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晏利琼,张 磊
(开封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开封 475100)
近期,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河南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有养殖场被灌水,有大棚被摧毁,有农田被淹没。洪水将土壤中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冲刷出来,极易发生自然疫源性疫病,给养殖业带来风险,给动物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为保证灾情之后无大疫,加强灾害期间和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至关重要。搞好灾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水灾时,不少畜禽被水冲散、死亡,加之自然界中存在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尸体会很快腐烂发臭,病菌会随水流到处扩散,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动物疫病流行。各养殖场要加强栏舍巡查,及时清理因灾死亡畜禽尸体,并按规定对病死、溺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要严格执行“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的规定,及时消除疫情隐患。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在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时,必须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衣服。发生重大动物传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后,必须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应急处理预案处理。
深埋处理:首先,选择合适的深埋场地,远离居民生活区、畜禽养殖区、水体和水源的地方,地质稳定,且在居民生活区的下风处,在生活取水点的下游,避开雨水汇集地,方便病死畜禽运输和消毒杀菌。其次,挖深坑。对大批量处理的病死畜禽,覆土后病死畜禽离地面至少要有3 m深;第三,做好消毒杀菌处理。深坑铺放大量的生石灰、烧碱等消毒剂,然后放一层病死畜禽撒一层生石灰,最后再覆土。覆土后,再对掩埋地周边喷洒消毒剂。深埋处理后的场地应制作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免被人挖。
自然分解处理:首先要建造一个容积比较大的且带密封盖的水泥池井,池底必须铺水泥硬化,然后把病死的畜禽丢进池井里,用盖子封紧井口,让病死的禽畜尸体自然分解。
焚烧处理:焚烧处理一般为畜牧类养殖采用(如猪、牛、羊等),如果养殖场周围有采用焚烧炉的垃圾处理场,则可以把病死畜禽集中运输到垃圾处理厂,用专业的焚烧炉进行焚烧。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规模养殖场等企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
消毒方法:消毒时,首先要对圈舍地面、饲槽等进行彻底清扫。清扫前,用清水或消毒液喷洒,以免灰尘及病原微生物飞扬。然后,扫除粪便、垫草及残留的饲料等污物(扫除的污物按粪便消毒法处理)。水泥地面的圈舍,在扫除污物后,再用清水冲洗,效果更好。
常用的消毒药物:①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常配成2%~3%的溶液,用于出入口、运输工具、空栏、料槽等的消毒。消毒棚圈时,将家畜赶(牵)出栏圈,经半天时间,将消毒的饲槽、水槽、水泥地用水冲洗后,再让家畜进圈。②生石灰。使用时,先将生石灰与水按1∶1的比例,制成熟石灰,再用水配成10%~20%的混悬液用于消毒。石灰水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③过氧乙酸。常用0.3%~0.5%的溶液用于地面、墙壁消毒,也可用于空栏熏蒸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1~3 g,稀释成3%~5%溶液,加热熏蒸(室内相对湿度60%~80%),禁闭门窗1~2 h。④草木灰水。草木灰水配制方法:在10 kg水中加2~3 kg新鲜草木灰,加热煮沸,待草木灰水澄清后使用。适用于对棚圈、用具和器械等的消毒。
消毒注意事项:一是保证消毒频率。灾后环境至少每周消毒两次,圈舍可带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一旦发生疫情,则要增加消毒次数,并且要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二是保证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三是保持圈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四是防止在消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是认真做好圈舍和饮水饲料管理,及时修复圈舍,注意圈舍通风换气,控制好舍内温度、湿度,清刷食槽、饮水器,经常清除舍内粪便、垫料;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出栏,推迟补栏。因受到洪水的影响,畜禽饲养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畜禽应激反应严重,短期内生产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减少损失,符合出栏条件的畜禽可以尽快出栏上市,以减少存栏;三是加强畜禽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受潮霉变,禁止饲喂受水浸泡变质的饲料。另外,灾后的畜禽因应激反应过度抵抗力有所下降,为增强畜禽的机体抵抗力,建议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增强抗应激能力。
要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发生,除了科学的饲养管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手段是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洪灾过后畜禽受到外界的影响,身体机能造成很大应激,自身免疫力下降,养殖户要做到及时免疫接种,饮水或饲料内要添加抗应激的药物,减少因外界因素给畜禽带来的应激。一般来说,猪要接种猪瘟、链球菌、猪肺疫等疫苗;家禽要接种新城疫、鸭瘟等疫苗。同时,还要对养殖场进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非养殖场人员出入养殖场,以减少病菌通过人员进行的传播,降低疫病的传入,保护畜禽的健康。
综上所述,灾后养殖场的重建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我们不仅要保证养殖场内畜禽的健康,还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所以,做好灾后的养殖场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