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声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立足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对与时俱进推动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大工作只有不断适应新要求、回答新课题、总结新经验、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才能始终保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活力和政治优势,才能与时俱进赋予根本政治制度以新的内涵、意义和使命,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促进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不少地方以乡镇为网点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丰富和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内容,为人大代表联系民众、倾听诉求、化解矛盾、服务社会,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活力,展示了人大工作的新形象,可谓意义重大。
(一)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情况
精心部署,规范联络站建设。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结合城区人大工作的实际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受理范围、活动组织、受理事项的处理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以常委会文件形式下发。目前汕尾市城区各镇(街道)均实现了有统一名称、有固定场所、有组织机构、有相应负责人员、有联络站接待工作规则、有固定经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系统。出台了汕尾市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站工作暂行办法和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通报制度。
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站点。坚持实用、可行、灵活的原则,城区各镇(街道)都单独设立了代表中心联络站共7个,有条件的村(社区)也相应设立了代表联络站共16个。同时,在城区所有居委会和村里均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点,实现一站多点的联络网络布局,大大方便了基层代表与基层人大的联系。
注重结合,提高活动实效。各镇(街道)代表联络站负责人都会定期在代表联络站办公场所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每年有计划地组织若干次流动联络站活动,让代表进入村、居委会、企业等单位接待选民群众,各镇(街道)选民群众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反映问题。同时,将代表联络站建设与镇(街道)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在代表联络站定主题接待选民群众,帮助镇(街道)收集民意民智,倾听诉求、化解矛盾、服务社会,推动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
(二)代表联络站取得的作用和成效
城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取得的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助推重点工程。通过行使监督权,开展系列视察活动,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作用,有效推进重点工程进度。如2018年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问题,区人大就把代表进站联系选民时收集到的“关于加快城乡垃圾转运站建设建议”作为督办重点,通过近一年多的跟踪、督办,推动区政府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郊区镇街农村垃圾转运站,彻底根治了困扰红草镇西河村等地数十年的垃圾围村状态,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
二是解决民生实事。民生实事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直接体现,中心联络站坚持以服务大局、强化监督、贴近群众、反映民意为理念,认真开展视察监督,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2019年7月12日,市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代建局、自来水公司以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等部门就到城区东涌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取人大代表意见,面对面与基层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东涌镇自来水跟市区并网、东城路路肩铺设和宝楼河整治等民生问题的解决。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代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使社会不和谐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如联络站多次接待红草工业园区、保利金町湾征地被征收户、拆迁户,倾听群众呼声,协助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汕尾品清湖碧道(资料图片)
四是推进政府工作。中心联络站对2018、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中心工作、重要事项进行梳理汇总,组织人大代表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有效强化政府工作压力,提高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如2019年,城区人大在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视察活动中,邀请了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视察,并现场办公,促使垃圾转运、门前“三包”、“三线”整治、停车位划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汕尾市创建省文明城市助威助力。
五是树立人大形象。随着一个个热点问题、建议意见集中反映上来,一件件民生实事、便民措施快速落实下去,代表联络站的建设运行,得到了选民的纷纷点赞,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良好作风,更是得到了充分肯定。代表联络站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政府部门中的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党群联系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彰显,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加快推进。
(一)全员进站率待提高。汕尾市城区五级人大代表均已安排编入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实现了代表进站全员化。但是全国、省代表和领导干部代表进站活动的频率还有待提高。基本上区、镇(街道)代表进站人均一年一次。各级人大代表间联动少,区级以上人大代表与镇人大联系少,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代表参加代表活动不多。
(二)活动创新性待加强。各地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的方式主要有在联络站内接待选民的接访式;有走访群众的下访式;有专题调研、视察检查的约访式。近几年,各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接访式的占了大多数;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约访式以及走访群众等下访式的活动不多。从调研的情况看,代表联络站活动形式主要是进站接待选民这种方式,其他方式还有待探索创新。
(三)问题解决率待提升。代表在进站接待活动中不能直接处理问题。人大代表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结合审议相关报告时以审议意见的形式提出,也可以形成建议、批评和意见依照法律规定向本级人大或者上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并通过本级或上级人大向有关政府机关和组织反映。这样,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需要的时间长,程序多,造成了反馈和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离群众的期待与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群众知晓度待深化。代表联络站的设置大多不是沿街设立,群众对非沿街设立的联络站不一定了解,对于代表进联络站的活动更是知之甚少。特别是很多村、居委会将代表联络站设在党群服务中心里面。代表联络站的社会知名度不高,群众对代表联络站的布局设置、活动时间、职能作用了解不深,影响群众到代表联络站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软硬件设施待完善。虽然每个代表联络站都落实了基本的规章制度系统,但有个别联络站受经济、办公条件影响,导致办公场所比较简陋,设施欠缺。同时,很多代表联络站的联络员都是兼职人员,平时需要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真正用在代表联络站建设上的精力少,对于代表联络站建设不够重视,很多当地群众想要找代表反映问题都是直接去村主任或居委会主任办公室,出现了代表联络站闲置的情况。
(六)代表履职热情和能力素质待增强。个别代表履职意识不强,参加活动、接待选民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随着履职时间推移,履职热情有所衰减。同时,个别代表综合素质不高,且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政策法规、基层民情了解不够,反馈及处理问题不够及时。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要增强政治担当,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刻理解建设代表联络站的初衷,通过建站进站,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为解决民生实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开辟一条重要的渠道。
(二)加强机构机制建设,促进规范提质。要强化联络站机构人员配置,配备专职人员,以确保联络站工作更加顺畅开展; 要强化联络站正常活动的机制建设,统一创建标准,以“五个有”提升硬件配套,即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牌、有必要设施、有学习资料、有代表信箱;以“五公开”接受选民监督,即公开代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公开年度计划、公开结对名单、公开履职成果;以“五到位”强化组织管理,即代表注册到位、人员配备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台账管理到位、经费支持到位。要通过严格考核评定,将争创优秀代表联络站纳入对区人大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公布优秀代表联络站名单,在区人代会期间进行授牌表彰,并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激活联络站活力。
(三)丰富内容建设,增强工作实效。代表联络站不能一建了之,而是要讲究有用管用。可探索建立代表议事会,并使之成为联络站的“规定动作”,制定统一工作指引,明确规定每个联络站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议事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在联络站充分调研基础上,按照“议近不议远、议小不议大、议实不议虚”的原则精选议题。紧扣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教育医疗、城市管理、交通出行等热点诉求进行磋商,由联络站组织,召集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三方共同议事,代表主问,部门当场回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督办落实。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为联络站工作打造融媒体平台。在设立实体站的基础上,为方便群众联系代表,代表联络站建设也要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打造服务百姓的代表履职网络直通车。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大对各级代表联络站的宣传,特别是要让群众了解代表联络站的位置、作用,以及反映问题的方式,让群众能更加方便的找到自己的代表,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