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游戏化外语教学实证研究综述及展望*

2021-12-13 08:45东南大学陆成定陈峥嵘陈美华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东南大学 陆成定 陈峥嵘 陈美华 石 晨

提 要: 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游戏化外语教学文献为研究样本,并调研2003年至2018年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验证游戏化外语教学应用成效、剖析游戏元素和学习者个体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以及探索游戏化外语教学设计与开发四个方面。本文还探讨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 理论方面关注游戏化外语教学相关的新理论、新视角;应用场景上促进游戏化与学校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研究过程重视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研究方法上重视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游戏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受众,其中青少年占据了相当比例。据《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数据,网络游戏的使用率在网民中占56.9%,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接触过网络游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2018年美国的电子游戏总销售额超过434亿美元,57%的家长至少每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Entertainment Software Association,2019)。所谓游戏化,即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手段吸引他人,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和解决问题(卡尔,2015: 9)。在教育领域,将游戏化理念应用于教学之中即为游戏化教学,而数字游戏应用于语言(特别是外语或二语)教育教学领域被称为基于数字游戏的语言学习或游戏化外语教学。

国际上游戏化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论文数量近年来增长迅速(Sykes,2018: 220),而国内在本领域几乎空白,相关参考资料比较缺乏。在中国知网搜索核心期刊中主题词为“游戏”和“外语”的相关论文篇数不超过6篇。其中张蔚磊(2011)对计算机语言学习游戏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介绍其发展历程、有关理论与应用案例;武和平、赵莹(2011)则介绍网络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王斌、伍忠杰(2012)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等层面探究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开展外语学习的可行性。总体来看,国内外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内容均缺乏系统性梳理与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调研近16年国际核心期刊有关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以剖析当前世界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的研究重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的外语教育技术实践与研究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本文选定Webof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包括SSCI、A&HCI、CPCI-SSH)作为文献来源构建如下检索式: TS=(gamification OR game*OR gaming) AND TS=(learn*OR teach*OR instruction*OR educat*) AND TS=(“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OR L2 OR EFL),时间跨度限定为“1999—2018”,获得156篇文献。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选出实证研究文献83篇,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文献实际时间跨度为2003—2018年,共计16年。

样本文献发表情况如图1所示。2012年至2018年间,论文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国际上游戏化外语教学的研究热度不断升温。经作者统计发现,样本中共有34种期刊刊载了此类研究文章。其中RECALL(12篇)、COMPUTERS & EDUCATION(11篇)、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9篇)、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8篇)、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7篇)位列期刊发文量前五名,这五种期刊在语言或教育技术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图1. 样本文献年度分布统计

笔者通过文献梳理,从目的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游戏类型、应用对象、研究结论五个方面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文章可分为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应用成效研究、游戏元素的影响因素研究、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研究和游戏化外语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四大类。对研究样本进行详细梳理后,建立了游戏化外语教学实证研究分析框架,如表1所示。统计数据表明,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应用成效研究最受关注,约占调查文献的55%,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也正是教师与学习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游戏与学习者是游戏化外语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相关文献占比分别为24%和10%。另外,教学设计与游戏开发类文献在总体样本中约占11%。这表明,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将游戏(元素)整合于教学之中,为更合理地应用游戏提供依据也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表1. 游戏化外语教学重点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1) 验证游戏化外语教学应用成效

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理论认为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活动、环境与文化氛围中自动进行(Brownetal., 1989)。该理论推崇在真实情景中学习语言,通过语言与真实的情境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语言的掌握。数字游戏作为一种多模态符号系统,包含了图像、声音与文本,音画同步的游戏情景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多感官的刺激能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游戏擅长营造氛围和情境,游戏化外语教学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融入有情节、有任务、有乐趣的游戏情景中,为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运用语言知识创造了高逼真度、音画结合的应用情景,可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输入量,拓宽知识视野,巩固和强化课本内容,帮助了解外国文化。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外语与情境融为一体的学习氛围,更深刻地体验语言的意义与运用的时机。

结合文献的研究内容,本文将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应用成效研究归纳为提升语言知识与技能、积极影响情感与态度、全面培养综合素养与软能力三个方面。

(1) 提升外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词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足够的词汇量才能保证无障碍外语交流。游戏环境中的元素(图像、声音、动画、角色行为等)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记忆词汇的兴趣,建立和理解词汇意义,产生更长久的记忆效果。在46篇有关应用成效类研究的文章中,利用游戏进行词汇学习的研究占比最多,约占40%。Ranalli(2018)利用畅销游戏《模拟人生》(The Sims)对大学生学习词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美国同一所大学、来自6个非英语国家的9名学生参加了为期4周的实验。学习者在游戏中需要完成各种虚拟生活中的任务,如购物,找工作,解决家庭与人际关系问题,会接触到大量书面语言指令、商品的描述信息、控制栏与状态栏的警告与反馈信息等。研究通过配对、多选、简答等问题类型来衡量词汇习得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词汇知识显著改善。这表明,游戏将词汇与图像、动作、目标和对话联系起来,促使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其意义,语言的记忆效果更为持久。

听说是进行互动、促进语言习得的核心技能。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需要科学的训练才能见效。Hwang等人(2016)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周的对照实验,将40名高中女生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对传统学习与基于手机的游戏化学习在听说能力方面,其学习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两组的听力测试水平相当,但实验组在口语测试中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情境化游戏支持下,学生能够反复练习,更准确、更全面地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英语口语,训练口语技巧,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创造有意义的语句,从而有效地提升口语技能。

研究还表明,与游戏学习环境下的写作系统进行互动能提高写作成绩(Allenetal., 2014);情境化、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学习词汇、阅读和了解外国文化(Nevilleetal., 2009)。研究者还考察了游戏在促进习语、语音、阅读的预测加工(Predictive Processing)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如Mülleretal., 2018; Lim & Holt, 2011; Schremmetal., 2017)。

整体来看,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游戏(元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特别是词汇习得方面的成效,增强各项语言技能的应用能力。当前,研究偏重考察游戏对语言基础技能的影响,有关语言高阶技能(如阅读理解、写作、翻译)学习的相关研究偏少。作者认为,考察语言高阶技能在研究时长、研究经费以及游戏化学习平台、研究计划的复杂性等方面要求更高。在未来,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关注游戏化外语教学对于提升语言高阶技能的作用。

(2) 积极影响情感与态度

学习者的情绪与态度相互影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世界中的语言学习包含了各种情感体验。研究者们从动机、兴趣、态度、成就感、交流意愿、语言焦虑、价值观等方面考察了游戏化教学对于外语学习者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统计发现,动机(9篇)、交流意愿(8篇)、语言焦虑(5篇)方面的研究尤为受到关注,是此类研究的重点。这表明,语言教学领域重认知、轻情感的设计范式已发生变化,学习者的情感、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游戏在学习动机方面的激励作用一直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游戏化学习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学习动机。Anyaegbu等人(2012)采用观察、访谈与文献调研等方法,考察了中国江苏两所小学的英语课堂中严肃游戏Mingoville的整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效果。参与对象是229名8—11岁的小学生,实验持续五周,每周一次课。研究发现,结合游戏的新型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降低了学生的焦虑,增强了学生英语交流的意愿。

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常见的情绪反应,情绪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沟通意愿、学习效果和语言的输出。语言焦虑程度较低、交际能力自我感知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更愿意进行外语交际。Reinders & Wattana(2014)在泰国30名大学生中调查了数字游戏对学习者交流意愿以及语言焦虑的影响。通过课程前后两次调查问卷和交流意愿量表,调查了学习者使用英语意愿的看法,以及英语交流中的自信、焦虑和交际能力。两次调查的对比显示,应用数字游戏后,参与者感觉更自信,减少了焦虑,能力提升显著,交流意愿增强。

在外语教学中科学利用游戏,能够对外语学习者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习动机和交流意愿,缓解语言焦虑,尤其是为内向的学习者增加了表达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学习,提高教学成效。目前对学习者情绪的调查主要依赖于事后学习者的自我主观评判,存在一定局限。实时化、更客观的情绪度量,以及衡量情感因素在游戏化外语教学中发挥的影响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3) 全面培养综合素养与软能力

全球化进程加快要求学习者除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外,还需提升综合素养与软能力。研究者们从学习者的数字化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如Pitura & Terlecka-Pacut, 2018)、注意力(如Wu & Huang, 2017)、社交能力(如Yamazaki, 2018)等方面证实了游戏化外语教学积极促进了学习者社会能力的提高。

社会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在游戏化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以游戏作为媒介,通过扮演各种社会性角色,与其他玩家(学习者)或计算机进行可理解的、有意义的语言互动与协商,在虚拟的、接近于真实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Yamazaki(2018)针对11名以日语为外语的本科生,开展了持续一学期的日语高级会话课程研究。在游戏虚拟出的3D东京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开展日常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如交通、购物、学开车、交朋友等,以日语与虚拟环境及其他学习者开展语言交流。该研究收集了游戏截屏、课堂互动录像、每周词汇事前与事后测试,以及目标语言输出的课堂作业等学习数据。结果表明,参与者的语境化交际能力(如说服性演讲、受众意识和协同性沟通等)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是以表现为基础的程序性交流能力(即如何交流),而不是传统语言课堂中获得的关于语言的显性、说明性知识。由此可见,游戏为动态化、社会化的语言交互提供了可能,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不论是学习者外在的语言应用表现与成绩结果,还是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增强以及综合素养与软能力的培养,游戏化外语教学都取得了实证性的正面成效,有力证明了游戏(元素)在外语教学中具备的教育价值与应用潜力,为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教育者与家长对游戏的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推进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 挖掘游戏元素对外语教学的复杂影响

游戏是拥有众多元素的复杂系统。游戏元素主要包括: 概念与事实的抽象、游戏目标、游戏规则、冲突竞争和合作、时间、奖赏结构、反馈、关卡级别、故事情节、兴趣曲线、美学等等(卡尔,2015: 24-45)。游戏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游戏元素的设计,还取决于游戏元素与教学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为了挖掘游戏元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作用,部分研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活动要素等,从内部角度深入考察了游戏元素对外语学习者和二语习得产生影响的机制。

使用奖赏元素是游戏从心理上使玩家(学习者)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持续的兴趣、发挥激励作用机制中重要的一环。Yang等人(2016)通过准实验研究,设计开发了包含数字徽章、排行榜排名以及练习中带有星星图标等奖赏元素的游戏化英语学习环境,参与对象是台湾地区50名三年级小学生。该研究探讨了徽章机制如何在游戏化学习领域中提升用户的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徽章机制能够鼓励学生学习,激发学习者持续的参与,帮助学生发展拓展性学习的能力,增强知识获取能力。徽章机制能显著提升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成绩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Chen(2016)的研究探讨了《第二人生(SecondLife)》这类虚拟现实游戏对外语教学发挥正面影响的特征: 开放、灵活、实时的多模态交流形式加速促进了语言输出;游戏任务的互动性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度;游戏任务的仿真性增加了学习经验,强化了知识和语言习得;与多元文化背景的同伴协作交流能培养学习者的文化能力、归属感和信任感,提高学习体验和语言技能;游戏化学习的趣味性改变了外语学习的枯燥体验,改善语言记忆效果并激励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外语,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和成就感的获得。

纠错反馈(Corrective Feedback,简称CF)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热门话题。Cornillie等人(2012)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调查了三维角色扮演游戏营造的社交学习与职业发展环境中,学习者对外显与内隐两类纠错反馈的看法和偏好。显性纠错反馈包括显性定义的教学规则和有关学习者反应正确性的明确信息;隐性纠错反馈包括刺激学习者自主探究,任务完成后才显示的反馈信息。数据分析表明,显性纠错反馈有助于增强记忆,实现学习结果的迁移。隐性纠错反馈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更受欢迎。因此,外语教学类游戏设计时应考虑两类纠错反馈的合理搭配。

研究还表明,增强游戏的互动性(Yu, 2018; Dehaanetal., 2010)、添加超详细的标注(Luccionietal., 2015)均有利于词汇学习;游戏利用频率的高低与学习者英语成绩的高低呈现正相关(Sylvén & Sundqvist, 2012);游戏任务形式的不同会影响语言输出的长度与丰富程度,如角色扮演游戏会产生言辞简短而内容丰富的交流,基于规则的游戏会产生言辞冗长而内容单调的交流(Kim & Kellogg, 2007)。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游戏化外语教学活动中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探究了这些特性对于教学活动和学习者产生影响的原因,为深入认识游戏化外语教学活动本质、把握其规律和特性提供了参考借鉴。研究表明,在教学环境中科学地激活游戏元素,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需要看到,游戏化外语教学作为复杂的活动系统、新颖的教学实践,相对于传统教学,其涉及的因素更多更广,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尤其是学习者之间(或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更全面深入地加以考察。

3) 重视个体因素对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影响

近二十年来语言教学领域越发重视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个体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先验知识、基础外语水平、游戏熟练程度、个人看法、动机等。这些变量是否会对个体外语学习行为以及最终的表现产生影响?这些变量以何种规律影响游戏化外语教学活动?研究者们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儿童的年龄性别、游戏行为特征与语言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针对这一问题,Butler等人(2014)利用日本少儿英语测试Jido-Eiken中的在线学习游戏,调研了3 945名儿童,开展了持续三年的研究。研究发现,年龄对游戏利用频率产生了影响,游戏次数随着参与者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学生的游戏行为中几乎没有性别差异;游戏的吸引力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复杂关系,部分游戏可能会吸引孩子,但在学习效果上没有显著帮助。这说明,可能是因为游戏的过度吸引力阻碍了学习者对真正的学习内容的关注。

Yang & Quadir (2018)采用准实验研究,调查了学生先前的英语能力、网络游戏体验与学习成绩、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根据先前的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高能力组和低能力组。根据玩网游时间的长短,又将其分为高网游体验组和低网游体验组。结果表明: 高能力组学生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中学习效果显著,而低能力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游戏化实验结束后,低网游体验学生成绩显著增长,其幅度远高于高网游体验学生。低能力组学生其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高能力组学生。即先前的英语能力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与焦虑水平呈负相关;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

满足所有学生的游戏化外语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从上述研究获得的启示是: 在进行游戏化外语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者个体差异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互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外语水平、学习风格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做好事前的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4) 探索游戏化外语教学设计与开发多元化趋势

此类研究是出于某种外语教学的需要,依据一定的设计理念,直接利用现成的游戏,或者进行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大多数研究还通过小范围的实验来测评开发的游戏或平台的应用效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教学需要。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中涉及的游戏日趋丰富,游戏类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涉及到的游戏类型有: 深具潜力的三维虚拟世界(如Neville, 2010; Bernsetal., 2013)、替代现实游戏(Alternative Reality Game, 简称ARG)开发(如Connollyetal., 2011)、在线游戏化学习平台(如Usaietal., 2017)、改编传统游戏的数字化桌面游戏(如Mcgrawetal., 2009; Wuetal., 2014)、自适应游戏(如Agudoetal., 2016)、商业游戏改编(如Purushotma, 2005)等。

多元化的游戏来源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实践与研究平台,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适合个人兴趣和需求、可灵活选择的学习环境。不可否认的是,研究中涉及的游戏(平台)大多是出于研究需要而开发的,使用人数少,持续时间短,影响较为有限。未来,受众面广泛、影响巨大的在线语言教育游戏平台、商业化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如多邻国(Duolingo)、《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简称WOW)等值得投入更多研究。改编商业游戏以满足语言教学的需要,这也是后续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总之,在科学的设计与可控的条件下,通过游戏能够以较小代价获得丰富的语言接触和交际实践机会,克服语言学习焦虑。利用游戏并精心构建学习任务,对语言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者情感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和明显改善,学习者的社会能力也能得到一并提高,因此,游戏化学习环境是支持语言学习的有效工具。上述实证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游戏教育价值的认识,展示了实践中将游戏与外语教学和课外学习初步整合的应用模式,为进一步在外语教学中推进游戏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从研究的理论基础看,游戏化外语教学体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它的实践与理论受到心理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及活动理论、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以及弗洛伊德(Freud)的人格理论、行为主义游戏理论、皮亚杰(Piaget)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以及胡伊青加(Huizinga)、加里斯(Garris)、保罗·吉(Paul Gee)等学者游戏思想的影响。上述理论为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性支撑,对其应用与评价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国内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多种理论并未形成有效推动本领域发展的“合力”,大部分理论并不是基于本领域的实践而产生的。如何实现各种理论的融合贯通,构建较为统一的理论框架来指导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这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从研究内容与过程看,大部分研究并不是单一考虑某个方面,而是综合考察了研究内容中数种子类,例如同时考察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成就感、兴趣与注意力,或者论述游戏设计开发过程并附以应用实例来评估游戏。同时存在的问题有: 研究样本普遍较少,在明确参与人数的73篇文献中,参与人数小于100人的占60篇;研究周期较短,明确实验或观察持续时间超过一学期的文献数量仅为15篇;影响成效的核心因素不明,大多数研究者未进一步探明发挥核心作用的影响因素等。从整体上来看,本领域的研究内容较为零散,不够系统,样本量较大的研究以及纵向研究偏少,很多研究结论性不强。因研究参数(如游戏平台、学习者特征和态度、文化背景、教学活动等)的不可比性,研究成果是否能够推广到更广泛的学习群体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上述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提供更多有力的论证数据。

研究方法上,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实证研究表现为: 定量研究为主,辅以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互为补充。部分研究使用了混合研究方法。游戏化外语教学实证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在数据资料的全面性、样本体量与代表性、研究时长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测量方法比较单一,研究结果不够深入、全面。后续需要重视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4. 展望

游戏化外语教学具有巨大的、未被充分发掘的潜力,目前也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当前实践与研究逐渐进入“深水区”。基于国际游戏化外语教学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本文就未来国内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1) 理论上更加关注新理论、新视角

游戏化外语教学作为跨学科领域,涉及语言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多学科的理论和视角为外语教学和游戏的深度融合、实践应用的设计与评估工作提供多元的理论支持。开展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还应聚焦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学科、新理论,思维角度多元化,采取兼收并蓄、包容折中的立场,汲取丰富营养,推进理论创新。

近年来,神经科学,特别是神经影像学在语言与阅读能力发展、认知负荷的测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知等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人们对于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和社会的脑功能的认识。如语言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敏感期问题、情绪激昂的体验会产生更强的记忆等(Spectoretal., 2014: 54-59)。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游戏应用于外语学习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明确游戏化元素对提升学习效果的内在机理。在研究中,需要科学地设计和处理游戏化元素、合理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开发,进而优化外语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生态学视角兼顾了语言学习的社会特征与认知特征(如Ibrahim, 2017; Thorneetal., 2012; Zhengetal., 2012),体现了外语教学领域近年来多种理论借鉴、融合的趋势。从生态学视角看,学习和语言使用是复杂的、系统的,也是非线性的、突发性的。语言的使用和学习处于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语境中,包括物理、社会和符号领域的互动,并嵌入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物理和符号系统的复杂网络中(Van Lier, 2002)。生态学方法主张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二语学习,将其看作是一种嵌套在学习生态中的情境化活动,并考察学习者在学习生态中的活动和整体性互动。

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过程是复杂的。新理论、新视角为我们更全面、更科学地理解语言和外语教学、把握游戏化外语教学的内在机制和应用模式提供了有用的启示和理论支撑。

2) 应用场景上更加关注游戏化与学校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

样本文献中,一类研究是基于旁观者的角度考察课外的学习者非正式学习状态,另一类研究虽与学校的正式课程同步进行,但游戏化元素与主体课程结合较为松散。部分研究仍然是短期的探索性研究,未能将数字游戏完全纳入真实的外语教学安排;还有部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行为主义的思维惯性,即设计开发游戏或利用现有游戏—投入应用—强化训练—考察学生的反应与表现。上述研究方法没有采用游戏化的思维,未能将游戏化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当前数字游戏与外语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较为欠缺,需更加关注游戏化与学校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的整合,一方面是基于实践层面的具体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在课程和方法论的层面上的抽象的整合,后者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技术哲学或者课程论的指导,使教育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有机地融合起来”(胡加圣,2012: 78)。实现数字游戏与外语教学有效整合,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1) 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兼顾学习者特征,通过系统性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游戏机制与可衡量的二语习得、外语教学原则相关联。

(2) 通过运用游戏化元素、营造基于任务的探究式语言教学环境,将游戏机制应用到活动、课程、单元甚至整个课程中,鼓励学习者在这一环境中积极自主地学习语言知识,克服不利情绪影响,充分利用互动机会与有意义的协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3) 将游戏化元素与外语课程从结构、形式、内容、资源以及实施等方面充分融合,使用诸如等级、奖励等功能,使游戏(元素)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完成游戏(元素)与教学内容生态化的结合。

在未来,把握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平衡,将游戏整合到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在游戏或游戏化元素中实现语言形式与意义的统一,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

3) 研究过程重视数据的挖掘与分析

开展游戏化教学研究应重视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果、改进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当前的游戏化外语教学研究中,数据分析主要集中在学前与学后的学生成绩、表现与自我评价,即学习者学习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整理,大多为结果性数据的处理,较为缺乏对过程性数据的统计,更缺乏基于过程数据的推断性分析。推动游戏化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学习个性化与自适应化,推广研究成果,过程数据的收集与智能分析是需要解决的重点。

游戏化教学过程的数据分析与挖掘,就是通过测量、收集和分析游戏化学习过程中有用的学习者信息与数据,基于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和运算,以可视化方式解读数据结果。跟踪分析游戏化学习过程,为解释游戏化教学机制、优化学习路径、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提供科学的反馈。反馈结果可以为教师安排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建议甚至学习危机预警,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可用于学习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分析法、话语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顾小清等,2012: 21)。网络分析法可对游戏化外语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参与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关系、角色网络的形成进行探究,有利于社会性视角相关理论的实证化研究。利用话语分析法,对游戏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内容、各类文本等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探究语言的建构过程和游戏化学习发生的机制。而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游戏化外语教学中的多种媒体内容的标注、学习者与媒体内容交互过程的统计,为探究游戏化外语学习者行为模式,预测学习者预期表现提供了依据。三种分析方法能够针对外语教学分别从社会化网络、交流内容、媒体交互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非常适合语言类教学的研究,本领域研究者应予以重点关注。

4) 研究方法上重视基于设计的研究

游戏化外语教学作为外语教育技术新领域,跨越的学科门类繁多。而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符合外语教育技术的复杂学科性质,最能体现外语教育技术学科复杂特点的研究范式(胡加圣,2012: 149)。因此,需要在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通过为特定的场合设计学习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基于设计的研究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统合提供了方法论桥梁(张文兰、刘俊生,2007: 14)。技术上它既不是干预性的,也不是实验性的,方法上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不去人为控制过多的变量,为学习者创设、构建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针对性的游戏化语言学习环境。基于设计的研究能以增量、迭代的方式对各种游戏化元素与机制进行测试,对不断发展的学习者进行研究监测与状态跟踪,将游戏机制、学习者行为与评估设计联系起来,确保研究结果更为可信稳定。同时这种研究范式还可以利用后续的反馈对教学活动和资源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此来促进外语教学和学习,更能把握游戏化外语教学的规律,提高在实践中形成理论性的可能,能较好地克服大部分研究持续时间短、可信度低,无法真正形成可供推广的理论化成果的问题。在充分保证人力、物力与财力的前提下,基于设计的研究将游戏化元素与真实的外语教学活动相结合,对应用实践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

5. 结语

游戏化外语教学已成为外语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关注重点之一。国内本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开展相关的活动和研究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身体力行推动领域发展,同时也离不开多方的协同配合。随着人们对于游戏教育价值观念的改变,游戏化外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Discussion about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