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书,乔建芬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具有道德熏陶和提升审美情感的价值。随着“大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中可以引入悠远深厚的传统茶文化,将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课程内容相结合,拓宽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内容,并将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相融合,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质,传承工匠精神,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中国茶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制作和使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传递出来的各种思想情感,具有悠远深厚的价值内核。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品茶之人讲究茶德、茶道及茶人精神,品茶之人的恬淡雅致和高风亮节也意寓着高尚品德的茶人精神,流露出以茶为伴、随遇而安的豁达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茶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伦理精神。(2)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茶叶自有真香真色真味,拥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文化。从茶的自然本性来看,具有清纯淡雅的天然之美;从茶的外观来看,用茶叶浸泡而成的茶水有着清澈芬香的口感;从品茶的环境来看,茶文化讲究静谧雅致的自然环境之美,追求对人心性的锤炼和品质的滋养。(3)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茶文化以“和”作为其精神内核,融入了儒家、释家、道家三家的哲学思想,在“择器、择茶、择水、煎法、饮法”的“茶说五步”之中,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体现出中国人客来敬茶、以茶示礼的风俗礼节。(4)倡导廉洁的社会道德风尚。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以茶养廉、以廉育德,集中了中国茶道精神的深厚蕴涵。
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有着一定的耦合性,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茶文化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的作用:(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怡情养志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茶文化融汇有丰富的民族思想、文化内涵和情感,将传统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引导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拓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3)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思政教学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茶文化社团、茶艺表演等活动之中,让大学生在学习茶文化时能够内外兼修,体验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功能,营造出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现代学徒制模式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传授技能的方式,让徒弟能够在自主实践中学习和体悟课程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在师傅的点拨和指导下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也可以采用学徒与师傅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任务的方式,在师傅与徒弟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达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融入茶文化元素,能够较好地丰富专业教育内容,更好地优化专业教育实践活动。
多数教师和学生对于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学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学概念缺乏正确的认知,多数学生不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内涵,对于工匠精神培育对其所学专业、未来从事岗位是否有帮助还不够明确。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基于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学观念还较为淡薄,没有将茶文化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链接,思政教学中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尚存在空缺,导致学生无法真切地体会工匠精神。
高校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引导是对工匠精神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当前高校对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视明显不足,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培育和引导方法较为单一,没有营造出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教育氛围,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引导,无法让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中体会工匠精神和道德品质,无法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不利于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化。
基于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育离不开教师队伍的重要支撑。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学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解,没有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茶文化与思政教学相融合,缺乏茶文化学徒制思政教育的深入思考,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指导,难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茶文化内蕴有“清、敬、廉、礼、和、美、真”等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塑造和价值观生成有重要作用。由于大学生通常都具有独立判断意识和客观全面的思维理念和价值意识,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要树立“茶文化学徒制”的思政教学思维和理念,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在基于茶文化学徒制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不能采用简单的“拿来”和“叠加”思维,应当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实施状态,进行大学生思政教学活动的优化和创新,要从整合的、总体的视角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深入地挖掘传统茶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整合,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课程内容和具体活动,探索基于茶文化学徒制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政教学模式,在茶文化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与渗透教学之中,增进学生对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悟,深层次地把握茶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工匠精神是时代所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作态度和理念,体现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职业价值、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基于茶文化学徒制的大学生思政教学要深入挖掘传统茶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将其注入到大学生思政教学之中,增进大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从茶叶的种植生产活动中来看,原有的粗放式种植管理方式逐渐被精细化的种植模式所取代,茶农要在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精细化的理念和思想,在茶叶种植生产活动中采用最新、最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手段,加工生产出优质的茶产品。从茶叶的加工过程来看,要考虑不同的茶叶品种选择适宜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在不同茶叶的加工工艺操作之中,需要依赖老师傅们长年累月积淀而成的经验,尤其是茶叶加工的火候把握方面,要做到不偏不倚,方能有最佳的口感。从茶器的制作来看,要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选择对应的茶器,匠人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钻研,精益求精,才能打磨出器型周正、古朴典雅、精美优良的茶器。
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教学之中,要将茶文化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相结合,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和渗透茶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产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师父的高超技艺和高尚的工匠品格,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产生一种责任意识,以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并汲取茶文化中的专注创新精神,努力成为未来岗位的新工匠。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之中,要结合茶文化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茶文化活动周、茶艺表演、茶诗鉴赏、茶艺培训、茶基地参观等,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茶文化思政教学中获得情感的熏陶,通过泡茶、品茶、话茶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话茶”交流、“茶与人生”讨论、“茶谣”分享等活动中不断“活化”思政教学内容,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茶文化的深厚意蕴。
要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力量,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理论水平厚实、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力量,能够深入研读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茶文化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实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和责任感的有效引导。
综上所述,在现代学徒制大学生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深入挖掘和提取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基于茶文化现代学徒制的导向开展大学生思政教学活动,引领大学生汲取茶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和品质,增进大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深入理解,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