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芳
自从有了家庭,家庭教育也就应运而生。我国古代对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视,但他们的教育主要以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为主。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孩子做个有德的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教育孩子以俭朴为美、教育孩子以劳为本。
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儿童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像一鼎三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能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第一责任人,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决定了我国家庭结构的特殊性,每个家庭的孩子居于绝对中心地位,优生优育已摆在国人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孩子的素质关系着国家今后的命运,然而就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而言,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人人都知道溺爱孩子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一个个的“小皇帝”“小公主”只是让他们一头雾水,无所适从,犹如盲人骑瞎马险象环生。
当前,我国父母教育儿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可归结为如下几种类型:溺爱侍从型、权威专制型、随波逐流型、学习唯一型、关心尊重型等。随着社会不断更新与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文化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家庭教育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情感因素冲淡了科学、理智的教育模式。这样的父母认为:满足孩子就是爱孩子,而没有顾及儿童眼前的快乐与长远发展的结合。
二是家庭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太阳系”消费模式。孩子就是家庭的权威、指挥棒,可以随心所欲,呼风唤雨。
三是意识上对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而行为上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重视学习就是重视教育,也就是发展,而忽略了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四是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父母文化层次低的家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他们这些父母教育观念十分淡薄,读书无用论在他们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
因此,儿童家庭教育必须注重与全面发展的整合。
一、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人的儿童阶段,情感是他们心理 主要支配因素。他们所有言行都有情感的渗透,只有积极地情感体验的参与,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的潜在意识,从而促进他们高层次素质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使孩子学会怜悯、爱护、关心、感激,这样才会用心灵去感悟,认识世界,聆听教诲。其次,用爱去感化孩子,把爱和诱导相结合,使孩子爱憎分明,明辨是非,但爱要有节制,不能溺爱。最后,要教育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的疾苦,特别要尊敬老人,使孩子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
二、教育孩子确立自我,培养独立能力
孩子生长于鼓励中,就会变得自信,从小培养孩子自尊、自爱、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尊可以使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自爱能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自信却能教会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意志,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所以,自我是孩子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然而自我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效果,必须坚持采取一定教育措施。
三、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与社会的交际能力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教育对于新世纪的儿童提出的迫切要求。显而易见,如今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合作的气息,特别是现代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总趋势,合作精神越来越体现出其必然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
1.引导孩子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它具有潜移默化的先天条件,父母要尽情的创造与孩子合作的机会。
2.引导孩子积极、主动与老师合作
老师是孩子转入社会所接触的第一人。教育孩子与老师形成一种双向的师生合作关系,是孩子交际与合作能力得以发展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向社会发展的第一关。同时,孩子与老师合作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3.教育孩子善于与同伴合作
儿童由于其感情不稳定性的因素,他们之间的友好、竞争、冲突等关系经常变化无常。父母要细心观察,捕捉机会,从正面引导、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学会宽容,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培养孩子正当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品格。
4.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活动
集体性活动中,蕴含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提高他们合作与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教育孩子学会生存
社会瞬息万变,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现在的经济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他们“望子成龙”得以成功的关键。儿童生存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孩子认识社会
社会是孩子以后的必然归宿,教育孩子认识社会要在孩子开始懂事时,首先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家庭周围环境,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告诉他们迷路时如何回家或求助。其次,教孩子辨认一些常用的家庭备药,让他们了解药名、用途、用法,增强他们的自救能力。再则,告诉他们一下社会现象。例如社会发展现状、结构、趋势,就业的竞争机制等,这对他们今后的社会阅历是大有帮助的。最后,教给孩子一些基础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结合日常生活中、报刊上的一些案例,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应付危机的能力
恐惧心理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一障碍,是儿童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要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首先应培养其坚强的勇气。例如,支持他们大胆去独立做事,鼓励他们大胆与来访客人谈话,鼓励他们独自留守家里,但开始时间不能太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讲有关鬼怪的恐怖故事。其次,要帮助他们淡化恐惧情绪。当孩子有恐惧情绪时,父母要给予讲一些相关有趣知识,激发鼓励,消除其恐惧情绪,其间千万别忘了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与表扬。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成材呢?随着时代的更新与发展,孩子的养育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