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地区满族茶文化的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2021-12-13 15:56:24
福建茶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满族东北地区研学

姜 男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1 满族茶文化概述

1.1 特殊的民族地域习性,造就满族茶文化的独特性

历史上的满族属于畜牧游猎民族,其饮食习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单从茶文化来讲,首先,女真人喜直接饮用马、牛、羊等畜奶,直至茶叶传入,与畜奶组合成奶茶。满人在进行宴请时,“每宴客,客坐南炕,主人先送烟,次献乳茶,曰奶子茶,次注酒于爵,承以盘。”其次,因长期于山林中居住,林中果食成为补充身体水分和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茶叶传入后,他们常把茶与糕点、果品、汤药等结合在一起共食,而不单列一项,并沿袭至今。在有重大活动或宴请时,再备以茶与果品是女真人待客诚意的表现。清入关后,除传统饮用的奶茶外,花茶也成为满族人日常喜欢的饮品之一。这种习俗在京师一带尤其明显。当时京人多为自己熏制花茶,“喜以蓝蕾、茉莉、玫瑰熏袭成芬者,……”前文所述孝钦后以金银花拌之入杯的香茶,以及乾隆所创之“三清茶”都属花茶之一。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历史上的满族农村人有饮用各种自制的土茶,诸如柳蕾茶(用春天嫩柳芽焙制)、糊米茶(饭糊中加入开水当茶饮用)、酸茶(依兰、双城一带的满族用黄米面加豆面发酵后,煎沸饮用) 等。由此可见,独特的地域环境,造就了满族茶文化的独特性。

1.2 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展现满族茶文化的融合性

茶盛产于江南地区,满族茶文化是在南茶北进后才具有茶的文化标签,从早期女真族直到现在的满族,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中原汉族的饮茶文化已经深深影响到满族茶文化并为满族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营养。在中国饮茶文化漫长的历史轨迹中,满族人喜饮奶茶应是从西北游牧民族的饮茶习惯流传而来。满族作为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溯源至先秦时期的肃慎族,作为古老的东北四大族系之一,满族历代人民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辛勤耕耘,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民族茶文化。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清朝统治者从东北地区崛起,到明朝末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经清太宗清世祖两代皇帝励精图治,清军入关逐步统一中原地区,随着清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崇儒重道”的文化统治政策,以及人们对饮茶需求的增多,满族汉族文化不断融合,进一步加强了满族茶文化的纵向发展。

时至今日,满族茶文化依然在东北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沈阳故宫,吉林伊通满族博物馆等都珍藏着满族特色茶文化史料、用具、制茶方法的资料,这些都是了解满族历史以及茶文化史、弘扬优秀满族茶文化的主要窗口。

2 开发满族茶文化研学旅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

2.1 国家相关政策意见,推动研学旅行发展

2016年底由教育部、发改委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自此展开了国内中小学研学旅行热潮。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对研学旅行服务供给方、人员配置、产品种类、服务项目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要求,为研学旅行实际操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南。2019年3月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遴选推广典型线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做为支撑,研学旅行的推广和发展日渐增益。由此以来,满族茶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和实践发展起来。

2.2 研学旅行客源激增,市场需求旺盛

中小学生正处身心全面发展阶段,适宜通过研学旅行集体出游、集体食宿的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进而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基于此,研学旅行开始被大众所接受,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参与研学旅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吉林省凭借独特的气候环境和满族区域茶文化背景,客源目标市场定位广潜力大,吸引了本地以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生团队选择来此进行研学旅行。

2.3 少数民族特色茶文化,丰富研学旅行选择

民族民俗博物馆能展示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在开展历史教育、艺术教育、思想教育上具有先天优势,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补充的拓展。东北地区做为满族文化的重要发展之地,在满族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类历史博物院,满族博物馆和民俗村里陈列着各类文物工具、文字图片和传统茶具复制展品等。这些潜在的研学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将形成独特的满族茶文化研学旅游资源,有助于提高满族茶文化影响力。

现有的满族文化博物馆、民俗村等已经具备建设研学基地,可以接待研学团队,开发研学产品的基本条件并且已行了初步实践。因此,东北地区满族茶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可选择性。

3 东北地区满族茶文化研学产品开发策略

3.1 兴建研学旅行教育基地,增加满族茶文化品牌效应

目前,东北地区还没有与满族茶文化相关的研学基地进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东北地区满族茶文化研学产品开发还不够成熟,但这也给未来开发满族茶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建成的研学基地、博物馆等,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研学教育基地标准进行升级和改造,增加例如满族满族特色茶食制作,满族特色茶艺教学等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项目。同时,要着重突出本区域特色的开发以免雷同。对于尚未开发的满族茶文化元素,需要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开发出以满族茶文化特色为主题的研学产品。

3.2 规范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开发特色研学旅行产品

研学旅行在国内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游学不平衡”的现象。对于现存问题,要结合学校、学生、家长对于研学产品的具体需求和国内的实际操作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首先,要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有侧重点的安排研学项目。其次,安排研学指导师讲和满族茶文化非遗传承人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全面的学习了解满族茶文化,进而更加了解满族历史文明,达到教学目标和研学旅行目的。例如,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爱交流阶段,对于书本以外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十分感兴趣。基于这一年龄段特点,应多增加一些民俗风情、满族茶饮制作以及品尝等体验式的课程时长,做到寓教于乐。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专注力和理解能力也更强,在课程上则应该偏重于满族茶文化发展历史,茶具工艺水平时期特色,茶艺茶道等的学习,了解满族茶文化热爱满族茶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3.3 设置行业专业培养机构,提高研学指导师业务水平

研学旅行属于教育旅游部分,这就决定了专业的研学指导师,要作为老师和导游的结合体来引领学生,能够将满族茶文化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并且调动学生的研学热情,做好研学旅行的引路人。目前在岗的研学指导师中一部分是师范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兼职,另一部分是景区讲解员和导游经民间机构培训转变而来的。现如今的研学指导师无论是在知识层面的积累,还是在自我角色的塑造上都未能达到相关要求。通过招聘研究满族茶文化的专业人才,培养研学指导师掌握更系统准确的满族茶文化知识和历史,进行学习进修等方式,来发展壮大专业的研学指导师队伍。同时,国家也应通过各设立研学专业,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对研学指导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定期考核,不断优化研学指导师队伍。

3.4 多方参与协同合作,改善供给体系保障研学安全

研学旅行面对的是以尚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为主的群体,需要社会多方支持。其中不但涉及政府、学校、老师、学生、家庭、研学基地等,也涉及旅游供给系统中的交通、食宿等服务。学校需求与企业优势相结合,合力打造更加完善的研学旅行产品。其次,也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满足他们对研学产品的需求,例如学校对研学课程教育为本的理念、学生对于研学课程趣味性的诉求、家长对于研学课程费用支出的负担、研学机构在行业竞争中对于专业性和利润率的追求以及各方都十分重视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问题。与此同时,东北地区满族博物馆、景区景点也要积极做好满族茶文化知识储备和茶文化研究基地建设,要积极学习其他文化基地的优秀经验,对接好学校和学生家长,全力安排好研学课程和行程,开发出具有东北地区满族茶文化特色并且内容更丰富的研学产品。才能达到游学兼顾的研学目标。

国内研学旅行虽然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各项政策和行业组织架构的不断完善,研学旅行会日渐普及,并且更好的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平性等原则。东北地区需利用好满族发祥地的优势,打造满族茶文化研学品牌,实现满族茶文化特色品牌效应,才能在研学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

猜你喜欢
满族东北地区研学
去研学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日本研究(2023年2期)2023-11-29 12:16:10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