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祥(甘肃省漳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甘肃 定西 748300)
羊群养殖优势较多,但是如果管理不善,缺乏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采用一个固定程序来喂养,无法获得理想的养殖效益。为提高养殖效益,可将圈舍饲养与放牧饲养结合起来,维持羊群体重和良好膘情,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降低各种疾病的感染风险。
春季是生产羔羊的旺季,此时外界温度逐渐回升,草木慢慢茂盛,有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在母羊分娩前需要将圈舍彻底打扫、清理和消毒,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对母羊或羔羊的危害。尤其是新生羔羊体质弱,抗病能力差,外界环境恶劣会增加羔羊的死亡率,因此搞好环境卫生是保证羊群健康生长的关键和基础。
羊群在春季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要定期清理圈舍的粪便,运输到远离羊群的地方统一发酵处理。同时给羊群进行药物驱虫,防止羊群感染寄生虫病。在日常管理中仔细观察羊群粪便和精神状态,一旦发生感染寄生虫的情况,及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伊维菌素等广谱、低毒、高效的驱虫药,减少寄生虫病给羊群带来的损失[1]。
春季外界温差大且温度相对较低,若防寒保暖工作不到位,易发生感冒或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羊群体质下降,诱发感染其他疾病。建议根据外界天气变化,随时调节进风口或关闭门窗,避免冷风直吹圈舍。还要根据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避免羊群感染传染性疾病。
春季青草刚发芽,无法满足羊群对饲草的需要,在放牧之前需要给羊群饲喂干草,根据体况补充饲喂精饲料,妊娠期母羊每天需要补充200~300 g的精饲料,羔羊可补充150~250 g精饲料,公羊精饲料饲喂量为600~750 g,每天放牧回到圈舍后根据放牧采食量再适量补充饲喂精饲料,否则会影响白天放牧效果[2]。
夏季外界温度较高,羊毛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及时剪毛和梳绒,否则羊只无法散热,容易引发热应激,出现食欲下降、增重不足和饲料转化率低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引起肠道炎症或诱发其他疾病。羊毛还可作为纺织原料,为养殖场增加收入。
夏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高温高湿不利于羊群生长生产,需要尽量降低圈舍温度和湿度,维持羊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养殖户可以在圈舍安置排风扇或风机,将舍内湿气排放出去,降低羊只的体表温度,达到降温的目的。同时加强饮水管理,减少地面积水,可在地面铺设生石灰吸附水分并消杀病原微生物。
夏季草木茂密,能够满足羊群对营养的需要,但怀孕母羊和体质弱小的羊只需要补充适量精饲料,以满足营养所需。在减少精饲料的过程中要采用逐渐过渡的方法,避免给羊只消化道带来不良反应。若放牧饲养,可将放牧时间适量延迟,避免羊群采食沾满露水的牧草而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夏季气温较高,中午前后要将羊群赶到阴凉地方,避免阳光照射而引起热应激或中毒症状[2]。放牧时应远离低洼地区,可预防皮肤病和腐蹄病的发生,还可以在养殖场设置药浴池,定期对羊群进行药浴,预防疾病的发生。天气炎热,羊群易感染眼病,可用蒲公英熬制药水给羊群清洗眼睛,预防眼病的发生。
秋天草木结籽,要抓好放牧工作,促使羊群尽快增加膘情,为度过冬季做好准备。秋季需要收割牧草或秸秆,将牧草晾晒至完全干燥,储存起来,或将秸秆制成青贮饲料,留作冬季饲料,避免冬季饲草不足。
秋季是生产羔羊的最佳季节,为了提高羔羊成活率,建议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预防羊群感染传染性疾病。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清理料槽中剩余饲料,添加饮水并清洗水槽,以防饲料和饮水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秋季羊群容易感染体外寄生虫病,可对羊群进行一次剪毛,然后在天气晴朗的中午再统一进行药浴,可预防体外寄生虫对羊只的侵害,同时使用药物进行第二次体内驱虫,达到增膘和安全越冬的目的[3]。
冬季牧草开始枯萎,放牧无法满足羊群对营养的需要,若不进行补充饲喂,羊只体重和膘情会快速下降。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抵御外界寒冷的影响。所以需要对羊群进行适当补充饲喂,尤其是妊娠期母羊,要供给充足的饲料,避免营养不良造成流产。
封闭圈舍门窗和进风口,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可以在房顶加盖一层石棉瓦,增加保温。也可在门窗悬挂棉门帘,防止冷风进入圈舍而降低舍温。舍温过低羊群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者感染肺炎,也会降低羊群体质和膘情,诱发羊群感染其他疾病,进而降低养殖效益。需注意的是,在母羊分娩前需要提前升高产房温度,防止羔羊出生后受冻或死亡[3]。
在羊群放牧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和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随时调整放牧方式和饲料营养。在春季及时补充精饲料,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在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剪毛和梳绒的工作,帮助羊群散出体表热量。在秋季需要增加膘情和准备饲草,给羊群顺利过冬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冬季合理补充精饲料,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增强羊群体质和抗病能力。根据各个季节特点合理放牧,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羊群健康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