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2-11 21:04曦,卢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武夷山茶园茶叶

程 曦,卢 莉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武夷山地处闽西北,是文化名山,茶叶名山,是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的发源地。茶叶为地方特色产业,也是福建省九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绿色生产、绿色支撑、绿色保障的产业。因此,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武夷山茶产业发展迅猛,扎实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大力推进生态种植、绿色种植,确保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遏制盲目开山种茶,培育土壤肥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强茶园涵养水源和防御病虫害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出台政策,科学实施。为武夷山茶园健康可持续化发展,提升生态优势,茶叶提质增效打下良好基础。基于此,笔者针对生态茶园建设与现状提出几点思考。

1 生态茶园概念及发展

生态茶园即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物种、多层次、多功能,结构稳定、系统开放有序,物种间相互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取得最大而稳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茶园。基于生态茶园系统对茶园自然环境、茶叶品质、茶园综合效益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多个种茶大省积极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实践,福建武夷山为其中之一[1,2]。

2 武夷山生态茶园的必要性

武夷山茶区是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福建省茶园面积327.78万亩,毛茶产量43.9万吨,毛茶产值238亿元,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近1200亿元,在国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而且,福建省茶产业的亮点和竞争力也体现在其生态优势与自然环境。所以,从产业发展来看,武夷山茶叶的未来一定要发挥其生态与环境优势,生态茶园模式在省内推广势在必行且极具优势。

以福建省两大茶叶主产区武夷山市和安溪县为例,二者均在生态茶园建设试点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安溪县在建设试点中发现,生态茶园在调节局地小气候(调节气温、保持生态湿度稳定及改善光质)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相比非生态茶园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以及净化空气等方面,生态茶园则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所以,生态茶园的生态效益优势远超于非生态茶园[3]。武夷山市生态茶园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迈出新步伐,成为提升武夷山市茶园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武夷山市适用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有茶—林、茶—果、茶—药、茶—禽、茶—旅游/休闲等5种模式,各地根据自然地理、小气候环境、茶农生产习惯酌情采用。此外,武夷山现有茶园还通过套种乔灌木、留草、种草、施有机肥等措施,正逐步改造成生态茶园。在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茶叶品质、改善气候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基于前期探索,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非常具有自然环境优势与现有条件,因此,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具有非常深远意义[4,5]。

3 生态茶园构建保护原则

3.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关乎人们生活的质量。同时,作为主要产茶区域,茶叶是人们维持生计的主产业。因此,既要坚守保护底线与利用空间,又要兼顾生态效益与发展潜力,总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这与目前国家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基于绿水青山,转化成生态致富的资源[6]。

3.2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茶区分布较广,地形不一、土质有别,生态茶园建设没有统一参考样板,需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茶园的生产与经济价值。一是选择不同的优良品种,二是选择匹配的耕作与施肥方式,三是选择合适的隔离带与间作植物,四是建立可行的的病虫害防控体系[7]。例如,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在国家公园区域范围内,树木植被得到有效保护,不存在开山种茶现象,而且,增种了大量树木,在该条件下,合理利用当下资源,科学进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具有自身亮点的生态茶园。

3.3 坚持科学管控原则

茶园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包括茶园耕作、水分管理、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等方面。实施技术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茶园管理的质量,影响产量、品质、效益、生态和生产的可持续性[8]。

4 生态茶园构建措施与建议

4.1 合理的生态结构

茶园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是自然综合体的一部分,建设应考虑其物种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等要素。人们常提及的“头带帽、腰束带、脚穿鞋”也是体现在这一点上,形成空间的层次性,提升空间利用率和营养转化率,同时,考虑以茶为主,减少裸露地表等。例如武夷岩茶山涧或低洼之地,水仙品种较其他一些引进的乌龙茶品种适应性更好。

4.2 科学的技术模式

4.2.1 科学用肥方式。茶园土壤中的养分状态、供应能力直接关系到茶树的生长。而武夷山茶园传统管护非常注重翻土或客土等土壤管理技巧,所以结合武夷山茶叶生产实际,选择高效的施肥模式与肥料种类较为重要。据笔者在武夷山茶区走访并总结,建议注重开沟施基肥与深翻、客土有效结合,优先选用生物菌肥、饼肥(发酵充分)、蛋白肥,结合间作绿肥[9]。另外,根据茶园管理要求,适当选用茶叶专用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少用叶面肥,禁用生长调节剂等。另外,施肥是茶园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随着测土配方技术的效率提升与肥料种类的研发,科学施肥的方式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4.2.2 绿色防控方法。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当以绿色防控为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相结合,禁用化学药品。

部分农业措施可选择中耕除草、留养合理、秋季深翻,武夷山有“七挖金、八挖银”之说,一是改良根系的生长力,二是对消灭土壤中的虫害卵块等具有较好作用[10]。武夷山部分正岩产区,常年云雾缭绕,光照较少,容易滋生病虫害,建议这种类型茶园一定进行冬季的封园处理,对病虫害的预防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常用的物理措施有天敌友好型色板、太阳能杀虫灯、性信息素诱捕器;

生物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害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而且,茶园释放捕食螨、悬挂瓢虫和寄生蜂也是当下福建茶区推广方法;另外,茶园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也是常用的高效防治方法之一,使用时注意品类选择与轮换,以及安全间隔期。不仅能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对茶园生态环境也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4.3 建全源头管控

为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打造身份系统,建立比较全面可追溯的台账体系。除了生态茶园的地理位置、品种、面积等基础信息外,应积极完善茶园的深度信息,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提高茶园管理的效率与便捷性。例如,监测茶园生态环境信息,制定茶园土壤检测周期,登记间作或隔离带树木种类和数量,天敌及害虫种类,茶园投入品的台账信息,详细记录每年茶叶品质与数量,形成各年度链接而成的大数据,尽量做到一人一本一机一目了然[11]。

从某方面来讲,生态茶园是为了整体提升茶叶的品质与产生更高价值,所以,对茶园源头的管控尽量做到有据可依,有档可查,可以较为全面了解生态茶园在建设及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关联性,了解其衍生的潜在价值。真正实现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实现有效利用,产生客观价值。

总之,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讲,生态茶园建设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在该过程中,同时也是为实现碳中和,推动能源利用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低碳等技术进步的过程中的有效一步,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12]。目前,生态茶园发展有着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以及足够的内部推动力。当前,在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历史背景下,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将具有有史以来最好的机会,将为武夷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猜你喜欢
武夷山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