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借鉴与融合研究

2021-12-11 21:04:43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邝 静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随着学校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教学工作也暴露出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作为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发展中依然面对着许多发展问题,学校应当在教学期间高度重视问题的解决,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存在相似特征,需要采用相互借鉴、融合发展等方式,推动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茶文化背景下给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提供良好基础,有利于推动借鉴、融合效果提升。

1 茶文化视角下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价值

茶文化中包含思政教育理念、优秀传统文化观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在结合茶文化背景推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发展中,可以解决声乐教学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文化多元化发展中,声乐教学过于追求西方文化等新鲜事物,其优秀传统文化占据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虽然大多数声乐教育工作者希望在声乐教学期间保留民族唱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借鉴西方美声唱法,但是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中,认为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具有不科学、不规范等缺点。在不同观点的影响下,声乐教学忽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注重学生发声技巧的培养,未能对声乐作品中人物个性、歌曲风格进行有效探索。为解决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分开教学的问题,应该在声乐教学中加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借鉴,还要尽可能地挖掘内部茶文化等优秀文化,通过对文化的分析感受艺术魅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文化传承下去,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合理发展。以茶文化为出发点探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借鉴方式,也有助于达到各文化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目的,使其学生可以在美声唱法的学习中了解优秀民族文化,在民族唱法的学习中感受其他文化,提升良好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之所以加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借鉴、融合原因在于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融入不足。目前部分学校在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师通常是一对多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美声唱法中注重学生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教师以学校主要的学习环境为主,学生接受的知识局限在书本,对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缺乏感悟和学习。从而使得民族声乐文化理论、风格在其教育中受到制约。而且师生之间与民族艺术、文化的隔离也很难推动师生之间感受其中的民族艺术和风格,导致声乐教学方向和社会大众审美需求脱节的问题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其声乐教学应该加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相互借鉴,避免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忽略民族文化。茶文化角度下,其教师也会积极挖掘与茶文化有关的民族唱法艺术,通过茶诗歌、采茶舞曲等内容,提升学生民族唱法和文化学习积极性,推动声乐教学的与时俱进发展,达到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教学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目的。

2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在声乐教学中,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需要运用语言表达的形式将音乐魅力彰显出来。而且声乐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好引起受众的共鸣,拥有较大的感染力。在声乐发展期间和民族语言之间形成密切关系。美声唱法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字正腔圆、有力的表达方式将美声唱法的特点呈现出来,从而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受众或者听众。在声乐的美声唱法中,主要重视歌曲内容的表达,未能将特定的文化和灵活变化情况反映出来。而在声乐的民族唱法中,是采用艺术表现形式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真实事情进行整理加工展现出来,从而使其内容贴近人们的生活,提升作品的亲切感。民族唱法需要通过汉字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还要结合汉字发音的四个声调,加强多个器官的密切配合,从而通过联合运用,将声音更加清晰、纯正地呈现出来。美声唱法需要以元音为基础发音,发音形式比较简单,缺少一定的连贯性。为提升良好的表现效果,民族唱法需要将演唱技巧体现出来,还要将表演的才能和艺术表现出来,通过二者有机结合的形式,让民族唱法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美声唱法对演唱者的表演不太重视,只需要演唱者全神贯注地演唱即可。

3 茶文化视角下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策略

3.1 结合美声唱法,优化民族唱法

茶文化背景下,为了将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融合起来,需要重视二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声乐教学中可以结合美声唱法,优化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中的小调多半是在城镇中流行的歌曲,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小曲。通过小调的应用能够让表达出来的声乐内容更加抒情,蕴含委婉细腻的感情,包含强烈的韵律性,还能让节奏更加匀称和整齐。比如《茉莉花》《孟姜女》是比较常见的声乐作品。在进行小调的演唱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演唱小调的特点。同时,根据传统民间小调在吐字方面的特殊表现形式,提升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借鉴与发展效果。而且在演唱中应该充分挖掘民族唱法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也可以将茶文化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思想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可以结合其茶文化中的思想和内涵学习民族唱法,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价值。同时,需要学生根据美声唱法将民族唱法中元音的发音位置固定在喉咙部位,进而强化喉咙发声的稳定性,达到口腔共鸣的目的。比如,著名民族歌手宋祖英在民歌演唱的过程中,不仅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咬字方式,更是保持椭圆形的口型,始终上抬笑肌,从而运用良好的演唱方式,改善面部表情以及更有利于将声音发出,提升整个演唱期间的音色表现效果。在结合美声唱法优化民族唱法的过程中,可以让民族唱法中的号子与美声唱法之间融合。号子是常见的民歌表现方式,主要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呐喊、吆喝。由于号子演唱期间所包含的高音区较多,因此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学生声音力度和音域的练习。并且在美声唱法中,主要包含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和混合共鸣,可以有效地为学生高音区演唱方式提供借鉴。从而增强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弹性和穿透力,令学生更加投入情感,声情并茂的将劳动号子演唱出来。

3.2 运用民族唱法,创新美声作品

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和民族之间的相互借鉴,还需要运用民族唱法合理创新美声作品。民族风格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包含的与民俗相关的特殊韵味体现出来,此时教师也可以有效地渗透茶文化,从而充分展现民族唱法中的纯真质朴。而且在美声唱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美声唱法的学习为基础,合理练习低喉位。注重学生演唱声音的连贯程度和圆润效果,也可以借鉴民族唱法的文字、圆腔,从而合理掌握演唱音乐的风格特点与韵味,增加学生对作品内容的了解,以此更好地通过声音表达音乐作品,形成良好的音乐形象。在运用民族唱法进行美声作品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音节的连贯性和统一性特点,正确过渡声母与韵母,注重元音的声音效果,进而使演唱者可以很好处理韵母与声母之间的关系。为了通过民族唱法强化美声唱法效果,应该在咬字方面突出民族唱法的相关演唱特征,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此外,在优秀茶文化挖掘的过程中,需要带领学生感受民族唱法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或者茶文化精神。使其学生能够通过良好的民族精神与品质,提升美声唱法学习效果,达到二者之间借鉴、融合发展的目的。

3.3 加强文化应用,提升融合效果

在茶文化的运用中,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结合,也需要根据其茶文化的特点,做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结合工作。在学习有关茶文化的作品时,可以积极挖掘其中所包含的茶文化精神与形态,也可以感受茶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典故,使其更好地丰富演唱者在美声演唱和民族演唱过程中的民族意识,增强文化学习效果。当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突出其中的传统文化特点,运用民族精神、文化理念推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其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总之,茶文化背景下的声乐教学需要做好文化应用工作,而且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融合中应该充分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可以结合美声唱法优化民族唱法,亦可以运用民族唱法创新美声作品,还要加强茶文化的应用力度,探究茶文化的思想与精神,丰富学生学习的文化基础,提升融合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声乐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7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7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4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2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