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危机,不仅仅与能源有关……

2021-12-12 06:19
新民周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货架危机供应链

11月27日,购物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达特茅斯的一家百思买门店外保持社交距离排队。疫情下的购物体验,各种辛酸。

“由于国际供应商出现交货延迟等问题,本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新工厂生产的首架F-16战机,将会比原计划延迟一年交付。同样,受到供应链影响,F-35战机也无法按期如数交付。”这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发表的一份声明。

11月23日,美国《国防新闻》发表文章分析称,“供应链危机正对美国防务公司构成越来越严重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F-35目前已成美国空军数量第二多战机, 仅次于F-16。然而, 目前的供应链危机却影响其交付能力。

就在一两个月以前,能让美国民众感觉到供应链危机的场合是超市。譬如俄亥俄州克罗格市一家超市,竟然出现了如此匪夷所思的场景——远看货架满满,近摸竟然是一幅印着整齐的瓶装花生酱、果汁等图案的塑料布挂在货架外缘。这简直成了画饼充饥的当代海外版本。

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人们还能发现各种花样填货架的桥段。譬如一家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同款户外折叠椅,跟着镜头,观者会发现这家商店几乎所有货架都摆放着这款颇占地方的折叠椅,然而,画面显示这并不是折叠椅专卖店,而是一家沃尔玛超市,问题是谁也不能拿折叠椅当饭吃;保守派网站“日线”(The Daily Wire)编辑阿什·肖特(Ashe Short)则上传了一段他家附近西夫韦超市的画面,这家超市的每一栏货架只摆一排商品,看上去似乎并不短缺,仔细点数却发现上架供应量只有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据《纽约邮报》11月14日报道,加州港口货物积压,货架商品短缺,物价飞涨,“空货架乔”(#EmptyShelvesJoe)也一度成为推特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包括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供应链危机,究其原因,是欧美正在遭遇能源危机。“能源危机和供应链危机,二者交织在一起,对欧美国家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徐洪才说,“前期大家关注供应链受阻,主要还是在工业品上,除了超市货物短缺以外,比如芯片供给不足,导致全球汽车产销量下降。近期由于冬季来临,天然气需求上升,特别是在欧洲,像德国和英国对天然气需求上升,但是供给严重不足,导致能源价格上升,则影响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对于欧美普通民众来说,这个冬天,可能遭遇多年未遇的物资短缺的局面。这日子该怎么过?

交织的危机因新疫情雪上加霜

10月下旬,堪称本轮供应链危机的第一个至暗时刻。当时,单只40英尺集装箱从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从8月份的3000美元左右暴涨到2万美元以上,还一箱难求。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这一航程的集装箱运费是2000美元。

“在这个市场上,航运公司可以收取正常价格的四到十倍来运输货物。”海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ary)的董事总经理菲利普·达玛斯(Philip Damas)说,“我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面了。”集装箱运费价格的飙升,带来的不仅仅是物价上涨。在美华商会会长邓龙称,如果是米粉、面食等相对来说较为廉价的食品,本身一个集装箱的货品也不过2万美元左右。如果运费涨到与货品价格等值,加上关税等,则供应商的成本就要翻倍。由此带来的则是一些供应商选择暂时不供货。

能源危机和供应链危机,二者交织在一起,对欧美国家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一个月之后,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媒彭博社于11月24日报道称,比之10月份的高点,11月下旬的集装箱运费已经下降了两成。“有理由相信,即使圣诞节即将来临,这种运费的缓慢下降仍将持续。”彭博社称,“原因在于美国的主要零售商囤积了假日来临之际供应市场的货物。”

《洛杉矶商业日报》的报道则称,11月19日,堵塞在洛杉矶港两大码头洛杉矶 (Los Angeles)和长滩(Long Beach)以外无法靠岸的集装箱船,大约仍有71艘。这一数字比9月、10月有所下降。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是:美国总统拜登于10月13日宣布洛杉矶港延长工作时间,转入“一周无休、24小时连轴转”作业模式;第二点是:10月份开始,洛杉矶港开始威胁要对滞留货船开罚单,使得货主不得不寻求哪怕高价也要卸货的资源。报道认为,只要货物开始流动起来,一旦12月份圣誕节一过,外加中国的制造业在春节期间放假一周——中国对集装箱的需求阶段性放缓,则美国的供应链问题将有所缓解。

《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无论彭博社,还是《洛杉矶商业日报》,包括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CNBC)都分析认为,最终供应链危机得以缓解的希望在于生产环节有所提振——主要在中国的制造业得以恢复,以及东南亚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的工厂逐步恢复生产。

可这些美媒话音未落,世界疫情就出现了新的变化。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NICD)当地时间11月25日发表声明表示,在南非检测到一种新型新冠病毒变种B.1.1.529。这是一种超强变异株,有分析认为其毒性比此前的“德尔塔”(Delta)更甚十倍——没有德尔塔病毒刚暴发时的缓冲阶段,一经发现,确诊数直线上升。还没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这一变异病毒进行命名,11月26日,道琼斯指数一天狂跌905点。

2021年11月28日,南非约翰内斯堡,旅客在机场。据报道,多国宣布暂停或取消与南非等非洲国家的航班,以防范南非等国近日报告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输入。

11月27日,WHO发布声明,宣布将病毒变种B.1.1.529标为值得关注的新冠变种(VOC),名为Omicron(中文译作“奥密克戎”)。“奥密克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好不容易出现的希望,又有了极大的变数。起码,美国媒体期望的东南亚恢复生产的节奏,一定被打乱!

徐洪才表示,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体系都会遭殃。即使没有新冠“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突然大杀四方,供应链危机的缓解也将如病去如抽丝一般。毕竟,美国此前连续几个月通胀都超过了5%。一大原因在于面对市场上许多货品短缺,商品价格上涨,美联储采取货币宽松政策已有一段时日。尽管目前美联储突然踩刹车收紧货币供应,可之前的惯性也好,突然踩刹车后出现的部分领域的货币短缺也罢,都将使得整个供应链危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如今的“奥密克戎”病毒,只不过再次让危机雪上加霜,一时看不到头罢了。徐洪才甚至认为,美联储已经陷入既不敢继续增发货币,又不敢贸然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进退维谷之态。这有点儿像得了疟疾而没有获得特效药的人,一忽儿发高烧,一忽儿又感到冷,除了左右为难,也只能靠自身抵抗力来续命……

病去抽丝之日尚未出现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美国东部时间11月23日上午,白宫宣布从战略石油储备(SPR)中释放5000万桶石油,旨在降低油价,同时解决疫后需求与供应之间不相匹配的问题。这是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建立石油储备以来,美国首次在非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且释放规模空前。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其他石油主要消费国释放储备。最早跟进的是日本。11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释放石油储备。然后,韩国、印度都表示可以释放石油储备。

然而,这一看起来在美国统一号令下的释放原油行动,真能缓解能源危机,并平抑国际原油价格吗?情况其实并不乐观。《朔尔克报告》(Schork Report)的主编斯蒂芬·朔尔克(Stephen Schork)在11月24日接受CNBC采访时分析称,哪怕美国的盟友统一集体行动,释放石油储备,也不会起到平抑油价的作用。亦即,释放石油储备无法缓解能源危机。“战略石油储备的存在只是为了抵挡短期的、意料之外的供应中断。有相当多的人押注石油价格会达到每桶100美元。这种情况可能最早在明年一季度发生,尤其是在北半球出现冷冬的情况下。”

朔尔克的分析甚至都把另两个因素排除在外——

首先,并非白宫宣布释放原油,美国和美国的小伙伴们都统一行动释放原油。在美国来说,其所谓释放的5000万桶石油,其中1800万桶已得到国会批准将直接销售,另外3200万桶属于短期交换。而日本目前只答应释放420万桶。韩国、印度各自的跟从释放方法又不尽相同。

其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好,俄罗斯、中国也罢,目前并没有根据美国的统一“号令”增产或者释放储备石油。

美联储已经陷入既不敢继续增发货币,又不敢贸然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进退维谷之态。

市场的反应是——在美国宣布释放战略储备石油以后,国际油价不跌反涨。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期货(WTI)、布伦特原油期货等指数都看涨。国际油价看涨的同时,供应链危机也由普通商品延伸到军工领域。但随着“奥密克戎”导致疫情反弹,国际原油短期价格又随之下跌。油价之涨跌,让美国的石油政策也突然到了如货币政策一般左右为难,颇似得了疟疾而没有特效药的人。令拜登哭笑不得的是——11月底的油价下跌,是否他所希望的那种下跌呢?如果因为疫情,使得一些地方工厂开工不足,需求端不需要更多原油,则整个供应链将进一步衰弱。

无论油价短期涨跌,对于企业来说,还不是最要命的。企业需要的是——原材料供应端和产品需求端都是畅通的。所谓“通则不痛”。

美国军工企业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海斯(Greg Hayes)认为,短期的原油释放无法弥补此前公司的损失。“由于供应链问题和没有足够的员工完成工作,我们已经损失了2.75亿美元的销售额。”海斯说。据他分析,没有足额员工导致的损失占总损失的约三分之一,而供应链问题导致的公司亏损大约达到1.8亿美元。

美国纽约一家加油站的电子屏显示油品价格。

即便短期内石油供应问题得到缓解,那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军工企业,又哪里去立即寻找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者满世界获得配件呢? 由此导致的是“痛则不通”。

对于全球供应链来说,目前短缺的早已不仅仅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新民周刊》记者注意到,小麦期货价格于11月初创下自2007年以来最长的月度连涨。原因是今年几个主要小麦出口国的收成惨淡,小麦需求激增,买家全球追逐着有限的供应。国际谷物委员会就警告稱,制粉小麦主要出口国的库存可能降至九年低点。此外,世界最大的两个小麦生产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为未来的小麦供应增加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价格也在过去一年中翻倍。原因在于巴西等咖啡主要产区产量暴跌。为何小麦与咖啡的产量同时暴跌?他们的主产区并不完全重叠啊!深入分析就可知,除了产区地缘局势紧张、今年极端天气较多等原因以外,不为人注意的是——石油本身就是化肥原料之一大来源。伴随着能源危机的还有化肥危机。11月下旬的数据显示,印度钾肥的合约定价已比10月暴涨59%。欧洲钾肥价格则比10月上涨1.7%,涨幅为2015年以来最高。美国的北美化肥价格指数则连续三周创下新高。

彭博社分析师马克·库德摩尔(Mark Cudmore)就称,今年的能源危机和极端天气,将造成全球2022年食品供应短缺。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决定,一旦出现食品短缺,起码要等未来一年风调雨顺才能有所恢复。

猜你喜欢
货架危机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邵国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投资无人货架适合吗?
“危机”中的自信
电化学阻抗法预测油脂货架期
特定货物运输货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