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军 陈军肖 王凌青 曹 冰 房 蕾
管理区油藏经营主体的重塑是油田公司体制机制建设成功的关键。近年来,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紧紧抓住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这条主线,创新地采用以梁南采油管理区为代表的市场化协作、智能化提升、流程化运行、大岗位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一融合”新机制、新模式,整个管理区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5年7月,梁南采油管理区成立,管理区面临产量逐年递减、组织效能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管理区着眼于打造技术先导型管理区、油藏经营先进型管理区,创新机制模式,在存量中做增量、在管理中提效率、在市场中谋突破、在对标中抓攻关。2020年,梁南采油管理区在有效增量不足的情况下,经营绩效完成153.92%。2021年上半年,管理区在保证产量规模稳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降低6.83美元/桶。
深入优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消除油藏经营的经济技术决策瓶颈。采油厂层面破解体制机制桎梏的改革创新、服务基层解难题的精准帮扶和自主经营权的落实下放,倒逼和支撑梁南采油管理区有效构建内外双循环的市场化协作机制。
搭建内部市场,增强一体化技术分析能力。管理区与地质、工艺“两所”从油藏、井筒到地面开展全方位的深度技术服务合作,采油厂技术力量向油藏经营聚力,上半年筛选摸排低产停产措施井15口,实施4口,日均增油8吨。
胜利油田纯梁采油厂梁南采油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陈军肖 摄
畅通外部市场,创新多元化技术合作措施。采油厂推动管理区打破思维定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队伍、民营企业合作,更多依靠技术先导推进老油田高效开发。今年上半年通过风险合作和引进外部技术,探索实施低渗透油藏深部调驱、氮气泡沫驱油、结垢井不动管解堵等6项开发技术,全风险合作井两口。
坚持向智能管理要效率、要效益。管理区主动构建以数字油藏、智慧生产、智能管控、治安监控4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支撑的智能化管控机制,持续推动生产过程数字化、分析决策智能化,加快智能化油田建设步伐。
提升油藏数据应用智能化水平。推广数字油藏档案建设,实施油水井地质资料集成信息化应用,对全区168口油井打开分析措施增油创效、时率创效、成本优化创效的潜力,配套优化现场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技术实践和现场管理双结合、双促进。
提升油井生产智能化水平。引进油井智能控参采油新系统,高精度识别工况异常,智能化调节油井生产参数,大幅提升油井生产时效,做到生产异常精准智能管控。上半年调平衡15口、制度优化14井次,机采系统效率达到30%。
提升过程风险管控智能化水平。深化应用现场智能监控识别技术,创新拓展生产现场人员、设备、场地进行全方位异常识别预警,做到生产现场实时智能管控;油区与地方共建共享治安全域监控系统,建立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大数据库,全天候有效监控管网泄漏、盗油打眼等难点盲区,做到综合治理联动智能管控,更好地落实安全环保质量等风险管理责任。
做实油藏经营重在管理区责权利归位。梁南采油管理区构建并推行“业务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图示化”流程化运行机制,将“五项机制”重要节点配置到相关岗位,保障“责权利”细化落实到岗到人,以价值创造推进油藏经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
业务流程化。聚焦生产运行、技术决策、经营优化、激励约束、党建工作等,画出全流程业务矩阵图18张,全面厘清管理区、室站、岗位承担的价值创造范围、职责要求,从干碎片化工作向干流程化业务转变,以责权利归位激发岗位活力。
流程表单化。建立完善不同业务经营和安全风险表单化监管检查制度,形成“三务公开”规范、作业现场施工监管等表单26个,实施标准化销项式监管,视权责分级规范生产经营全过程活动和业务监督检查,有效把风险降到最低。
表单图示化。坚持抓大不放小,制作标准图片,标志各类业务关键风险点,以表单图示化醒目标志安全、环保、质量等涉及红线底线的业务岗位操作规范,以岗位责任制促制度标准落实落地。
直面多方市场化协作、一体化技术分析、自主经营优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对新型采油管理区人才队伍的新要求,梁南采油管理区创新大岗位融合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岗位优化配置。做优人岗匹配,使“三室一中心”由21个岗位优化为9个岗位,由多岗协同转变为一体化运行。
岗位胜任力提升。打破各岗位各专业之间的壁垒,分层分类组织大岗位、大工种培训,更注重“一岗多能”“一人多岗”。
人力资源盘活创效。采用“加、减”法挖潜存量业务,对工作量大的岗位“减一部分”,对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加一部分”。
加大日常管理“大包干”力度。按照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原则实施管理区内部竞标承包,整体人力资源优化同比增加5%,经营绩效提升3%。
追求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是油田重塑油藏经营主体责任的初衷。梁南采油管理区主动创新机制模式,把阻点难点作为工作重点,绘制一条主营业务创效、管理体系深化的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油藏经营主体责任。由此给我们做好油藏经营管理提供了如下几点启示:一是坚持把对标一流、管理创新作为促提质增效的主要抓手;二是推进高新技术交流常态化,引导管理区与技术服务市场广泛接触;三是提级配置管理区技术力量,加强管理区技术经济决策支撑;四是务实融合标准化管理、智能化提升、大岗位调整,实现管理区效益定员、高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