资本介入程度不深、高校优势作用发挥不足、创新主体活力不够等问题。

2 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

结合对阳泉科技创新情况的实地调研,及其他部分小城市的文献查阅,该文归纳了小城市科技创新存在的瓶颈问题。

2.1 人才资源逐渐流失

虽然小城市结合实际,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人才政策等多种途径来营造浓厚创新氛围。然而,在“送户口”“送房补”“送补贴”等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招影响下[2],仍然避免不了每年都有大批量的本地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向外流失。究其根源:一是发达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化优势表现出极强的招才引智优势,高端人才对于发达地区也形成了极强的依赖,小城市传统人才政策效果不佳。二是小城市产业结构有限,无法提供与毕业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无法提供让毕业生施展专业技能的平台。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小城市难以提供与一线城市同等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

2.2 “科技平台”粗放管理,功能弱化

近年来,大量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此类科技平台在数量迅速扩张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对企业需求多样化,平台运营升级,大锅饭式的补贴造成的平台对政府的依赖[3]等一系列新问题,平台运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很多孵化器靠收租及政府补贴在艰难生存。在获得政府补贴的红利消退过程中,很多粗放型管理的科技平台已改头换面,使得科技平台存在于形式之中,丧失了它原本的功能。

2.3 企业创新能力弱、成果转化少

龙头引领欠缺,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发展之间关联性并不大,处于相对独立发展的状态,没有形成产业体系。行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不高,基本为传统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规模不大,創新能力不强,具有原创性、影响力大的专利较少。人才缺口较大,技术人才不足。

2.4 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未实现良好互动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高投入性、高溢出性、高隐蔽性等特征[4]。对于企业来说,科技创新过程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科技创新最终是否会成功,科技创新所研发出的产品是否有市场,科技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是否能够承担等,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小城市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小城市相对于中等城市和大城市而言,创新主体更加需要地方财政支出的支持。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在逐步增加,但在财政科技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系列问题,如:监督不到位,重点支持力度不足,资金使用分散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效果。

3 小城市科技创新瓶颈路径分析

3.1 精准扶持、互动溢出,实现跨区域科技合作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可以实行帮扶政策,发达省份、发达城市一对一帮扶落后省份、落后城市。根据小城市的产业链布局,按照“建链、强链、延链、补链”的发展思路,引进适应市场规律的发达城市的技术成果,实现精准培育、精准攻关、精准招商、精准支持,依托自身产业特色,通过互惠共赢的模式来推动创新。

3.2 精准引智,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创新生态

一是探索“人才反向飞地”模式,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思路,主动到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瞄准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靠前就近共享发达地区丰富的人才资源,畅通科技人员双向流动渠道,拓展激活创新人才队伍。二是加强行政部门的纵向联系,加强同国家级高端人才平台的合作,国家高层次人才走进小城市,深入到对口企业为企业技术需求、技术问题进行问诊把脉。三是加强校地合作,尤其加强同本地高校的合作,创新办学模式,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政府和企业要抛出强有力的橄榄枝。对于本土高水平人才或者具备科研潜力的后备军,政府和企业要助力进行培养,提供资金和实践平台的支持。对于科研人员,要权力下放,使其具有充分科研自由度,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构建高效的用才机制。

3.3 “引进来、走出去”,学习国内外省市产业创新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

学者们围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推动了基础性科学知识和应用型技术知识向企业的转移转化,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5]。小城市,尤其是面临科技创新发展瓶颈的小城市,要“走出去”,加强产学研合作,学习创新发展成功案例,比如:打造石墨烯产业“东方碳谷”的常州经验、抢先布局大数据产业的贵阳经验。

3.4 固本培元,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靠市场驱动来推动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争做科技创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同时,政府资助能够有效刺激企业研发投入,二者能够互补并共同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提升[6]。因此要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激励引导作用,优化财政科技投入体系,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3.5 积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是在企业、产业、区域以及国家等层面,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一系列要素结合所形成的社会系统[7]。构建良好创新生态,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创新生态考核,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让创新成为社会弘扬、追求的价值导向。同时,打造一批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人物,树立标杆作用,强化科学精神的价值引领。

4 展望

小城市同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相比,地域面积小、人口数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营商环境不占优势、经济实力弱,基于此,小城市为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更进一步,务必要把准病症,对症下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城市发展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科学出版社.2017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全文)[EB/OL].(2017-10-25)[2021-09-09].

https://www.askci.com/news/finance/20171025/113909110425.shtml.

[2]陈耀龙,杨香军.“抢人大战”背景下中小城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基于郴州市的调研[J].中国经贸导刊,2019,1(2):84-85.

[3]李文鹣,张洋,王涵,等.动态激励下科技资源平台与小微企业创新行为演化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20,25(2):92-100.

[4]陈劲,朱子钦.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J].创新科技,2021,21(5):1-7.

[5]赵胜超,曾德明,罗侦.产学研科学与技术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1):33-44.

[6]孙忠娟,刘晨蕊,周江华,等.科技资助影响企业创新的资源门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1):16-29.

[7]任福君.面向2035的中国创新文化与创新生态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20,(5):1-3.

猜你喜欢
阳泉市产学研瓶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阳泉市环境气象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2017年阳泉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投资、销售遇“双冷”
山西阳泉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实践与思考
阳泉市防雷减灾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