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华 李 忠 陈一鸣
为着力解决粮食产后突出问题, 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从2017 年开始,我国全面集中开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以促进粮质提档升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改进粮农议价环境,为打通粮农增产增收“最后一公里”创造条件,同时为粮农适应市场化收储做有益尝试。
目前,各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盘活现有闲置资产的同时,普遍可实行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南通市还增加了“代检测”,实现了“六代”服务,而通州区部分服务中心还增加了“代运输”,基本上只收成本费,实现了“七代”服务。
建设主体一般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也有的地方利用当地供销部门现有资产和土地,探索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建设主体,或者粮食与供销部门联合建设,也有的地方粮食部门吸收民间资本单独建设等形式。2019 年, 南通市探索形成了以南通地储库为代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独立建设和南通季和米业为代表的民营粮油加工企业独立建设两种模式,为全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作了探索。在通州区,有3 家建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1 家建在大米加工企业内。
3 年来,南通市共投入6059 万元,建成16 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先后为1036 户种粮大户直接提供粮食产后服务。通州区4 家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七代”服务也取得显著成效,仅2019 年,清理烘干小麦、稻谷2.2765 万吨,为10 个主要镇(区、园、街道)粮农减损粮食200 多吨,同时也为这些企业增加了新的经营和业务、提供了新的营利渠道和能力,4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年综合营收136 万元,还为粮农增收372 万元。
但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还存在覆盖范围有待扩大、服务能力有待增强、设备利用有待提高等问题。
1.合理布局,向重点粮区倾斜
在考虑现有粮食流通领域中的土地、房屋等现有资源的同时,要统筹规划。一般应结合不同主体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粮食生产的集中度、总产量、服务功能的辐射半径等,作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和原则。同时,还要兼顾考虑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的优劣、电力供应半径的大小、市场繁荣程度的高低等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后实施。当然最好是结合“十四五”农业和粮食规划进行布局,打造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升级版,基本满足当地粮食产后服务之需。
2.合理设置,选亟需服务内容
建后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应因企而异,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至于代运输,也许是今后的服务方向。因为粮食收购期间,车辆运输繁忙,甚至一车难求,如果有了自己的运输车辆(可以临时租用社会运输车辆),对解决运输难、成本高,以及提高生存能力无疑是锦上添花。同时,要未雨绸缪,为今后功能扩容和创新服务留有一定空间和余地。
3.合理整合,与合适主体合作
在建设主体上,要合理、合适。虽然有关部门强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国有与民营一视同仁”,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可优先考虑具有粮食仓储设施及人员技术优势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这样便于今后粮食部门的管理和规范运行,毕竟民营企业不便于粮食部门管理。选择农民合作社、粮油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等建设产后服务中心的方式可以推行,但是从实际效果和粮食部门的职能,以及今后的高质量运行而言,不宜全面、大量推广,只能作为补充,适当兼顾。同时,应该明确服务中心建成以后,必须坚持服务5 年或以上,确保国家投入资金发挥作用。
1.要齐步也要分步
既要设置必要的内容,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也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需求导向,合理设置与当地粮食种植相适宜、与粮农需求相匹配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就每家产后服务中心而言,对清理、干燥、储存和常规检测等必要的功能和设施,可以统一建设到位;对于耗资大、要求高、占地多的设施,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少后多(投资的多少)办法,进行分步添置,使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不必片面追求所有功能都一步到位。
2.要分工也要合作
除了常见的服务功能以外,就每个县而言,各服务中心分别重点实施,且各具特色。也可以成立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联盟,打造服务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平时既独立服务,又互相补充,做到既分工也合作,并在面上形成强有力的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粮农多元服务之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3.要广度也要高度
每个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并非越高端越好。以检测为例,平时很少用得到,而且耗资相对较大的高精尖项目,可以考虑在个别或者重点服务中心设置,使服务功能既有广度(功能广泛)又有高度(高精尖服务),而且又不造成浪费。也可以根据区域大小,考虑实行全市、全县一盘棋,比如一个市,或者临近几个市的产后服务中心中,建成一个具有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一个产粮大县最多建成一个省级资质检测机构就够了,其他只要达到基本的检测要求即可,没有必要每个产后服务中心的检测水平和能力都达到省级以上资质水平。
1.规范服务,合理收费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原则,展开服务。同时要建章立制,统一服务公约或者有偿服务办法,规范服务行为。目前,各服务中心普遍缺乏统一合理的规范和标准,如何做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位亟需明确,过高粮农不愿,过低服务中心面临亏本。
2.转型升级,功能延伸
加大设备的改良投入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运营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为提高烘干设备利用率,可科学合理地增加烘干品种、拓宽经营业务。比如,在粮食收购开始前、结束入库后,可为葡萄、枸杞、茶叶、烟草、花草等种植大户提供烘干服务,不仅提高设备利用率,也可增加收入。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服务范围扩展到提供市场信息、种子和化肥等服务,甚至延伸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发展“粮食银行”等方面。
3.积极扶持,促进发展
有关部门每年应深入产后服务中心,了解运营发展情况,尤其在安全生产、粮食检测、环境保护、经济运作、服务质量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些服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服务中心为粮农提供服务。同时,在各种补贴发放、用电等方面享受与种粮大户一样的优惠政策;在农闲时节,加大对粮食相关知识的培训,促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