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冕清,罗千华,刘春轩,郁婉瑾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高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地处乌蒙山系余脉,四川盆地南缘,茶叶资源丰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四川最早的早茶产区,被评为“四川省十强茶叶重点县”。落润镇位于高县县城西南部,地处“百里茶桑旅产业长廊”核心区,其中茶产业为镇经济支柱产业及全县万亩亿元核心示范区。现有茶园31625亩,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78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7981元,全镇实现茶叶综合产值5.3亿元。近年来,落润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重要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高县茶产业始终呈上升趋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茶农增收得到保障。高县茶业自196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1985年高县被列为全国商品茶重点产区,1996年全县茶树种植面积达65000亩,八五期间产茶20275吨,茶农收入11594万元,财政收入2199.8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20%。2011年,全县早茶产量超过300吨,产值达1亿元,茶园15万亩,同比增长17.6%,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22.5%。
落润镇平均海拔350m~920m,属低山丘陵型地形地貌,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属全国低值日照区之一,森林覆盖率48.61%以上,土壤性质多微酸至酸性,且矿物质养分较丰富,栽茶区域坡度适宜,漫射光丰富,适合茶叶种植,为茶品牌的创立奠定基础。
东毗嘉乐镇,南邻蕉村镇、罗场镇,西接可久镇,北连文江镇,国道G246、宜彝高速、渝昆高铁穿境而过,为茶品牌的发展提供保障。
依托四川峰顶寺茶叶有限公司、四川龙溪茶叶有限公司及四川早白尖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借鉴如早白尖牌、峰顶寺牌、石龙溪牌等品牌的创立经验,可为落润镇茶品牌的创立及推广提供经验的参照与技术的支撑。
落润镇依托“高县茶桑旅百里产业长廊核心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抢抓“撤乡设镇”和村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机遇,深化落润镇“1133*4”发展思路,有力推进“蜀山茶海”AAA景区的建设与推广及茶叶现代农业园区--蜀山茶海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同时依据政府新出台的《高县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政策》,进一步支持茶产业绿色、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茶品牌的创立及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落润镇茶产业品牌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在茶品牌数量、产品质量、经营成效及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与其他知名品牌产业有较大差距,均有待改善。
落润镇目前并未有自主的品牌,主要为茶产业原材料产地,产业结构单一,利润少,对外依赖性强,主要为一些入驻的企业提供茶叶原料的供应,但入驻的龙头公司较少,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加之落润镇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为个体经营者,散户经营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而对此群体而言,传统营销观念深入人心,只专注茶叶质量而忽略了建立落润镇特色茶产业品牌的深刻意义。
茶叶生产加工事关企业品牌发展,事关茶叶种植户增收致富,事关消费者身心健康,是整个茶产业的发展面对的核心问题。单产水平较低。产业人员对幼龄茶园疏于管理,没有做到平衡施肥,在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未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茶叶加工企业效益低。加工企业存在设施配套不健全,组织管理水平低。生产者投入低,发展水平受限及食品卫生安全条件不够硬。
现阶段,政府及相关企业借助景点、报纸、新媒体等方式宣传落润镇茶产业,但由于种植区域大而分散,宣传资金有限,加之缺乏专业的品牌策划与宣传团队,所以宣传推广效果欠佳。
“蜀山茶海”AAA级景区位于落润镇西北部,该景区的建成为当地特色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该景区缺乏全面的管理体制以及专业的发展规划指导。以景区的标牌标识为例,尽管部分有外文(包括英语,日语)的翻译注释,但部分翻译存在问题,未能起到有效引导外国游客的作用。
注重早茶基地建设,做到管理、施肥、用药、采摘、加工五者相统一。进行茶厂改造优化。以茶叶产量或面积为基准,对茶厂进行统一规划,淘汰与建造并重。建立茶园绿色防控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与统防统治标准,确保产品安全。定期聘请茶产业专家,对茶农进行茶园种植技术培训,同时通过优质惠民的政策招纳与雇用茶产业人才就职或挂职。依托政府及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与加工设备,争取实现茶产业加工自主化。自主生产茶衍生产品,例如茶类糕点、茶具等,扩大市场。
管理人员进行研讨,对茶农进行宣传谈心,确立目标。深挖产品特色,利用茶产业质量优质、品种多且独特、价格实惠等优势,明确品牌定位,咨询专业团队对茶品牌进行名称、标识、宣言等的制作与创新,做好牢固塑造品牌的基础工作。
积极与龙头产业合作,开拓国内市场。2016年,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主板 (ASX) 挂牌上市,成为澳洲资本市场上的首家中国茶业企业,为落润镇茶企发展提供新思路。茶企可通过搭建和此企业与其与澳洲共建市场的桥梁,通过宣传与推广本镇特色茶品牌、购买股份及参与融资等,进一步拓宽茶产品销路,打响品牌影响力。通过澳洲农场基于茶市场的优惠政策,使茶农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乳制品,实现国际间的“利益反哺”。后期可在资金、企业的支持下自主构建新型国际宣传推广大平台。
以党建为引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带动下,充分挖掘优势产业、人文环境与旅游扶贫的关联性,借助“蜀山茶海”3A级景区、百里茶廊、文武田园、上古梯田等特色主题旅游景区,增加茶文化体验宣传、采茶体验、采茶情景歌舞秀等旅游项目,使贫困户通过租赁资源、旅游服务及景点就业实现旅游增收。发展与茶有关的特色餐饮业,建造茶旅体验车间及名茶精制车间等,实现“茶旅融合”,以产促旅。完善广场、停车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旅游环境。同时打造开放式茶叶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借助知名网站的广告招商栏、电影宣传栏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强村企深度合作,采用“村产企销”模式,大力发展农户与企业对接。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以“代种代养”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学科优势高校、养老康养产业及优质电商平台等强强合作。例如通过与市场营销、新媒体传播等专业的学院负责人搭建桥梁,共建暑期实践基地,利用大学生专业优势助力茶产品推广的同时,也能促进形成产业效益增长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双赢局面。进一步优化养老康养休闲中心环境,借茶育人、以茶养人,吸引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来此生活。依附电商平台,邀请专业人士、镇长或吸引有知名度的主播利用字节跳动、淘宝等平台进行产品销售、景区推广等,促进多元融合。
品牌建设事关产品发展,而品牌的宣传推广是品牌建设的核心工作。落润镇定会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制定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优政良策,为茶产业的振兴贡献力量。
实践团实地走访落润镇,从座谈会、参观、体验等多个方面了解到落润镇茶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等情况。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落润镇茶产业发展不足之处,实践团也就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次实践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助力茶产业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将科学调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方式与合理建议,助力落润镇茶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这次活动对实践团成员也大有裨益,让实践团成员真真切切走进了农村、心也更贴近了农村,切切实实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