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收帐款管理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1-12-11 11:08康红梅
时代商家 2021年33期

康红梅

摘要:目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正面临改革,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以自营创收为主,随着单位销售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做好应收帐款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考核指标、赊销前、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及催款不力、基础的合同管理四个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为单位在应收帐款管理工作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收帐款;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问题与应对

应收账款是单位拥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发展,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收帐款的成因,由于平时事业单位对应收帐款管理比较简单,造成应收帐款挂帐金额较大,有的单位多达数百万元,帐龄多达十几年,无人问津形成呆帐、坏帐,这样既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经营性事业单位正面臨着改革,单位资金来源主要靠单位自已创收,这就要求在增加创收的同时要做好应收帐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应收帐款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与应对策略

单位每年签订承包协议时,只注重目标任务数额的确定,没有将回款数额与奖罚挂钩,也没有订立具体的考核指标,到承包期结束时承包期内形成的应收帐款没有人管,财务催款时以各种拖欠理由,长期下来应收帐款不断增加。

单位通过公开招标后在与承包人签订承包协议时,应收取一定比例的履约保证金,并对相关负责人订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应收款项作为相应负责人的个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以增强相关负责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责任心,财政、审计、纪检部门适时进行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控制应收款项的增加。

(二)在赊销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单位为了扩大自身的业务量、开拓市场、增加创收往往会采用赊销的方式与客户开展商业往来,但是企业在确定客户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没有将客户的情况调查清楚就进行赊销,存在侥幸心理,这样做会出现有的客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破产、清算等事项,无法清偿债务时单位无法及时察觉,致使单位账目上业务量逐渐增加,同时应收帐款数额也不断增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被应收账款给拖垮。

单位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平时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和分析评估,通过银行、同行业及律师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经营人员变动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实行动态管理,对资信下降的客户要及时采取减少合作、实行担保和加强催收等预防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合作。

(三)基础的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同是企业催收应收账款的有利且有效的法律依据,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对于逾期应收账款应该加强催收力度,而最根本的就是企业在同客户签订合同时要有书面的协议,应该衡量利弊,按照合同的要求合理保障自身的权益,在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销售,而不能往往为了扩大业务量,特别是和经常往来的客户达成口头协议,经济事项没有在合同中反映,这往往导致了大量的应收帐款收不回,再加上经济合同和基础资料有的保管不完善,导致逾期应收账款不断发生。

(四)单位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及应对策略

目前,多数单位对应收帐款清欠的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对应收帐款管理缺乏紧迫性,有的事业单位领导变动频繁,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发生变动,有的调走,有的升职,新到任的领导刚到一个新环境,都不愿过问以前领导任期内发生的债权债务,任由长期挂账,有的债务人破产、合并等,形成呆账、滞账,即使新到任领导有心过问以前的债权债务时,也是无从下手,难上加难。有的财务人员由于岗位调动,交接时只移交应收账款总额,没有进行明细账交接,造成日后错账,旧账未清另起新账,滚雪球似的累计越来越多,清理难度越来越大。内部应收帐款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体系及评价指标不完善,没有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及时去催收应收账款,应收帐款数额逐年增加,累计越来越多,即使对方商业信用下降,经营不力还款困难,单位也很难及时察觉。再加上各科室工作衔接、信息沟通不顺畅,业务科室为了扩大销售即使客户后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及时反馈给单位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应收帐款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相关领导和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应收帐款明细及回款情况,有的业务由于个人关系私收回款也不及时上交财务,催款时一再拖延,最后有的欠款交回单位,有的欠款没交回单位,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应该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结合起来,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不能只注重销售不顾及回款,同时单位财务部门应该派专人对应收账款项目进行管理,要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应收、应付账款的形成、回收、支付及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与清理,对不同的应收帐款进行分类,定时分析应收账款的结构、账龄等情况,以方便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发生情况,及时同往来单位进行应收账款的对账,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应付账款要逐笔查实原因,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支付计划,责任到人;同时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同时单位也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监督,首先要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可以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能够随时检查应收账款有无异常现象,相关交易人员是否同客户相互勾结,破坏企业自身的利益,这都是完善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对策。单位做到多部门加强配合信息互通,把销售回款率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工资、奖金、挂钩,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建立账款催收制度,单位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要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单位合法权益。对于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企业,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由于债权企业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拖欠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因自身原因导致货款被拖欠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营性应收账款管理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环节入手,采用科学而严谨的管理手段,制定并切实落实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在一个良性轨道上运行。

1.客户背景调查和资信评估。及时而准确地了解客户的背景资料是应收账款管理众多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首要前提。因为只有掌握了客户的这些基本信息,我们才有可能对客户做出尽可能客观而准确的判断,并进而按照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进行评判,以决定是否可以将该客户作为信用客户。

客户背景调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客户是否具备生产经营固定场所、法定工商注册、良好的资信声誉;产品是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客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和预计采购规模;客户历史上有无债务纠纷以及形成原因;客户企业负责人、采购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客户分支机构、关联企业的基本情况等。

2.客户信用标准的确定。信用标准指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包括对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最长赊销期限、赊欠手续等方面的规定。在客户面前,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还须力求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减少收账费用。为了寻求一种双赢策略,必须考虑以下重要因素:首先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事业单位要在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其次,要分析客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周期、负债结构、产权比率,以此作为赊销额度、赊销期限的判定依据。再次,还要考虑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面对市场竞争,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策略,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最后是事业单位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事业单位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信用标准的决策,如果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能够采用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违约风险。

3.完善合同及其他书面约定。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事业单位和客户之间应该订立相关的书面条约,从而对诸如接收订货、交货签收、款项结算、财务对账等一系列环节做出具体的操作规定。对于赊销方来说,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是保证应收账款在安全状态下运行的法律保彰。

4.对赊销行为的过程控制。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对赊销行为的监控机制。在赊销行为发生以前,必须确定该业务已完全具备下述基本前提:(1)与客户之间的相关书面协议已经签定完备;(2)历史上,客户无不良信用记录,或虽发生过不良信用行为但情节轻微,并且已经通过协调沟通问题得到解决;(3)赊销过程涉及的相关书面凭据符合要求;(4)本次赊销后,累计欠款额不超过信用限额。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就不能赊销发货。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采用积极态度进行管理,加大催收力度,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徐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对策[J].财会学习, 2016(18)

[2]李俊.浅析事业单位应收帐款问题[J].财会学习,2016(14)

[3]郭诣遂.跨境电商視野下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9):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