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之前,原油的价格是由买方定价,主要还是西方七大石油公司。
1970年前,原油的价格平均在一桶2美元不到的水平,1973年才上升到3美元一桶。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973年10月6日,阿拉伯人利用“赎罪日”时机发动战争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战争初期,阿拉伯人节节胜利,但一周后战局逆转,以色列开始大规模反攻,埃及处于不利地位。
因为战争爆发当天正是“赎罪日”假期,几乎所有以色列人在家都能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以色列国家电台向全国人民下达命令:“所有现役和预备役人员立即去军队报到。”在24小时内,22万以色列人武装起来准备开赴前线。
此时,阿拉伯产油国正同外国石油公司进行提高原油标价的谈判。1973年10月14日,谈判破裂,1973年10月16日,海湾五个阿拉伯产油国加上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把每桶原油的标价提高70%,达到5.11美元。长期以来控制世界市场的“七姐妹”(欧美七大石油公司)无可奈何,油价决定权转到了亚非拉产油国组建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手里。
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产油国石油部长开会,讨论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埃及,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逼迫他们在政治上站到阿拉伯人这边来。决定立即逐步压缩产量与出口量,减少对美、欧盟的石油供应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战场。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1978年底,伊朗国内掀起一股反美巨浪,最后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由于政局动荡,伊朗的石油产量明显下降。同时,在伊朗新政权“处死美国”的口号下,在伊朗从事石油开采和石油贸易的美国商人也差不多被全部驱逐出境。
跟第一次石油危机一样,美国石油商故伎重演,人为地造成一种油荒,然后大小石油商按照统一协定好的价格疯狂地进行提价。美国原油价格从1978年底的每桶13美元一路猛增,到1980年4月涨至39.5美元,从而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的脆弱供求关系。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1980年的伊朗与伊拉克的战争还是引发了经济危机,西方国家遭受打击,以美国为例,GDP增长率由1978年的5.6%下降到1980年的3.2%,直至1981年0.2%的负增长。1980年之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
第三次能源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对中东国家的战争。
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为了不偿还欠下的债务,直接决定进攻科威特,再次发动战争。而这从根本上触犯到了美国的利益,于是为了清除霸权道路上的绊脚石,美国政府便于1991年1月份下令轰炸巴格达,同时也代表着海湾战争的爆发。
此次危机源于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伊拉克遭受了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对世界原油供给中断,国际油价从1990年7月的16.5美元一路上涨到10月最高点40.1美元。虽然国际能源机构紧急投放储备石油且沙特等国家加大生产稳定住了市场,但1991年世界GDP的增长率仍跌破2%。
萨达姆
1990年之后,全球经济危机频发,世界相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还有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