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黎明,缪磊莹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育才与育人双管齐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如何将育人目标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有待探索,然而其中不少院校在积极挖掘茶文化中的育人元素,以此突破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提出基于茶文化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促进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从最初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现在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从中都能够窥见茶文化的身影,这说明茶文化已经突破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束缚,向更加广泛的文化领域发展。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饮茶文化的了解,还能学习到茶文化涉及的其他文化知识,如其中涉及的儒家、道家、佛家等大家思想、宗教思想、诗歌音乐知识、审美艺术精神以及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知识等,此外,茶文化还具备美育、陶冶情操以及修身养性的作用。因此,将茶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助于学生文化视野的拓展。
茶文化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能够助推高校育人任务的完成,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此外,饮茶作为一项朴素、天然的活动,其中包含的茶文化也被认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文明,因此,通过传播茶文化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朴质纯真的优良品质。而且基于茶文化延伸出来的茶艺、茶道、茶德等活动有着“启迪人生、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将茶文化引入人才培养中,事实上是在强调高等教育中育人的重要性,依托于茶文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素质教育的水平与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尽管现阶段下各层次学校都在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不断重视育人机制的构建,但如何真正有效地将素质教育与育人目标渗透于专业人才培养中是一项难题,亟待探索和研究。然而,茶文化吸取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精华,可作为推进已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将茶文化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还能够使其传承到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进而有助于高职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过去包括现在对于人才培养,各方教育主体将职业技能放在首位,常常忽视育人的重要性,使得部分学生即使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但难以得到自身的终身发展或顺应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其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以及思想品质有待提升。因此,基于茶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以促进医学检测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
首先,要深入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高职院校要积极带领医学检验专业的相关教师学习茶文化,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茶道、茶德、茶精神、茶画、茶艺等等,推动他们通过深入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潜在教育功能,进而加大对学生思想品质、文化价值等素养的培育,助力高职院校育人和育才双管齐下。
其次,要深度挖掘茶文化中的育人要素,以此助力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人才的育人目标的实现。教师在参与各类茶文化有关活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其中存在的育人要素,例如,由于医学检验是一项精细活,需要学生具备细致、认真的品质,那么茶文化精神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就值得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育人要素,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丰富的茶文化相关活动,并鼓励师生主动参加。以参加各类茶文化活动为契机,引起师生对茶文化育人价值的关注,并树立师生对于文化素养培育的认知和认同,以此提升后续文化素养及思政类教育的效果。
茶文化的深沉文化价值潜藏在各类以“茶”为载体的行为艺术活动中,如茶艺、茶道、茶歌、茶故事等,那么依托于这些具有多样性的茶文化活动,也能够进一步创新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方式。
首先,教师可以从日常的泡茶饮茶以及科普基本的饮茶健康等入手,调动学生对茶的视觉、嗅觉与味觉体验,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并激发其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及学习兴趣,然后使学生通过茶文化的亲身体验,领悟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进而理解、体会、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助力创新性育人形式的形成。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将茶文化课程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结合本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课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安排,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效果。同时,强调茶文化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作用,引导学生更加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趣味,这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也是丰富校园生活的一种途径。
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社会专业茶学专家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讲座,普及茶文化知识、茶历史等,增加医学检测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得他们将来能够更好服务于医学行业。
现有的医学人才培养渠道无非是线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线上教学三种形式,其主要场所就是教室和实验室,在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育人相关的教学活动又往往限制在课堂教学上,这极大降低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丰富度,然而以茶文化基础开展的教学活动大大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有效拓宽了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渠道。
一方面,在校园内举办的各类茶文化活动是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首先突破了人才培养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增添了培养方式的趣味性,此外,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除了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化活动,还要支持学生在校外主动参观茶文化馆、参加社区茶文化交流活动等,促使学生在课外也能够获取思政教育的机会,并且校外的茶文化活动在突破场地和资金限制的基础上,其形式、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丰富度,能够为学生打开茶文化的知识大门,更全面地呈现茶文化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使得医学检验人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启发,由此促进他们对该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的提升,进而为医学行业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该行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基于茶文化还能够开阔医学检测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提高其为医学行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因此,要牢牢把握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使其在育人方面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首先,教师通过参与茶文化相关活动,能够净化自身的心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有助于教师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良好的模范引领作用,带动学生自觉树立良好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培养医学检验人才能力提升的表现。
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师的在职培训,在职培训除了要有教学能力、医学检测专业素养等实用性内容,还应该包括对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素养的传播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针对该专业社会人才需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强调对学生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内在文化底蕴的提升,此外,对于专业教师相关的教学情况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和育人目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后,教师要主动尝试将茶文化的潜在育人元素融入医学检验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破除茶文化教学与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相分离的局面,有效连接两者之间相关联的教学要素,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茶文化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是突破固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值得各院校及教师的积极探索与研究。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因此,基于茶文化,高职院校要更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观念、创新培养方式、拓宽培养渠道以及提高培养能力,进而为医学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