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张慧祝志华
(1.济宁市林业场圃种苗站,山东 济宁 272000;2.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区位重要,有维管植物108科,分别占山东省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59.0%、37.2%、23.2%,保护区种子植物(不包括归化种和逸生种)为86科、287属、456种,分别占山东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9.9%、48.1%、30.4%[4-7]。脊椎动物337种,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极具保护价值[1-3]。
1.1.1 植物资源
在该生态区里,大部分湿地因为开发程度较小而仍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态环境特征,而且部分保护区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禁止所有的林业生物。但是该生态区内也存在一些遭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的湿地区域。总体来说,该生态区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自然性较高。主要水生植物群落有:菰群落,该群落广泛分布于水深50~80cm的范围内,在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的北部普遍存在;芦苇群落,南四湖中芦苇常出现在地表常年积水、水深在1.0m以下的地片,生长良好,地下茎横走发育,盖度可达90%以上,伴生种较少。
1.1.2 动物资源
据调查统计,南四湖保护区有脊椎动物337种,具体见表1。
南四湖保护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具体体现如下。
1.2.1 面积适宜性
保护区面积是根据保护区类型和自然生态景观确定的保护范围,同时也考虑特殊自然景观及其过渡地带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特殊价值,兼顾保护区内自然状态和人类活动发展利用资源现状。
1.2.2 典型性
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特别是雁鸭类的栖息地,是华北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生态节点,迁徙季节保护区的日过往鸟类可达10万只,在山东省、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显著的典型性。该生态区湿地保护区的典型性以及代表性的水平程度较高,属于我国较为典型的湿地类型保护区。该生态区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也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而且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和气候特征也造成了该生态区独特的生态特征,很多典型的湿地类型以及湿地植被类型都包括在内,能够有效帮助改善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1.2.3 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内有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及湖滩、岛屿、丘陵等类型,地类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支持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生态区有非常适宜的气候,突出的水热条件,生长在该生态区内的动植物可以拥有优越的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因此这里有优越的生物多样性,动物和植物资源都很丰富,种类繁多。该生态区被评定为国际重要湿地,是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该区域内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宝贵的基因库,也是珍贵的物种资源库,生存着各种野生动植物、真菌和昆虫等。该生态区的保护区里有沼泽、湖泊、库塘等重要的湿地类型,因此湿地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也十分丰富。
1.2.4 稀有性
在该生态区的湿地自然保护区里有很多珍稀动物以及植物。在珍稀植物方面,分别有5种国家Ⅰ级、1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如紫椴、貉藻等;在珍稀动物方面,该生态区湿地保护区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分别有10种国家Ⅰ级、5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其中有白鳍豚等十分珍贵的稀有生物。该生态区里的沼泽、灌丛等植被的生长发育情况较好,有很多野生水生动物在湿地类型保护区内生存,这里的生物环境类型与我国其它相同类型的保护区相比稀有性很高,环境状况较为特殊。
1.2.5 学术价值
在生态系统各种物质的相互转换和运动中,湿地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很好的媒介。湿地具有生物超市的美誉,因为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多样性极其丰富,拥有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食物链以及大量遗传物质。其能够提供特殊的生存环境供给较多数量的野生动植物。我国很多淡水湖泊都处于该生态区域之中。这些湿地的存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蓄水防旱的作用,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以及环境气候的调节。而且湿地能够给社会提供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产品,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的调控以及社会生态安全的维护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该生态区内的湿地类型保护区可以提供宝贵的本底资料用于我国的水质研究以及水污染治理。
1.2.6 经济价值
该生态区在农业上具有长远的发展历史,而且拥有非常丰富的湿地资源,在我国属于主要的粮、棉以及水产等重要物质资源的生产地。该生态区的湿地位于黄淮流域,由于地理优势而拥有十分发达的渔业资源,借助湿地中的天然饵料开展渔业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沼泽内的一种特产资源泥炭有很好的持水性,而且吸收能力非常强,含有多种能够供养作物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将泥炭投入农业产业或者花卉植物的栽种活动中,泥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可以用于投入肥料的制作,而在医药产业中,利用泥炭生产腐殖质酸能够用于伤口的止血止痛,在水体净化和水污染处理中,泥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一期总体规划的实施,为保护区开展日常工作提供了保障,使保护区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础设施布局基本体现了就近、便捷、有效的原则,方便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巡护管理能力和成效明显提高。购置的仪器设备也开拓了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视野,特别是近年同曲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效提高了保护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同时,公众对保护区的管理建设有了较高正面评价,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保护区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因人员编制落实等客观原因所限,管理机构还待进一步整合强化,总体规划将根据地方政府最新的人员编制落地有力条件,进一步协调保护区与社区关系,广纳贤才,着力提高保护区整体管护水平,并聚焦深入强化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建设,优化保护管理工作总体布局,完善保护区作为科普宣教的平台作用,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针对保护区人类活动频繁,保护区应该创新管理模式。
2.1.1 完善制度,加强有效管护
健全南四湖保护区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1.2 协同社区发展利用资源
保护区内开展多种经营是帮助社区脱贫致富的另一途径,这种社区参与机制对于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也具有重要意义。南四湖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鱼虾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且这种经营活动由来已久,保护区可引导湖区居民科学环保养殖。
2.1.3 转变社区保护宣传途径和内容
以往保护区对周边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内容虽然周期频繁,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宣传途径和内容是制约宣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前的宣传途径包括电视、广播、条幅、标示牌等;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湿地、水文、景观等自然资源,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周边村民的保护动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湖区居民传统的生产活动。
2.2.1 大力引进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南四湖保护区各层次管理人员在管理计划期限内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能力胜任相应岗位工作。在保护区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及时吸纳高学历专业人才,有助于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根据保护区工作任务的需要,积极向上级反映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按照山东省人才招聘具体要求进行上报申请编制,制定人才引入计划。逐步健全南四湖保护区内部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以期更稳定为保护区事业发展助力。
2.2.2 加强科学合作,提高监测能力
保护区可委托大专院校、科研教学单位,对保护区内的湿地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建立鸟类、生态环境、土壤、水文、植被等资源监测站,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保护区作为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习基地,在历年的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及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素材,在广泛吸纳这些教师参与的基础上编制保护区本底资源动态调查报告,同时继续各项生态监测内容,获得科学数据为保护区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2.2.3 完善培训制度,提高职业素养
保护区职工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保护区保护事业的发展,应做好保护区现有职工的业务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制度,加大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学习要求,力争做到保护区各层次管理人员在管理计划期限内至少接受2次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保护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确保工作人员有足够能力胜任相应岗位工作,更好地适应保护区发展的需求。
2.3.1 广开门路,争取资金
政府作为建设经费投入主渠道,从长远目标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掌握好生态文明与经济利益的关系。科学规划,严格监督,积极发展保护区多种经营项目,加大保护区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对保护区内资源进行通盘统筹,确定建设内容和先后顺序,推动保护区可持续项目的纵深发展,提高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的收入。
2.3.2 增加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如,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批复后,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区界的定界埋桩(包括界桩、功能区界桩、浮标、标牌、区碑等的设置);健全南四湖保护区湿地资源监管平台,开展宣教与培训,提高保护区智慧能力;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设备。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生物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要。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管理部门、执法部门、民间志愿组织、周边社区居民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保护区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