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姣姣
摘 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东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能源供给储备巨大、基础设施空间广阔、产业合作互补性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对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需要鼓励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出海”、建立风险预警和纠纷化解机制、积极签署并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立体格局。
关键词: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风险
中东地区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之处,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是中国主要的原油供应国和贸易伙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作区域。广义上的中东地区涵盖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区域,包括非洲东北部与亚洲西南部地区。传统上的“中东地区”包括伊朗、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塞浦路斯等国家和地区。
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冲突和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正如彼得·弗兰科潘在其著作《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谈到的,“我们生活在变革不断的21世纪,一个充满动荡和挑战的时代”。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斐然,但对外投资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的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持续蔓延,还要面对西方媒体的舆论、歪曲和质疑。如何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高质量务实推进值得关注。基于此,本文在总结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和风险基础上,探讨如何应对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推动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一步务实拓展。
一、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斐然
中东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能源供给充足、产能合作互补性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位置。实践证明,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成效斐然。
(一)政策沟通对接顺畅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上提出要与阿拉伯国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构建了中阿“1+2+3”合作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框架。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是中东地区主要的三个大国。2016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国时指出,要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访问期间共签署了52份合作文件,其中包括《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开展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习近平主席出访阿联酋提出打造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并与阿联酋签署《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中国与阿联酋签署《关于推动中阿双边及共同在中东北非地区开展“一带一路”产能与投融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为了帮助广大阿拉伯国家疫情防控,北京大学发布了《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与卡塔尔大学成立“疫情防控联合委员会”。2021年,中国与伊朗签署为期25年的覆盖政治、经济军事和战略领域的全面合作协议。
(二)设施联通加速推进
中东地区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的短板,“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铁路、公路、水运、边防海关、能源管道等交通设施的联通。经过努力,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本建成了以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中国企业大量承建中东地区的隧道、桥梁、港口、高速公路、高铁、地铁、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4年,中交集团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首条高速公路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竣工。2018年,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开通商业运营,成为了中国海外第一个全产业链“走出去”铁路,极大地提升了中东地区与非洲腹地的交通便利和物流效率。2018年,中国中铁中标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项目并于今年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三)贸易畅通持续深化
中东地区有加快推动经济多元化、工业现代化的需求,而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产能合作日益密切。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已与17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46个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丹吉尔科技城、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国·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中国—埃及(曼凯)纺织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成为了中国与中东地区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窗口。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阿联酋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是新时期推动中阿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工程。目前,“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加快推进。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中国在能源领域与中东地区保持着密切合作。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供应国,中国石化与沙特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了延布中国石化阿美炼油有限公司。随着能源合作的加深,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合作规模保持强势增长。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國与中东地区的国际贸易额达到2717亿美元。中国在中东地区进出口贸易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沙特、阿联酋、伊拉克、土耳其和阿曼,占中东地区贸易总额分别达到24.7%、18.1%、11.1%、8.9%和6.9%。中国电商企业也在积极开辟中东地区电子商务这片“蓝海”,中东电商的50%的份额都由中国电商企业占领,中东地区综合排名第一的移动电商品牌“JOllyChic”也来自中国。
(四)资金融通注入动力
2013年10月,中国首次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得到中东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投行致力于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至今亚投行在全球已经有103个成员国,是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近年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资金交流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设立了150亿美元的中东工业化专业贷款,向中东国家提供了100亿美元的商业信贷。中国与阿联酋、卡塔尔设立了200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基金。“一带一路”建设也在加速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密切经贸合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在沿线国实现货币直接交易打开了大门。沙特阿拉伯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发布的债券发行计划中同时包含美元债券和人民币债券。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伊朗、卡特尔等国家已经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五)民心相通搭建桥梁
民心相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与保障,积极保持民心相通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走“群众路线”。中国政府和企业致力于为中东地区的城市建设、民生工程和经济发展服务,加强与中东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座友谊桥梁。国家电网在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地区完成了多项重大电网工程,有效缓解了当地居民的用电紧张问题。中东地区气候干旱,环境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积极在中东地区分享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绿进沙退”的库布其治沙模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东地区的生动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中东地区转化的经典样本。两年一届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5届,成为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传承友谊、深化合作的“窗口”。当前,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卡塔尔卢塞尔体育场等中国造的城市“地标性”建筑正在加速建设。
二、中东地区持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在风险
与国内投资比较而言,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成果斐然,但我们必须正视中东地区的安全风险、大国博弈风险以及舆论风险等宏观因素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挑战。
(一)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
中东地区国家众多、民族多样、信仰多元,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足、地缘政治的复杂、政局不稳定、减贫任务艰巨、失业风险加剧等现实困境。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面临着传统风险因素,中东地区地区宏观经济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民族文化多样、风俗习惯多元等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特别是宏观经济风险、劳动成本、安全风险、战争及动乱风险等因素。例如,自2011年持续至今的叙利亚内战使中国企业不得不撤出资本,正在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放缓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速度,对全球劳动力供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加了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投资还面临着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差异等非传统风险的考验。中东地区国家联系密切,政府间国际组织影响力大,个别国家的政府抗议活动常常带来“蝴蝶效应”,使多个国家出现抗议活动。
(二)大国在欧亚的博弈风险
欧亚大陆一直是大国争论的焦点。1904年,英国学者麦金德提出的“心脏地带学说”总结:“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1942年,美国学者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强调:“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的“东升西落”、“南升北降”的态势,中国正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2016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国际上现在认同和支持“一带一路”合作的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但“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大国在欧亚大陆的博弈与竞争,周边安全形势存在着竞争性风险。例如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计划,日本在亚投行之外提出未来5年出资1000亿美元设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印度提出从“向东看”到“向东干”的亚太战略设计,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土耳其提出连接中国与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最畅通的路线是“中间走廊”。
(三)国际社会的舆论风险
长期以来,国际话语权格局呈现着“西强东弱”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牢牢地掌控着世界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中国虽然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还无法摆脱“挨骂”的问题,在国际舆论场上时常陷入“有理说不出、说出传不开”的困境。“一带一路”旨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引导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但国外战略智库、主流媒体却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一些非议、歪曲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地区的深入推进被有些西方媒体抹黑为“新殖民主义”、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军事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式撒钱”,臆想中国意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对中东地区进行政治控制、文化渗透和经济掠夺。
三、应对中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的策略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规模大、参与面广、合作周期长,中东地区存在的政局不稳定、治理薄弱、法规不完善等不可控因素导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投资面临着风险。因此,在深入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既要突出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的作用,又要重视企业作为主体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民间促进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立体格局。
(一)鼓励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出海”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需要,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是必然趋势。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经验不足,对国外环境、经济政治、人文社会、法律了解不足等问题,在“走出去”道路上并不顺畅。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样面临着这类问题,中国企业要通过“集约式”抱团出海的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举办中国与中东地区合作论坛、企业家论坛、投资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中国与中东地区工商界的交流与接洽,让企业形成国际合作的共识。大力开展贸易投资促进活动,举办中国与中东地区多双边经贸论坛、投资推介活动、文化交流以及展览展示会,帮助中国与中东地区企业进行对接。此外,定期组织中国企业赴中国与中东地区境外共建的产业园区调研,分享中国与中东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二)建立风险预警和纠纷化解机制
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着“事先对风险准备不足、事中对风险不善应对、事后对风险不予总结”的问题,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合作中既要未雨绸缪又要悬崖勒马。一方面要正视风险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中东地区各个国家联系紧密且差异巨大,企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预判,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尊重东道国的社会风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搭建风险防控平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中国与中东国家要全面推进商事法律合作与交流,帮助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化解纠纷。2020年,中国在中东地区成立了促进两国商事法律服务合作的平台“中国—埃及商事法律合作委员会”。未来,要搭建更多的合作交流平台助力中国与中东地区经贸合作。
(三)积极签署并达成双边投资协定
实现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从“制度质量”高的发达国家、先行国家流向“制度质量”低的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利用与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落差获利的规律。中东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加快能源战略合作,更要积极助力中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民生福祉的改善,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双边投资协定是保障双边利益、增强贸易投资的互惠性、防范化解投资风险的重要举措。双边投资协定是指投资国与东道国以促进、鼓励、保护或保证国际私人投资为目的,缔约国双方协调一致,并就投资保护、市场开放、知识产权等谈判内容书面达成的政府间的合作协议。中国已与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國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但与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还未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而这些国家恰恰需要强有力的投资保障措施,因此,要尽快与这些国家签署并达成双边投资协定。▲
参考文献:
[1]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高峰,朱梓烨.第三次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企业海外布局与风险管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4]唐廷凤,范琳琳,杨攻研.“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投资合作的典型特征、风险及对策[J].欧亚经济,2021(3):40-50.
[5]蒿琨,“一带一路”与中东欧沿线枢纽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思考[J].国际关系研究,2020(2):132-152.
[6]崔政涛,中东地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21(9):40-45.
[7]李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中东地区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8(6):77-80.
[8]吴思科.“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战略对接[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5(6):3-11.
[9]阴医文,王宏新,张文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中东直接投资:战略意义、政治风险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7(4):26-29.
[10]戚凯.进一步在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J].宏观经济管理,2019(2):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