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以自觉心慌、惊惕、悸动不安为主症的病证。一般呈一过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中医认为,本病常与情志不畅、心血不足、心阳衰弱、阴虚火旺、水饮内停及瘀血阻络等有关。
方一
组方:丹参、枯楼、薤白、枳实、茯苓、前胡、川厚朴各15克,党参、法半夏各18克,砂仁(后下)、苏叶各10克,檀香(后下)、炙甘草各7克。胸闷、胸痛者加香附子、延胡索各10克,痰湿较重者加制南星、石菖蒲各5克,陈皮7克。煎煮2次,取汁混合。每日服1剂,分2~3次服。
注:本方适用于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引起的心悸。
方二
桂枝10克,党参、酸枣仁、白芍、麦冬各30克,生地、苦参、五味子、降香、郁金各9克,当归15克。水煎3次,煎取药液900毫升左右,早、中、晚温服。
方三
组方:丹参、生龙骨、生牡蛎、炒枣仁、党参各15克,香附12克,佛手、远志、柏子仁各10克,朱砂(冲服)、琥珀(冲服)各1.2克,磁石30克。水煎服,每日服1剂。
注:本方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症见心慌气短、眩晕耳鸣、烦躁失眠、忧郁、精神不振等。
方四
组方:炙黄芪、白芍、太子参各30克,炙甘草、丹参各15克,麦冬10克,桂枝5克,生姜3克,大枣5枚,饴糖2匙(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服1剂。或共研细末,用饴糖炼丸,每日口服2次,每次服6克。
注:本方主治心律失常所致心悸,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者。
方五
心悸之因虽有外感或受惊吓、内因情志失调及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等,但概之不外虚实二端。虚即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实乃痰饮瘀血为患。但本病多虚实夹杂,互为影响。根据上述病因分析而制定的九味煎,治疗心悸有卓效。
方药选用:茯苓、白术、当归、赤芍、党参各10克,桂枝、远志肉各6克,川芎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