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荣 王贤超 刘荣传 彭滨
(1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211) (2 中国轻工业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 佛山 528211)
建筑陶瓷行业产生的废渣一直以来是令企业头疼的问题。十年前,市场上的抛光砖占据主流地位,制造1 m3的抛光砖大致产生2.1 Kg左右的抛光砖废渣。如此多的废渣最初靠填埋处理,随着环保政策的趋紧,科研人员开展了抛光废渣的回收利用研究工作[1~3]。近几年来,随着全抛釉的开发成功,全抛釉产品立即风靡市场。然而无论是以前的抛光砖,还是现在的全抛釉产品,都需要经过抛光工序,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陶瓷废渣,虽然数量不如以前那么庞大,但依然可观。由于抛光过的废渣里含有抛光磨块,里面包含在高温下能发泡的磨料如SiC、金刚石等,这就限制了这类废渣的回收利用。目前科研人员依旧在不断地努力研究陶瓷废渣的利用问题,并拓展它的应用范围,如利用它研制墙体隔热保温材料[4]、吸声材料[5]、调湿材料[6]、微晶玻璃[7]等高附加值产品。陶质砖施加底釉、面釉的量比较多,好的遮盖力给劣质原料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研究人员也不断研究劣质、低品位原料在陶质砖中的应用[8]。陶瓷废渣具有高温发泡性能,而二次烧陶质砖的烧成温度一般比较低,给陶瓷废渣在陶质砖中的应用提供了空间。余国明利用抛光废渣研制了吸水率17.2%、断裂模数24.8 MPa的陶质砖[9],笔者研究了陶瓷废渣在陶质砖中的影响情况,配方中废渣掺入量达20%,制得的产品吸水率低、断裂模数高,整体性能优异,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给抛釉废渣的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实验用的原材料为本厂生产陶质砖常用的原材料,陶瓷废渣来自于本厂收集,它主要是全抛釉产品磨边、抛光后的污水、另外还混有少量的废釉污水和原料加工产生的污水,几种污水共同沉淀后、压滤产生的废渣。各原材料的化学成份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材料化学组成
工艺流程:原料均混→称量→球磨→除铁、过筛→喷粉造粒→成型→干燥→素烧→施釉→印花→釉烧→磨边
工艺参数:浆料细度:3.1%~3.3% (250目筛余)
浆料密度:1.69~1.73g/cm3
颗粒级配:30目上:8%~12%;30~60目:68%~80%;60~80目:8%~12%
粉料水分:6.4%~7.0%
成形厚度:9.2±0.3 mm
成形压力:30~35 MPa
砖坯干燥周期: 16 min
素烧温度:1 045~1 060 ℃
釉烧温度:1 025~1 035 ℃
素烧周期:36~42 min
釉烧周期:40~45 min
用S8 TIGER 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了原材料及配方化学组成;用ZEISS EVO 10型扫描电镜测试了陶瓷废渣的微观形貌;用Dino-Lite显微镜观察了产品截面形貌;根据国家标准GB/T3810.1-16-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测试了样品的吸水率、收缩率等相关性能。
图1 抛釉废渣在不同温度下的收缩率
陶瓷废渣含有弹性磨块碎屑,弹性磨块主要由树脂、SiC或金刚石磨料组成。这种磨料在高温下就会氧化,有液相的存在会加速它的氧化发泡并阻止气体的排出,在内部形成闭口气孔。因此,对陶瓷废渣使用要么利用废渣在高温下的发泡性能,要么尽量低烧成温度下使用。
图1显示的是陶瓷废渣在不同温度下的收缩率,在1 095 ℃之前,坯体的收缩逐渐变大并达到平衡,之后才开始膨胀。这是因为在1 095 ℃前,废渣的发泡非常少,这时在升温过程中主要以收缩为主,在1 095 ℃之后,废渣开始发泡,会抵消坯体的收缩,因此它的收缩率又开始变小。因此对于二次烧砖来说,只要素烧温度或者釉烧温度都低于1 095 ℃,这样可以避免废渣在高温下发泡的影响,但是在此温度区间不断的收缩,对坯体尺码影响比较大。
图2是陶瓷废渣在1 035 ℃~1 060 ℃时不同温度下烧成的微观形貌。从图中可以看出,陶瓷废渣在此温度区间烧成时,基本看不到气泡的存在,二次烧陶质砖的烧成温度只要不高于此温度区间,基本上可以忽略它的发泡对坯体的影响,本实验中控制窑炉最高温度不超过1 060 ℃。
(a)1035℃ (b)1060℃
图3 陶瓷废渣的内部形貌
图4 陶质砖中陶瓷废渣不同比例的收缩率
图3是陶瓷废渣的内部形貌,可以看出,废渣的结构松散,因此废渣的引入对坯体的尺码影响比较大,烧成过程收缩比不加废渣的坯体收缩要大。同时它含脊性料多,又有树脂在内,会降低坯体的生坯强度。
图4为配方中不同比例废渣对坯体烧成后尺码的影响,可以看出,废渣引入量越多,坯体的收缩越大,这是它的结构松散所造成的。没加废渣时,坯体的收缩率为0.33%,当废渣的引入量达20%时,收缩率为1.8%。由于陶质砖对坯体的收缩控制、平整度要求比较高,因此收缩偏大对窑炉烧成是个考验。
图5 陶质砖中陶瓷废渣不同比例与强度的关系
众所周知,陶质砖因为要求坯体吸水率大,坯体收缩小,因此坯体配方中的钾、钠含量低,所用的原材料大多是含钾、钠很低的高温砂。从表1可以看到,陶瓷废渣含钾、钠比较高,因此它的温度比较低。把这种废渣引入到陶质砖配方中,必然会导致配方中的钾、钠含量增加。一方面会降低坯体的吸水率,同时会导致坯体中钾钠长石含量的增加,也使得坯体的强度有明显的增加。图5是不同比例陶瓷废渣对强度的影响,可以看出,加入废渣后,强度明显增加。
表2 坯体化学组成实例对比(%)
陶质砖的吸水率高,为了防止砖坯热稳定性差以及后期龟裂,配方设计中一是需要考虑的是坯体、底釉、面釉膨胀系数的匹配,二是要求配方中的K2O、Na2O含量低,这是因为坯体的吸水率高,容易产生吸湿膨胀。基于以上特点,釉面内墙砖的配方一般是低钾、钠,高钙、镁体系,提高玻璃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湿膨胀率[10]。由于陶瓷废渣的钾、钠含量高,坯体里引入大量废渣后,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坯体中的钾钠含量,部分可以通过原材料的调整,控制配方中的钾、钠含量的增加。另外可以在烧成中控制坯体的吸水率,使它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减少湿膨胀率。表2是加入陶瓷废渣20%前后坯体配方组成对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配方中铝、钾、钠含量总量略有增加,但钙、镁含量有较大增加,同时调整了配方组成,降低了配方的烧失,可以弥补一些因废渣造成的较大收缩。
表3给出了添加陶瓷废渣20%的坯体主要性能。从表中可以看出,添加陶瓷废渣后,在吸水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坯体强度明显提高。虽然配方的钾、钠含量增加了0.22%,在坯体吸水率控制比较低时,坯体的湿膨胀率也没有变化。由于调整了配方组成,降低了烧失,坯体的收缩由原来的1.8%降低到了1.46%,也能够减轻部分烧成对砖形控制方面的压力,其它各方面性能表现与没有加废渣没有什么区别。
表3 坯体主要性能
综上所述,可得到以下结论:①通过陶瓷废渣的性能研究,控制二次烧陶瓷砖素烧、釉烧温度,陶瓷废渣的发泡不会对坯体产生影响。②随着陶瓷废渣的加入,坯体的收缩会逐渐增大,断裂模数也会随着废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③通过合理配方体系的设计,掺入20%陶瓷废渣坯体吸水率14.72%,断裂模数33.20 MPa,整体性能优异。④陶瓷废渣在陶质砖中的成功应用,给陶瓷废渣提供了一条好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