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大坝村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原属省级贫困村,该村土地贫瘠、缺水严重,曾流传“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的民谣。2011年底,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组织8名党员发起组建安顺市大坝村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村社合一”的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村“两委”、合作社和村民联结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社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持续探索、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1928元提增至2018年的12980元,贫困发生率从2008年的44.2%下降至2018年的1.49%,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省级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合作社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通过抓好党建工作,聚人心、带队伍、谋发展,充分发挥支部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
一是支书领头。合作社的发展,带头人是关键。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大兴,先后带领村民养牛,种植烤烟、中草药、竹荪,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培养了闯市场的意识。2008年,陈大兴率先引进种植的30亩金刺梨取得成功,村民们迅速跟进,获得了丰收。陈大兴还多次以个人名义为村民和村集体贷款发展金刺梨,贷款总额达2000余万元。合作社使大坝村金刺梨产业从小到大,成为安顺市最大的金刺梨育苗和种植基地。
二是支部带头。村党支部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党建,由党员带头深入开展议事决策、入户走访、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核心凝聚力。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企业、合作社、村民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社联动”组织体系。
三是干字当头。依托大坝村延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坝村大力推动“三权”促“三变”,全面进行承包地确权登记,发动群众将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发展产业,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坝村366户农户全部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合作社,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5000余亩。在引进金刺梨并进行规模化试种和试育苗初见成效后,合作社迅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基础上拓展养殖业,合作社的产业越来越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按照种养结合、工农结合、农旅结合的思路,合作社大力发展多元业态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一是种养结合。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构建起党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带产业、产业带村民的发展模式。种植金刺梨5000亩、晚熟脆红李1200亩、雷竹300亩、皇金菊50亩。种植牧草500亩、林下养鸡10000羽。利用山塘资源种植荷花、莲藕等300亩。利用荒坡荒地发展养殖业,建有300头肥牛养殖项目。合作社逐步形成了覆盖山上、地面、水下,农牧禽结合的立体循环种养业体系。
二是工农结合。坚持“用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针对金刺梨规模化种植后出现的滞销问题,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后,合作社组建了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产5000吨果酒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厂,主打产品有12度金刺梨干红果酒和42度的金刺梨白兰地。2018年底新出产的金刺梨啤酒、金刺梨果汁一上市就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目前,酒厂已提供稳定工作岗位150个,全面投产后年产值达3亿元。
三是农旅结合。依托毗邻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合作社充分发挥村内果园、田园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金刺梨花开时节举办赏花活动;在李子、桑葚等果实成熟时举办采摘活动;利用闲置的房舍发展乡村民宿,开设“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合作社引进青岛榕昕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2000亩,集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亲子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牧场。牧场养殖奶牛300头,日产鲜奶1000公斤,每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
合作社始终践行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建立村民增收长效机制,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推行“四个一”增收模式。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推动大坝村形成了“入一份股、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的增收模式。入一份股,全村95%的土地作价出资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入社率100%。打一份工,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合作社和酒厂上班。创一份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建一亩园,引导村民种植金刺梨、脆红李等精品水果,以及甜高粱、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等牧草,通过产业带动村民有产业、能就业。
二是建立普惠分红机制。合作社对入社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分红进行区别对待,建立了“136”和“235”利益分配机制。针对贫困户实行“136”分红机制,即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60%按照土地作价出资比例分配。针对非贫困户村民,采用“235”分红机制,即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50%按照土地作价出资比例分配。目前,合作社累计分红2000多万元,其中55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达700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人人都从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集体收入达350万元,较2016年增长200余万元。
三是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也增加了村集体的积累,合作社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在基础建设方面,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本领、美在农家爽精神、乐在农家展新貌)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通组路、联户路全覆盖。在村庄建设方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村庄住房建设规划,实施“家家别墅”计划,已建成外观统一、风格独特的小型“微田园”农家别墅130余栋。在文化建设方面,借助“智慧乡村计划”和“七个一”工程,实现全村主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建成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卫生室、图书室等一批公共场所,并组建地戏队、“福头协会”、山歌队等文化活动组织,传承恢复传统农耕文化和文化项目。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乡村幼儿园项目已经落地建设,合作社每年给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全村18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缴纳医保等,确保广大村民有学可上、有病可看、有房可住,幼有所抚、弱有所助、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