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能
[摘 要] 现今中职课程开发方法种类较多,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到科学理论结合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都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开发策略,皆以能力培养为主,其核心思想的分歧,体现在职业能力和课程结合处理上。各种课程开发策略都有其适用性,而合理选择是中职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
[关 键 词] 课程开发;中职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04-02
在智能制造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持续上升,职业教育随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课程开发方式涌现,有些理论已付诸实施,并在积极改革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中职学校里,有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标志性的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策略包含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CBE)、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开发模式(MES)、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模式与CDIO理念的课程开发模式等。[1]上述课程开发在根本原则和实践方法等层面,都有类似和区别的地方。由于它们在中职学校的课程开发中皆有较广的应用,因此将其列举并分析探究。
一、CBE课程开发
此类课程开发更广为人知的名称,即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模式。其核心探索方向是让学习者经过相关学习,进而获得目标职业要求的所有相关技能。其中,岗位所需技能的具体量化,需由本行业有经验的优秀工作者总结、制定。这样可以使课程开发更加贴合行业需求,并能够清晰、具体地表达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基于此开发的课程,能够切实有效培养出胜任实际生产的中职学生。
这种课程开发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诉求为中心,使整体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评价都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准则,改变了固有教学环境下以学科知识为至高目标的缺陷,即着眼于培育应用型人才。
CBE课程开发的学情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标准简化为某种技能,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其他能力重视程度较差,将学生的行为以利用工具的方式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只适用于较差的社会生产力环境,而对于当今智能制造横行的发达生产力背景,该方法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从。
二、MES课程开发策略
MES课程开发,即模块式技能组合课程开发模式,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满足多种、多层次的经济条件下职业能力的课程开发手段。它由职业技能模式、模块和学习单元等构成,主要特点是可以简化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教授实践技能,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与技能应用能力。它的指导方针可以简化为“实用、管用、够用”。它的每个学习环节,都对应着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要求,即本课程开发方式把自身教学大纲与职业技能鉴定要素做了参考与结合。而教学过程则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到课程相关的实训室与实验室,岗位所需学习者掌握哪些工作任务,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自主学习所需的模块,这些差异化的模块,形成一门完善的培训课程。这使枯燥的专业理论灌输被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所替代。
三、“三段式”课程开发模式
“三段式”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指导思想为学科本位。它将教学内容的大纲归为三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但是此课程开发策略所传授的知识缺乏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以这种未有确定的职业导向的课程策略开展专业教学活动,会导致知识的机械积累,但对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传授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三段式”课程开发策略下,中职学生对于目标岗位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问题。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策略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把杜威的“做中学”这种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开发中,将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焦点,并把企业的工作任务融入中职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中职学生可以由综合性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整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把岗位上容易出现的困难,让中职学生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难题的攻克办法,从而达到学习至工作的迁移。
先前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形式,并没有很好地把握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容易将学生教授成没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工具。并且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理论扎实,但实践能力弱,另一部分实践能力强但理论知识匮乏。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把工作作为学习内容,在工作中进行学习,从而将理论知识向工作情景延伸,把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回归为“完整的人”。
基于理论层面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是特别符合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因此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中职学校中,应用已较为普遍。
五、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开发模式
CDIO由四个英文核心单词缩写构成。其中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實现(Im-plement)、O代表运作(Operate)。以产品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重视理论学习而轻视工程实践学习转变为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学习并举、从孤立课程学习到课程相互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工程。CDIO也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表现形式。[2]
CDIO本身的参考大纲,即为确定一套具体、完善、全面且系统的工程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它本身能让中职教师清楚地理解,并且付诸教学。CDIO大纲对技术学科知识的相关教学效果做出了一系列的描述,也不断突出个人能力、人际协调能力、产品、过程及系统构建能力等层面。其中个人对专业的学习效果,着眼于学生个人认知能力与感情状态的完善上,它包含工程推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与知识探索、系统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职业道德等因素。而人际协调能力的学习效果,体现在个人与集体的合作与交流上,包括队伍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各层次的沟通能力等。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建能力是在突出工业和社会大环境里,个人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或者任何自身参与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的能力。
考虑到工程特有的与行业需求为指引的特征,CDIO理念的特征还包括紧密联系相关产业,快速更新课程内容,以达到使所教授的学生能够符合行业需求。并且CDIO理念还对工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做了相关的要求,教师应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工程行业与工程教学的落差就会逐渐减小。
CDIO理念更具有特色的一点,是其规范了工程教育的12条标准,它包括以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具体的培养目标、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工程导论课程、设计实践、工程实践场所、一体化的学习经验、考核方式和专业评估。所以,CDIO教育理念融合了工程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条件、师资标准、学生考核方式、专业评估等因素。[3]因此,CDIO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中职学校、相关行业与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而中职学校作为其中的核心,更要求做到每个相关部门、每个步骤和每位工程教师的积极配合,即从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全方位进行改革规范。
六、总结
上述几种课程开发策略都有各自适用的场合,模块式技能组合MES与能力本位CBE课程开发更适用于较低生产力水平或中端产业。而基于工作过程和CDIO理念的两种课程开发策略相对更为先进,能够贴合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其中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课程开发融合了学校、企业与社会,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在做中学,以具体的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不同的项目穿插其中,分立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其在课程与行业更新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可供正在探索课程开发的中职学校学习借鉴。
同时应注意,课程开发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探究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同样的课程在不同的中职学校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甚至在同一所中职学校里,不同的教师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做课程开发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所中职学校的特点,整体的课程开发只是一个指导纲领,校本课程才是中职与企业良性合作的抓手。在近几年的课程开发实践中,已有“班本”课程开发,这是校本课程的进一步优化,班本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各所中职学校的特色,将中职学校的优势学科多层次进行发展,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课程,也就有了不同的竞争点,这也是在多元化竞争中的企业所期望的状态。尽管这种课程开发模式需要课程开发者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作为中职教师,通过应用不同的课程开发策略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產生积极影响的,就应当坚定地贯彻下去。
参考文献:
[1]陶振琴.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余建军.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10.
[3]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