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慧, 赵 帅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 2.中国种子协会, 北京 100125)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实践证明,稳定可靠、健康有序的制种基地,是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经历了40年左右的发展,酒泉基地在国内外有了较高知名度,培育出了一批技术型企业。但由于长期的粗放管理、掠夺式开发,加上质量意识觉醒晚,现代化管理水平跟不上等诸多因素,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显现,严重制约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让老基地焕发新光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酒泉以玉米制种起步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1981年,酒泉开始对外承担试制种任务,随着美国0号和35号两个硬皮甜瓜杂交组合试制种成功,逐步拉开了酒泉地区瓜菜繁制种产业发展的序幕。1985年制种面积5.7 hm2,包括西瓜和硬皮甜瓜3个品种,当年生产种子750 kg,经外商检验合格率达95%以上[1]。1988年,中国种子公司承接的美国皮拖公司的茄科类对外制种业务落地酒泉后,瓜菜类制种得到快速发展壮大。近年来,酒泉市年制种面积在3.33万hm2左右,80%为瓜菜花卉制种,20%为玉米制种,建成了以肃州区、金塔县和玉门市为主的蔬菜良种繁育规模化基地。从该市2020年统计数据看,制种基地已涉及5个农业县(市、区)的38个乡(镇)、221个村,制种农户达7.2万户。全市农民制种收益20.04亿元,比上年增加7 200万元,农民人均来自制种产业的收入达到4 200元。制种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制种产业已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酒泉蔬菜种子年产量逾2 000万kg,占国内需求量的50%,部分作物所占比重更大,如向日葵、西葫芦供给量超过80%,花卉供给量超过70%。据统计,常年在酒泉制种的国家有荷兰、美国、日本、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Syngenta先正达、德国BASF巴斯夫、法国Limagrain利马格兰、法国Vilmorin 威马、日本SAKATA坂田、日本TAKII泷井、荷兰Bejo比久、荷兰ENZA ZADEN安莎、以色列HAZERA海泽拉、荷兰Rijk Zwaan瑞克斯旺等全球蔬菜前20强企业均已在酒泉布局。目前,为国外代制种面积占总量的52%,涉及十大类5 500多个瓜菜品种,包括葫芦科类(甜瓜、黄瓜、西瓜、南瓜等)、茄科类(番茄、甜辣椒、茄子等)、十字花科类(甘蓝、花椰菜、芥菜、芜青、甘蓝、花茎甘蓝、孢子甘蓝等)、豆类(菜豆、刀豆等)、葱科类(洋葱、大蒜、韭葱、细香葱、火葱等)、莴苣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自然资源方面,酒泉光热资源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气候相对冷凉,种子产量高且饱满度好,收获后自然晾晒或烘干等种子加工方式不影响种子质量,尤其是在保存上不用建设低温仓储设施,自然条件下保存3年质量不下降。基础条件方面,酒泉全市目前建成 30 000 hm2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40%,率先实现了基地标准化建设和生产。人力优势方面,经过40年的发展,熟练掌握制种技术的农民达 12万人,且有约200家专门从事制种业的企业,基本每户都有一个成熟的技术人员,各项保障条件优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1987年授粉工人劳务费每天3.5元,2010年每天80元,2015年每天160~180元,2020年每天300元,人工成本是20世纪90年代的85倍,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导致了种子生产成本的上涨。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日益老龄化,年轻一代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日趋紧缺,一些用工量大的作物如杂交辣椒、杂交番茄,在关键时节雇工成本已高达每天400元以上。此外,耕种收成本、运输成本较10年前均翻了一番,制种产业效益呈逐年下滑趋势。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保护力度不够,已成为基地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据调查,酒泉曾是较大的洋葱种子代繁基地,但由于难以确保品种不流失,目前洋葱制种绝大部分已转移至其他地方生产。国内部分企业曾为韩国企业生产西瓜种子和菠菜种子,西瓜单品种制种面积达33.33 hm2、菠菜最大繁种面积100 hm2。但后因亲本流失,影响了企业诚信度,生产面积减少,菠菜制种面积锐减为零。国内企业也反映酒泉市场环境不如意,如再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有可能分流到意大利、越南、泰国等国家制种。
从当前的生产模式看,基本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灵活,管理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但缺乏对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考虑,基地生产多为掠夺式开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健康发展意识。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种子收获后集中取种、集中处理废弃物的设施投入,绝大部分农民利用简陋设备、粗放式在田收获种子,将瓜瓤和瓜皮等废弃物直接抛弃在农田中,这种操作危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3年内不能再种植相同科作物。
作为发展时间较长的制种基地,番茄溃疡病、瓜类果腐病和菟丝子、列当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入传播,给对外制种和基地环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2]。蔬菜新生病害多,检测手段跟不上,导致有些病害没有列入检疫病害清单。如近年来,欧美针对番茄、辣椒开始检测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由于国际上仍未有公认的检测方法,国内企业和科研单位未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出口种子就面临出境被阻并销毁的风险,这将导致企业损失惨重,严重打击企业信心,甚至出现有订单不敢接的局面。
此外,制种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抢订单等情况。目前,我国基地生产价格基本保持了20年不变,主要原因是企业间相互撬单,导致提价难。2020年酒泉市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企业198家[3],直接和间接从事对外制种的种子企业约40家,蔬菜种子生产价格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不到10%。
针对当前的主要问题,建议以管服并重,强化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测、管理和服务,加强基地投入,不断推动酒泉基地可持续发展。
加强病虫害治理理论研究,强化能力建设,健全治理体系,在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一普查、两检查”:一是开展病害普查。在基地开展全面土壤检测,摸清土壤携带病害的种类、分布,及时向企业发布相关信息,指导企业避开病害较重的地块制种。二是开展播种前种子检查。联合海关加强进口种源的检测力度,确保带病种子不入关。加强国内种源,包括亲本种子的检测,确保带病种子不下地。三是开展生产检查。对所有制种田进行全面监测和检查,包括田间监测和收获种子检查,一旦发现病害,立即组织全面消杀和有关处理,全面阻止带病种子流通入市。
充分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并不断加强监管。一是建立快速鉴定赋权机制。建立有资质的分子检测中心,对在酒泉制种的所有亲本材料以及种子进行鉴定,形成资源或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并以此图谱为基础,将材料、种子的归属权赋予有关人员,为今后利益纠纷解决提供支撑。二是全面推进追溯管理。全面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追溯管理体系,确保所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品种种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为打击非法经营提供现代化支撑。三是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全面加强基地和市场检查,严格执法,切实打击一批非法经营者,推动市场秩序不断好转。
积极引入有关科研主体,形成科研企业紧密合作良好格局,通过联合试制、联合试验,加强授粉、采摘、加工等种子生产和机械化方面的配套农机具的应用研究,提升制种的机械化水平,降低制种成本。培育新型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植保服务组织、人才培训组织等,在目前不能完全机械化的情况下,从外省或地市引进劳务,并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现实问题。
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重点打击恶性竞争、低价出口、挖墙脚撬单等行为,着力对出口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经评价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在行政许可、项目扶持、信贷支持等方面,采取红灯制管理;经评价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实施绿灯政策。同时,在主要基地增加环境保护要求,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增加种子处理设备等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