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梅
[摘 要]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有效举措。但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现状而言,存在亟待提高的地方。就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提出建议,认为要注重学生善良人格的培养,强调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辩证法的真理,确立正确的认知。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英语教学;道德品质
[中圖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3-0024-02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时代,随着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各种思潮的影响,一些不良思潮容易导致高职学生的思想脱离正轨,走向道德失范甚至更加严重的境地。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需要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发力做好学生思政工作。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着新的改革:一方面高职英语需要立足学科,培养精通专业、对接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需要主动承担德育功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力。为此,高职英语不仅需要积极开展好语言教育,更要思考如何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可以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高职教育有别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教育,需要以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立德树人总要求下,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定义不能仅仅是专业精通,更要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有保证。因此,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各专业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就英语教育而言,需要进一步拓展育人责任,为学生德育工作打造新载体。将思政教育渗透到高职英语教育中,一方面得以提高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机会,从而借助对于英语学习的高度,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品德。另一方面丰富了高职英语的教学内涵。纵观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内容,具备结合思政教育育人的可能性。英语课程中有许多丰富的德育资源,例如课本中所包含的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经典的人物故事、世界先进的发展理念、艺术成果等,为开展德育提供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有助于教师开展育人工作。
(二)在技能学习中矫正学生的思想航道
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是中国教育制度中特殊教育的一种形态。其指导方法和指导目的与一般的文化教育之间有很多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客观事实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客观事实的深刻认识有辩证性和现实性的理解,使其思想不偏离。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机构的入学规模逐渐扩大,高校入学人数逐年增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尽相同,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也不同。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教育重担,需要在技能教育中完成德育的任务,即传道授业,也解人生之惑。在高职英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两个要点:(1)突出引导学生思想渗透,结合中西文化中的精髓,借助语言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世界。(2)突出学生的自我价值认识,通过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人生价值的思考。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亟待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们的思想价值发生了变化。多年来,尽管国家始终倡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背景下,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与核心价值观有所偏离。在此背景下,高职教师会受到社会上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高职教育形式发生变化,各大院校推行产教研结合的情况下,成果导向成为不少教师心中的标准,体现在教学行为之中,则表现为对成绩的过分追求,对考核的强制推进,以及对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过分看重,这些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考核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念。因此,要开展好英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有必要提高教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素质。否则,教师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有所偏颇,则无法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教育。
(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职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关于西方文化的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教学难度的提高,学生不仅通过课本学习英语,也逐步通过外语报纸、电视广播,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微博、小视频网站等平台学习英语知识,了解世界文化。这个过程中容易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导:(1)当前网络的监管还不够全面到位,一些网络信息充斥着不良的言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和解读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或言论的误导,从而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2)网上进行英语学习的平台良莠不齐,一些平台自身工作人员的思想程度不高,对于所发布的学习内容没有从思想政治的高度去把握,甚至传播了一些带有暴力、庸俗色彩的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另外,中西方文化本身的矛盾和冲突客观存在,高职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并不强,而且他们对于“三观”的把握并不完善。在面对文化冲突时,一些学生盲目追求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不重视国家概念、传统文化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发掘思政元素
首先应该从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出发,深挖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尤其是适合当代高校青年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教学清单,将“英语语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推动新文科跨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最终实现高职学生在语言、思想、价值、素养等教育目标的协同发展。就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而言,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西方历史和文化。如果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就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的内涵,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例如当教材中出现“健康与卫生”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入钟南山、屠呦呦等这些敬业爱国的人物,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国在世界卫生防疫医疗事业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借助时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同时根据这些思政元素对教学材料进行扩充,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在素材挖掘的过程中,要注重跨学科资源的整合与引申,例如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社会时事等,全面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得英语课程思政与其他学科紧密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丰富学习载体,突出思想渗透
除了拓展教材内容,教师更要丰富学习载体,常态化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教育。教师可以运用“线下+线上”方式,积极创新学习载体,让高职英语中的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
在线下,做好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要“大而全”,而是要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以“小而精”的模式,提炼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知识,用学生的方式和语言去开展教育。可以以英语活动为载体,翻译建党以来的伟大精神,以英语版党史知识上墙为思路,进行氛围的营造。如学生按照建党百年来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个重要歷史阶段,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一起进行英语翻译,编写图注,做成英语照片墙,并在过程中通过对党史中重大事件的学习了解,掌握党史发展脉络,提高爱国爱党情怀,增强思想认识。如可以开展英语课堂上的“三分钟演讲”,以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为主题,如重重磨难和民族独立,百废待兴和民族复兴,刻苦钻研和科技强国,舍生取义和少年英雄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清单,由学生自主“领题”撰写英语演讲稿开展演讲。通过这种方式,来倒逼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过程中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英语教材,延伸至课外读物,让学生带着一定压力的同时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实现思想认识和英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双提高。
线上,借助新媒体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打好线上线下、直播录播、评论互动等思想引领“组合拳”,立足内容、拓展形式,从而吸引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甚至可将影响力扩大至家庭和社会,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如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思政主题的英语新媒体作品策划,由学生做好工作协调,安排素材采集、汇总、挑选等工作,明确素材格式、形式、风格等要求,有目的性地收集素材、书写文稿,从而利用新媒体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起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
四、结语
高职英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教育和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辩证统一,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对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荆睿丽.试论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J].青春岁月,2019(14):204-205.
[2]张德增.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6):166-167.
[3]张德增.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中的要素分析[J].长江丛刊,2019(7):98,100.
[4]李长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7(4):28-29,43.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