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联创示范社15.7万家,首批30个县(市、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来看,农民合作社保持规范运行、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农民合作社达到224.1万家,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辐射带动近一半的农户。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银保监会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到2023年,实现所有直接兑付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原则上均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实现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监管格局基本建成;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补贴政策的科学性和资金绩效明显提高。
日前,财政部公布新修改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内容主要有:一是增加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内容,明确财政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对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二是根据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实践,取消非税收入专用票据和定额票据;三是明确财政票据的统一管理,确定财政票据实行全国统一的式样、编码规则和电子票据数据标准;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五是根据监察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法律责任条款。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5%以下。到2035年,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3%以下。《意见》强调,要坚持分类指导、标准引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减损增效。提出加强设施建设、改进工艺装备、推行绿色生产、强化标准引领等四方面举措。
近日,河南省住建厅公示了2021年省级传统村落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评审结果,25个省级传统村落将获财政补助资金。
根据此前文件,获得的补助资金将主要用于传统村落内重要街巷、传统建筑和院落修缮与风貌整治,尤其是对急需抢救保护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原则上每个村庄的估算投资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单个项目估算投资额不超过200万元,项目周期不超过一年。
此次评审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河南省住建厅从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省村镇规划建设专家库等中选调相关行业评审专家,组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评审委员会,通过竞争性的方式进行评审。
湖南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逾11万家,三成以上的农户加入合作社,联合搞生产,“抱团”闯市场。
“十三五”以来,湖南省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据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1.16万家,合作社成员426.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30.8%;全省农民合作社总实有资本3084.95亿元,规范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全省农民合作社中,省级示范社总数达到1388家。评选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0家省级示范社和20余家旗舰社。农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以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服务组织带动下,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6530万亩(次),居全国第8位,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缺机、缺劳、缺技术”的难题。
以合作社为依托,小农户“抱团”闯市场。全省发展产业扶贫合作社1.7万余家,入社贫困户达37.3万户,打响黄金茶、南洲稻香米、湖南茶油、湘江源蔬菜等品牌,贫困人口通过加入合作社人均增收1600多元。
福建省泉州市创新“制度+科技”双重监督模式,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建立涉农资金监管平台,让各类涉农资金不再“跑冒滴漏”,一路顺畅地到达农民手里。
该平台是一个集涉农财政资金项目申报主体备案、资金申报审批、资金下达发放管理、资金异常预警、资金监管信息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申请、拨付、收款、招标、使用以及项目验收等方面的全过程监管,可及时发现涉农项目资金在使用、管理、分配等方面潜在的问题线索,从源头上预防“微腐败”。
同时,围绕两级涉农财政资金信息的管理,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涉农单位等一同纳入平台中,按照业务分工不同,形成涉农财政资金从申报到发放过程的“分级管理”“多级审批”“逐级公示”“全程监督”。
全国首笔以生猪养殖圈舍作为抵押的贷款日前在重庆市黔江区发放。这笔贷款授信额度为1500万元,将为当地恢复生猪产能注入金融“活水”。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大多属于重资产运行,由于登记确权、价值认定相对困难,生猪养殖圈舍抵押业务以前从未开展。黔江则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先行先试。
此次发放的生猪圈舍抵押贷款,由重庆市农委确权、颁证、办理抵押登记,实现了生猪圈舍抵押制度“破冰”。农业银行建立了总行、市分行、区县分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开展重点攻关,确保生猪圈舍抵押的模式、流程、权限、风控等流程精细化和专业化,从立项开始不到半年时间实现贷款发放。
此次生猪圈舍抵押贷款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大型养殖圈舍作为农村流转土地上的附着物,无职能部门确定权属关系以及颁发权属证书的难题。同时,通过对标准圈舍等大型养殖设施明确评估标准,为圈舍等设施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公允价值。此外,通过农委办理抵押登记,并取得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认可,有效落实了抵押权,保障了金融机构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