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涵,王先杰
(北京农学院,北京昌平 102200)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景观建设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许多乡村村内道路系统尚不完善,宅间路仍为土路,没有进行完善的道路绿地系统规划,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很多村内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不能满足旅游功能需求;许多乡村景观建设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景观体系。目前,新密市和米村镇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已通知乡镇暂停新建扩建现有社区规模,要求乡镇依据现有景观资源,积极开展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乡村。为此,需要对乡村景观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乡村现状不合理的地方和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的问题,完善对乡村建筑、景观、道路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规划,进一步加强村庄转型与发展,推进绿色乡村建设。
自21 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但是很多农村地区很少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城乡发展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大力倡导农村地区发展建设,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与《河南省新密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衔接,按照《河南省新密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新密市第一产业空间组织结构概括为“三大类型区、六大类基地”。朱家庵村位于河南新密市城郊农业区,是新密市林果产业基地。米村镇结合新密市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庵文化旅游业、林果种植特色农业。
与《米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衔接,朱家庵村属于村庄整治改造,因此可以进行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米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朱家庵村范围内有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等用地性质。
与《米村镇总体规划(2014-2030)》衔接,根据上位规划指引并结合米村镇职能定位及现状发展条件,结合新密米村发展空间特征,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心三轴四区”。一心:米村镇区。三轴:即由规划省道S323线、镇区大道(东连新密城区,西接牛店镇)和南北向一条县道(从新密城区至尖山风景区)等,构成3 条城乡主要发展轴,呈一横两纵的空间形态。四区:分别为贾寨村庄、和盛嘉园村庄、朱家庵特色村和金井沟特色村等4 个村庄点。
本次村庄规划涵盖整个村域,面积共350hm2,包括宋石窑、朱家庵、王有庄、慎家沟、杨树洼、杨树洼东地、王家门和贾家门等8 个自然村。
朱家庵村位于米村镇西部,距镇区4km,东临米村镇贾砦村,西与靠牛店镇接壤,北与尖山风景区相接。郑少高速公路从村庄南部穿过,且在米村镇有出入口,距即将修建的省道233 线不足1km,距4A 级伏羲山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不足2km。城际公交在村庄设立多个站点,朱家庵村庄交通比较便利。
朱家庵村群山环抱,由先祖山、二龙山、凤凰山、莲花山、桃花山组成。蕴涵传说的自然景观多达十几处,如:二龙戏珠、双凤戏牡丹、龙虎沟等。现代保存完好的景点有兴武寨(又名五谷寨)、天龙寺、莲花寺,以及明清时代的银沙井。村庄内保留的明清古建筑,较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貌和地域特色。朱家庵村既有广为流传的人文古迹,是国内外大中城市中罕见多功能城郊型山岳风景名胜区,适宜旅游观光、教学科研、革命教育和拓展训练等多项活动。
朱家庵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素有“天下第一庵”之称。追溯村里的传说,可推至伏羲女娲时期。传说女娲在此炼五彩石补天,余下的彩石形成凤凰山。村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汉朝时期的3 眼老井,至今仍是当地村民的饮用水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父母当年逃荒至此,见此地依山傍水是个好地方,便搭庵住下,死后葬在叟龙岭下。当年还有朱元璋母亲的坟头,屡有朱氏后人来此祭奠。明朱棣政变,传闻失踪皇帝朱允炆怀念朱元璋,在此隐居修行,死后也葬在附近,村庄也因此而得名。村内还分布着清代宣统元年建筑和解放前后的民居院落建筑群。村里沟还有一老君洞,相传是黄帝的老师广成子在此修炼;修炼时在附近采白茅为席,于是附近便有一处地名为茅草冲,如今茅草仍然茂盛。沟东还有一药王洞,相传黄帝擒住蚩尤后,将其关在洞里;岐伯恐猛兽聚集,横生疾病,在山中遍种百种草药,至今山中出产几十种药材。
朱家庵村现状经济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朱家庵村的第三产业旅游业正逐步兴起。
第一产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经济林果作物主要有酸枣(山枣)、大枣和核桃等。其中,酸枣是朱家庵村六七十年代的重要经济来源,朱家庵村酸枣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村庄现有十余家小型规模养殖厂(户),工矿企业主要有2 家。以天龙寺为龙头的旅游业正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河南隆利福颐年园已初具规模,园区占地8.7hm2;凤凰山和美玉桃园风景区分布周围,主要以生态旅游观光为主,种植有异国风情花草树木,游客可开展茶道、露天酒会、篝火晚会等众多休闲娱乐项目。另外,还有豫西特色农家项目——豆腐作坊、烧酒作坊、纺线、织布机、石磨等众多特色的三产服务业项目。
目前朱家庵村共有2000 余人,545 户,耕地面积126hm2,农户住房建筑风格多为北方传统民居风格。村内现有住房分为3 类:一类建筑质量很好,为村庄未来发展的趋势,约占总建筑的13%;二类建筑质量较好,通过适当改造能融入到村庄未来风貌中,约占总建筑的76%;三类建筑质量较差,无人居住,约占总建筑的11%。
朱家庵村委总用地面积0.4hm2;小学占地0.hm2,学生200 余人,可以满足本村适龄孩子就学需要;村卫生所3 处,私人诊所4 处,规模都较小,医疗设备及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村庄东西大道两侧零星分布有私人小型日杂商店;村内现有3 处小型活动场地,不能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需新建公共开敞空间。
通过对自然环境景观和村落文化景观的零距离体验,实现对参与者的文化教育功能。因地制宜,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尊重大自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生态化设计。村庄实施项目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环境。
朱家庵村生态风貌良好,有丰厚传统文化;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丰厚,产业带动良好;但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急需整治。因而,需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朱家庵村乡村振兴规划将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朱家庵村的规划定位是:游青山绿瓦,品庵家文化。依托当地自然生态优势,突出庵家文化主题,围绕着庵文化展示、生态观光农业、自然生态游览、特色林果种植和发展乡村旅游,通过3~5 年的持续努力,把朱家庵村逐步打造成新密市最有文化底蕴、最有生机、最宜居的生态乡村。
3.4.1 景观结构规划。朱家庵村的景观结构为“一心、三轴、三节点”的景观系统。
“一心”是主要景观节点。一心是以村委及公共开敞空间形成的行政办公娱乐景观中心,该中心也是村庄的服务中心,应具有良好的景观。该中心作为村容村貌的主要展示节点,起着提升村庄景观质量的作用。
“三轴”是指3 条主要景观轴线。南北向2 条,东西向1 条。南北向景观轴线以生态农业观光和庵文化传统开敞空间,形成景观廊道;东西向景观轴线主要包括朱家庵主要对外交通道路和特色林果种植区形成景观廊道。除了3 条主要景观轴线,还有以小道和特色林果种植区形成的次要景观轴线。
“三节点”是指3 个次要景观节点。最靠北边的为庵文化展示公园、中间为体闲养生疗养区,最南边为杨树洼公园。
3.4.2 村域旅游规划。随着新密市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朱家庵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北部为拐峪村以及尖山风景区,距新密市中心15km,距少林寺景区45km。朱家庵村可以结合周边镇、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来为自身的发展定位。朱家庵村旅游资源丰富,可以结合拐峪村天龙寺、二龙山、凤凰山等自然景观,发展特色旅游业。并发展成为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等多方位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
以生态旅游为核心,以庵家文化展示为特色,将生态旅游与庵家文化紧密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扩展景区面积,进一步丰富景点建设;增设游人能参与互动的游戏产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打造成区域性生态旅游精品、多功能城郊自然风景名胜区和乡村振兴建设的样板。
3.4.3 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规划。朱家庵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绿地等。目前,朱家庵村现有基础设施匮乏,生活垃圾收集与供水系统不完备,电线横空而架。因而需要加强对其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朱家庵辖区内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环卫工程、照明工程和绿化工程。
3.4.4 空间结构规划。新密市朱家庵村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五片区”。
一心:朱家庵村核心服务区,依托原有公共空间、健身器材室外活动空间,以及新规划的村委、幼儿园、小学、公共厕所等形成朱家庵村核心服务区,发挥核心服务功能,激活村庄活力。
两轴:根据朱家庵村的村落旅游和历史街巷分布及道路交通情兄,规划为两轴。一轴为南北向旅游观光文化轴,是发展主轴。主要依托现状旅游资源、文化展示,发展旅游经济,串联南北向景观,景观视野良好。另外一轴为东西向商业发展轴,是发展次轴,主要依托商业文化展示、东西向交通线路布置。
五片区:王有庄居住片区、朱家庵和慎家沟居住片区、宋石窑居住片区、杨树洼和杨树洼东地居住片区、王家门和贾家门居住片区。将米村镇朱家庵村的8 个自然村,规划为5 个居住片区。其中王有庄居住片区宋石窑居住片区、王家门和贾家门居住片区依据周边现状农田林地,打造田园风光居住组团;朱家庵和慎家沟居住片区、杨树洼和杨树洼东地居住片区,依托庵家文化、历史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居住组团。
3.4.5 产业布局规划。本次规划产业布局为“五片区”。五片区——传统村落风貌区、庵文化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特色林果种植区、休闲养生区。
朱家庵村生态风貌良好,田园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丰厚,产业带动良好,但是基础设施薄弱,人居环境亟需整治。此次乡村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解决了朱家庵村的道路、照明、环卫以及污水处理等问题。
乡村规划建设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朱家庵村美丽乡村建设将直接带动当地旅游业、餐饮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现有第一产业为基础,利用“旅游+”打造“全产业链”;提高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解决“三农”矛盾问题。同时,项目建成后的各项商业经营活动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稳定、长期的经营税收。
表面上,村庄景观规划的直接受益者是一个村,但随着乡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带动一个个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将进入人们的视野。乡村建设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利民项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着力改善村落人居环境;保护古建筑及传统文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是造福农民的幸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