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琳 王影
摘 要:教育实习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环节。学生通过直观认知和亲身实践,能了解幼教行业的工作要求并提前做好准备。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易在职业认知、职业行为、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归属感等方面出现困惑。本文针对学生的职业认同困境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信念教育、落实三教改革、明确实习任务;实习园所应精选指导教师、注重实践引领、提供情感支持;学生应坚定职业理想、做好实习准备、践行终身学习等对策,以突破现有困境。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习生;职业认同;职业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8-0104-03
一、引言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为全面放开三孩生育政策提供了配套支持措施[1]。国家政策的引领将使学龄前儿童人数出现一定程度上涨。但早在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时,就有研究表明,“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成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到2021年,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预计缺口超过300万”[2]。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来源正是经过专业学习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之一,学生的职业认同将直接影响将来幼儿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稳定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困境
(一)职业认知困境
在校学习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大多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见习时学生需要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校老师所教授内容与幼儿园老师实际操作内容有差别的情况,导致学生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出现偏差,使学生很难融入幼儿园环境之中,更难适应幼儿教师工作。
(二)职业行为困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刚开始实习时,对于生活活动的具体内容、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组织、游戏活动的设计以及环境和材料的准备等等方面专业能力都亟待提升。例如幼儿生活活动时是否需要帮忙,何时给幼儿提供帮助,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如何与班级老师友好相处。这些问题若没有解决,很可能会使实习生产生“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自我怀疑。长此以往,实习生可能会对职业感到“习得性无助”,更难坚定职业理想。
(三)职业成就感困境
幼儿教师职业成就感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发展,但是人的发展有时并非立刻能看到成效。许多实习生在刚实习时,往往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在其他活动中很热情的孩子们没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实习生认为活动效果较差,易产生挫败感。
(四)职业归属感困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还处于学习状态。当实习生出现问题时,老师不同的处理方式会让实习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如果遇到耐心的老师,实习生会大幅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实习生遇到问题会选择独自处理,忽视了与班级其他老师处好关系的重要性。在实习期间,学生若没有融入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中,会逐渐丧失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职业共鸣,难以获得职业归属感。
三、高职学前教育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发展路径
(一)高职院校
1. 加强职业信念教育
高职院校应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学生入学初期,教师就应分享学前教育前辈崇高的职业情怀对孩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案例。在思想上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站位,把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当成自身使命[3]。在实习过程中,选择有教育情怀的幼儿园作为学生的实习园所,通过幼儿教师实际的言行示范,学生能直接感知和体验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增强实习生的职业信念。实习结束后,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举出一些反例,让学生思考应对此事的正确做法。高职学前教育实习生一旦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会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稳定而深远的影响,在择业时,能够更坚定地选择幼教行业。
2. 落实三教改革
加快推进和落实“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是当今高职院校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对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三教改革的核心主体,应着重提升实践技能,增加去幼儿园实际了解幼儿真实发展需求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力求成为对学生职业认同产生积极影响的双师型教师。学生职业认同的建立不能仅仅依靠零散的讲座或者报告会,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把职业认同培养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在研读教材时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应注重教学改革,把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的相关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幼教行业有清晰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愿意为幼教发展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不应只运用讲解法,还应同时融入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自主获得职业认同。
3. 明确实习任务
幼儿园的工作内容较多,教师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要让实习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每个环节具有一定难度,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习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大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学前心理学和学前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此阶段实习的重点任务是观察儿童发展情况并做好保育工作。实习之前,学院可召开动员会议,为同学厘清实习任务和要求。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就班级管理、活动组织等不同内容分别提出相关要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为实习生准备实习指导手册,明确保育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观察儿童发展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一日的活动并非处于割裂状态,其中还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和班级管理等其他内容,实习生可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观摩学习,为后续学习其他领域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全面认识幼教工作,形成基本的职业认知。
(二)实习园所
1. 精选指导教师
幼儿园的指导老师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习园所不能盲目地把实习生安排给班主任老师,应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实习任务为其安排合适的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生来园实习之前,实习园所应将实习手册的任务安排以及他们的职责告知指导老师,使老师能根据目标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在实习生来园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可每周安排一次集中研讨,解决实习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出现的难题。实习生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帮助实习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在实习结束时,幼儿园指导教师应客观公正地给实习生做好实习评价,应特别注意正面引导,落实“先肯定后提意见”的原则,尽可能地使实习生获得职业成就感。
2. 注重实践引领
教育实习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场所,实习园所应更多地注重实践引领,以帮助实习生提高职业能力。第一,在一日活动中,呈现活动组织的全过程,在实习生遇到疑惑时尽快给出“为什么这样做”的专业解答;第二,提供组织活动的锻炼机会,认真客观地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对实习生在活动中做得不到位之处提出相关建议;第三,鼓励实习生多观察和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或未挖掘出的特色内容,参与园所教研和园本课程开发工作;第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实习生感受到幼儿教育的价值以及指导老师崇高的职业情怀,从而坚定其职业信念[4]。
3. 提供情感支持
由于实习生缺乏实践经验,在教育实习中会经历紧张、困惑和焦虑等各种负面情绪。如果实习园所忽视情感支持,实习生接触新环境产生负面情绪没有人帮助排解,因此很难获得职业归属感,甚至会抵触或排斥去幼儿园。也有部分同学把幼儿园教师当作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淡化了教育情怀,职业道德素养也难以提升。但是,若实习园所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化解负面情绪。比如实习园所热情地接待实习生,耐心地讲解园所的管理制度,向幼儿正式介绍实习老师等,当实习生感受到尊重后能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环境;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能和正式老师一样参与幼儿园的所有活动;教师能理解和包容实习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针对性地给出建议;教师能发现和表扬实习生的闪光点,使实习生获得即时评价,产生职业成就感;实习快结束时,实习园所应组织谈话活动,建立实习生与幼儿的双向互动平台,实习生在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和幼儿之间彼此的信赖和喜欢后,会获得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三)学生自身
1. 坚定职业信念
幼儿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幼儿的责任,更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责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应明确自身使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着眼于幼儿发展、着眼于国家要求、着眼于未来社会,培养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抓好实习这个契机,积极与幼儿交流互动,观察教育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最终形成较为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2. 做好实习准备
正式实习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正确认识实习活动,结合实习工作手册做好实习准备。首先,在职业认知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在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活动观。其次,在职业技能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可根据实习任务着重锻炼相关能力。最后,在职业适应方面,实习生可提前去实习园所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了解园所特色,熟悉管理制度,做好从只需要听话被动的学生角色向引导幼儿发展积极主动的教师角色过渡的心理准备[5]。
3. 践行终身学习
在正式实习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首先,在实习过程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应主动熟悉实习园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认真阅读一日生活流程、周计划等,以便能快速了解和融入班级活动。其次,要善于在观察中学习,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完善已有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观察教师的过程中,学习组织一日活动的方式方法,发现不懂的问题时应虚心请教指导教师。最后,实习生应养成计划与反思的习惯。实习生由于本身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在对一日活动有所了解后,回到学校后应做好当天的反思和总结,对第二天要进行的活动提前做好計划和安排,可以借助图表的形式做好计划,一方面信息呈现比较清晰,另一方面,合理地规划、定制实习表格,对一天的工作进行完整的总结和反思,可快速获得职业成就感。此外,实习生还应端正心态,做到每天积累、进步,就能顺利从学生角色过渡到幼儿教师角色,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21-07-21(01).
[2] 叶雨婷,张帅祯. “二孩时代”,教育行业准备好了吗[N]. 中国青年报,2017-03-07(01).
[3] 索长清,张军,王秀青.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现实震撼”[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5):54-60.
[4] 张军.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现实震撼”的表现、成因及影响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5] 王菠. 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设计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荐稿人:王彦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