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参与的青岛中山路片区问题调研与策略★

2021-12-13 07:23程立诺
山西建筑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中山路片区青岛

程立诺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中山路片区位于青岛市南区,具有青岛历史风貌的滨海旅游商业区,街区以中山路近代历史建筑为基础,依托劈柴院、教堂及周边栈桥、海水浴场、老舍公园等旅游景点的优势。中山路是城市主要交通道路,街区内其他道路为次要道路。片区邻近青岛火车站和地铁站,是外来游客必经之地(见图1)。

中山路是青岛最早的街区,代表青岛最早的市井生活。在人们心目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仅次于八大关和海水浴场。访谈中可以看出,本地人认为片区可以代表青岛一部分特色,并且让人怀旧。而游客在中山路主要是购买青岛特产和小吃,认为代表部分青岛特色美食。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中山路片区的历史,通过现场察看了解片区的整体风貌、建筑质量与功能构成等,通过对500名由市民、外来人员和游客构成的调研对象问卷和访谈了解公众对老旧街区更新的意见和意愿[1]。

1 中山路片区现状

1.1 现状功能与建筑

如图2,图3所示,中山路片区现状功能混合,主体功能不突出。住宅区、商住区、医院、学校、商业办公、教堂、欧式小住宅不同功能建筑混合在一起,不同年代建筑混合,风格多样。现有建筑质量根据新旧状况和损坏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早期德式建筑,有少量重点保护的建筑质量较好,商住建筑沿街立面保护较好。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所建建筑,延续德式风格,但大部分破败不堪,乱搭建较多,质量差。90年代之后建筑,质量较好,局部破败。大部分风格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局部需要改造[2-4]。

1.2 交通状况

中山路与湖南路为城市主干道,双向两车道。其余道路为城市次干道,双向一车道。道路断面均为一块板。但实际使用存在以下问题:道路使用级别不明确,缺少分工;街区到处人车混行,彼此干扰较大;道路无隔离带;道路尺度较小,挤压人行道;高峰期拥堵,车辆随意停放;机动车噪声较大;交叉路口较多,通过效率低下(见图4)。

1.3 空间环境

街道尺度保持了小街区尺度,120 m左右。街区符合行人行走的尺度,中山路片区范围内大部分通过步行能够满足日常生活(见图4~图6)。

1)街道环境嘈杂,人车物混杂。

2)沿街建筑大部分保留了传统风格,街道与建筑尺度适宜,但广告牌等标识系统混乱。

3)缺少街道家具,路灯和环卫设施不完备,局部环境脏乱差。

4)缺少绿化设施,只有少量的行道树。缺少户外休憩设施。

2 公众参与调研问题

2.1 公众态度

超过30%的人认为中山路对青岛城市影响比较大。大部分是在青岛居住时间较长的,他们见证了青岛的发展,以及中山路的变迁,对中山路片区有一定的情结。有的认为中山路是最早的片区,具有青岛文化的底蕴;有的认为这里曾经有他儿时的记忆;有的认为这个片区靠近著名景点栈桥,游客比较多,会给外来的游客留下各种印象,可以作为窗口;有的认为,这里的风貌价值仅次于八大关。

有近40%的人认为中山路片区有利用价值,改造好了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一是认为有区位优势,靠近几个重要景点,并且位于市南区这个青岛最早各方面最完善的区域。一是认为整体风貌和保留的部分里院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但也有超过20%的人认为中山路片区对于青岛形象的意义不大。其中主要是因为青岛城市发展的重点近20年不在中山路片区。中山路片区衰败了,大量的人流涌向新开发的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位被台东一带取代,办公中心的地位被香港路一带取代,自身风貌破败,各方面还停留在以前年代。这部分人对于中山路片区的前途并不看好。

超过20%的人凭第一印象认为中山路最重要的是要治理好景观环境,认为其目前的环境落后于青岛其他区域。差不多同样的人数认为升级交通最重要。最多的人数认为应该首先通过功能结构的调整,提升该街区的商业竞争力,发展经济。也有近20%的人认为人文和整体风貌最重要,认为这是街区吸引力所在。可见,在街区更新问题上,不同的人看法不同,倾向不同,需求也不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山路片区从多个方面均没有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愿望,有改造更新的必要性。

2.2 功能构成方面

2.2.1 主要行为——餐饮、购物

近半数的人去中山路片区的主要目的是餐饮,以小吃为主。中山路东部街区较少,调研地块北部餐饮也较少。其次是观光休闲的人较多,约占25%,主要集中在天主教堂,公众以观赏拍照和散步为主。

有近16%的被调查者是在中山路片区居住,对中山路片区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休闲主要集中在此。但大多限于日常生活用品,由于不少商店价格较高,有相当一部分购物行为会选择去别处。多数居住在此的本地人表示这个片区没有过去热闹了,人气减少了很多。

10%左右的人在这个片区是为了购物,以外来的游客为主力。一方面中山路街区不少店铺经营本地特产、海产品、手工艺品等主要面向游客的项目;一方面该片区所处的位置靠近火车站和著名景点栈桥,是很多游客容易经过的地方。

2.2.2 最具吸引力的点——劈柴院、教堂、特产商店

有近半数的人最喜欢这个片区的劈柴院。这得益于2009年对劈柴院饮食和文化修复,重新开张的效果。作为民俗小吃街区,以及内部原有的里院格局和只能进人不能进车的尺度,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人。其次是天主教堂,人们认为其风格奇特,美观,这也是教堂最大的吸引力。除了观赏,还是不少青岛年轻人拍婚纱照的必选之地。教堂前有广场,但人气一般。大多表示看完了教堂不会多停留。

以游客为主体的人群对特产商店比较感兴趣,通常会购买一些海产品、饰品和青岛特色的手工艺品。

少数人比较认可这个片区的住宅风格,认为具有德式风格的住宅值得一看。现代化的商场和办公不是公众最感兴趣的点,尤其是新建筑的建筑风格不协调被人所诟病。可见,公众对于特色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特色建筑、餐饮、文化等,这也是该街区最大的吸引力所在。

2.2.3 功能定位意愿——商业、休闲

超过50%的人认为该片区应该主要发展商业休闲功能,其中更侧重于休闲功能。认为可以发展一些与商业有关的休闲活动,带动街区的人气。其次,有近30%的人,其中以店主为主的人认为可以作为旅游区,借助旅游产品带动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水平。一部分在此居住办公的人依旧倾向于居住和办公的功能,但希望多一些日常便利的休闲设施。可见,在主体功能方面,人们不太愿意在现状的基础上做过多的改变。但都希望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该街区的商业价值。

2.3 空间感受方面

街道空间尺度适宜,空间形式有趣,适合人们日常生活,是少有的小街区。但需要改造更新,补充基础设施,使空间具有连续性和秩序性,使场所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3.1 整体风貌与空间尺度

约20%的人认为在中山路街区没有特别感受,与普通城市差不多。主要体现在建筑风貌上特色不突出,很多新建筑与其他城市并无不同,风格与一些旧建筑不协调,高度、色彩不和谐,商业构成和业态特色也不突出。超过20%的人认为户外没有歇脚的地方,缺少休憩空间,尽管街区的尺度比较小,很快就能走完一个小街区,但是对于逛街休闲的人来说,整个街区逛下来还是会有些累。

街区尺度比较适宜步行,但是访谈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空间显得拥挤,热闹的院落人挤人。马路和街头各种人车混合,也比较拥挤。杂乱无章,没有秩序。一些特色的院落和商业布置太分散,没有连续性,不太方便。

2.3.2 空间形式与安全感

访谈中得知,一部分人对里院空间比较感兴趣,认为这种院里套院的形式比较有趣味。一条小路可以连接一个个院落正是中山路片区最有价值的空间。但这样的空间也有弊端,近20%的人认为拐弯抹角的地方太多,容易迷路,特别是晚上人少的时候,一个人走没有安全感。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空间形式很好,适合生活,有大杂院的氛围。但空间设施单一陈旧,院子里乱搭建比较多,杂而无院。院子只是承担了一个过道的功能,没办法从事别的活动。

2.3.3 场所感与归属感

街区场所感差,比如教堂区域缺少整体氛围,景点相对孤立,缺少互相配合的事物,如休闲设施等,人停留时间比较短。大部分住房是出租出去的,过去的邻里没有延续,新的邻里关系没有建立起来,老年人找不到儿时记忆。住区缺少公共活动,环境差,住宅破旧,也是导致居民缺少归属感的原因。对于外来打工者而言,普遍认为该地段区位优越,交通方便,房租由于住房破旧而十分便宜,但住区只是满足他们住的功能,没有家的感觉。

2.4 环境设施方面

2.4.1 公众不满意的方面——交通、环境、基础设施、整体风貌

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交通情况不满,认为交通混乱,主要是对行人干扰比较大。其次,有约35%的人认为里院环境脏乱差,沿街立面尚可,背后却是乱搭建,院落空间完全被占据,居住配套设施水电等落后,存在安全隐患。有约25%的人对户外休闲设施最不满,认为缺少相应的休闲游憩设施,经常无处落脚。约20%的人对乱搭建,以及整体风格凌乱不满意。整体风貌新旧差别很大,尺度差别很大,风格差别很大,总体上比较凌乱。新建建筑和老建筑风格差别巨大。有超过30%的人对于街区缺少绿化不能接受。另外,有少数人对街道设施陈旧不满意。还有部分人对功能混杂不满意,认为太混乱,没有主题。

2.4.2 公众希望改善的地方——休闲空间、停车、绿化

呼声最高的是休闲广场,约45%的人认为结合现有的设施布置广场比较好,可以提供户外的休闲空间,用于组织活动等。其次是停车设施和公园绿化,分别占约42%和40%。老街区停车设施紧张和绿化率低属于普遍问题,是更新改造中必不可少要解决的问题。办公写字楼通常是普通百姓排斥的。可见,公众的需求往往首先从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很难统筹全局。但这样的需求内容往往是最体现人性需求的部分,设计的人性化往往在此体现。

3 策略

3.1 总体策略

3.1.1 经济复兴为基础

利用中山路片区良好的区位交通、旅游热门景点资源、近代风貌特色的建筑及里院空间构筑旅游商业区,复兴该街区经济文化。以往发展经济是目标,如今城市修补,需要把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

3.1.2 人文关怀为目标

重塑青岛地域特色文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特色街区,里院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碰撞,满足不同身份人的精神需求(见图7)。针对游客,打造商业步行街、老字号体验店、建筑文化体验等场所。

3.1.3 空间修补为手段

根据公众的需求愿望完善街区功能、环境设施,重塑街区空间。注重人的行为感受,使人们身在其中,感受更良好,满足不同人的使用要求。邻里间再现里院精神。加强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感受老青岛市井文化。重组里院内部空间,形成人际交往的场所。研究院落的尺度,应用于公共空间节点设计(见图7,图8)。

3.2 空间修补意向

3.2.1 重塑里院空间

对现有里院进行环境整治,协调新旧建筑风格。以绿化为节点提高街区绿化率,同时改善住区的环境(见图9)。以教堂为中心,将里院空间、宗教文化和欧式建筑文化结合起来。围合的建筑中间,进行庭院设计。商业街立面进行统一的栏杆绿化装饰改造里院内乱搭乱建的建筑,扩大庭院空间,进行绿化改造,为居民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与基地外围的景观联系,老舍公园的绿化渗入及沿海景观带(见图9) 。

3.2.2 设置步行路系统

利用步行系统将各级景观进行有效连接,形成网络化布局(见图10)。设置步行街系统,南接栈桥,北到教堂,连续至风情街,沿途布置休闲设施,形成入口广场、街角空间、教堂广场城市客厅等步行休闲空间序列。打造商业步行系统和文化步行系统,并结合景观节点,来引导主要的人流(见图11)。

步行街两侧,增设雨棚、遮阳伞、座椅、建筑小品等人性化设施,商业底层开设橱窗。文化步行街进行墙体涂鸦增加文化气息和趣味性(见图9)。

3.2.3 保护历史建筑,重新植入里院文化

融入民间表演、艺术品展销、特色民宿等里院体验,结合文化风情街塑造特色人文。传承和保留里院的文化特色,并重塑里院的场所精神。同时发展里院的文化旅游功能,为里院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天主教堂是中山路的地标,以其为中心,发展周边文化功能,并充分利用教堂前广场,将其打造成中山路最具特色和人气的文化节点。保留建筑质量较好的欧式老建筑,适当修缮,并为其赋予新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保留中山路中西交融的文化气息和欧式建筑带来的特殊的文化风情(见图7,图8)。

4 结语

老旧街区更新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城市更新引入公众参与是必要的,更新改造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空间重塑是街区更新的核心内容,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是其灵魂。

中山路片区更新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功能、环境、空间、政策和人文六大要素,居民、商家和游客三大主体,以及空间安全舒适、尺度适宜和归属感要素。建筑里院、风情美食、民间艺术和儒家宗教构成了片区特色。

猜你喜欢
中山路片区青岛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路小学学生作品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春和楼:中山路的坚守者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