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探究

2021-12-11 19:10苏容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关系乡村振兴

苏容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阐释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分析目前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现状,探索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乡村振兴;关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解决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接下来要围绕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进行乡村振兴。

一、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产业兴旺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人才资源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提升农民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生态宜居是提升乡村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农业发展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需要对村容村貌进行治理,改善生态循环系统,完善乡村相关基础设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是提升农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贡献,通过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乡风习俗,推进农村文明建设。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归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于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乡村振兴建设为高职发展提供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结合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开设旅游、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农业、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农业发展输送相关技术技能人才,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联互通。“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强调,“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利用综合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从而进一步解决农村人才流失、人才资源短缺的状况,为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动力,有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和结构,实现农村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的可能,让青年大学生真正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现状

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不相匹配,在办学过程中缺乏充分社会调研,对乡村振兴中产业需求、人才需求、建设需求等认识不全面,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出现错位,一方面就业困难,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缺少人才资源,缺乏发展活力,无法让更多青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不够,学校与农村联系不够深入,未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处于脱节状态,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到位,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部分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导致农村人才短缺。

三、高职教育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一是适时调整办学方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高职院校是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及时通过社会调研,加强与农村的联系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要,一方面通过开设相关专业,为乡村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原则和要求,积极开展农民职业资格和技术能力培训,提升农民能力和素养。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校与农村的合作和联系,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搭建实习实训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宣传、专业技术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乡村振兴类比赛,比如电商扶贫、直播销售农土特产品等让学生提前熟悉乡村振兴环境,同时邀请已经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同辈来宣讲,进一步激发学生融入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三是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培育出乡村建设人才的前提是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组織教师到农村进行调研、顶岗工作等进一步熟悉农村发展方向,进一步了解农村发展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引导,结合国家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钟小文.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现实要义与实施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21(18).

[2] 张楷.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6).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关系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