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妈
这些对话你是不是非常熟悉:怎么刷个牙那么慢啊,上学要迟到了;你作业怎么还没做完啊,等下哪有时间背单词啊;出个门磨磨唧唧的,穿个鞋都能穿半小时……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几乎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度过的,甚至长大了也免不了被催。好像在妈妈眼中,自己做什么都是慢半拍,永远跟不上她们的节奏。更魔性的是,好像越催孩子越慢,就像是在和大人唱反调。其实孩子的磨蹭情有可原,找对原因,遵循他正确的成长节奏,孩子自然能够快起来。
没有时间观念。前几天看到了一则有趣的视频。孩子想玩游戏,爸爸说如果完成舞蹈作业的打卡,就允许他玩1分钟。结果孩子卖力地完成了打卡作业,刚兴高采烈地拿到手机,1分钟就过去了。可爱的孩子们,其实真的没有时间观念,他们不了解大人口中的1分钟、5分钟到底是多长。妈妈做好饭说3分钟后洗手吃饭,孩子还慢悠悠地以为3分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结果就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喊不动”。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在时间的把控上,也是有所欠缺的,明明感觉自己才写了十分钟作业,其实不知不觉半个小时都过去了。
家长们其实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小时钟,帮助孩子慢慢增强时间概念,比如3分钟洗手、10分钟穿衣服、30分钟看电视。利用闹钟来帮孩子逐渐加深时间观念,与此同时,也能帮孩子从小合理规划时间,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大有裨益。
能力不足+父母期望过高。在综艺《爸爸去哪儿5》中,陈小春因为儿子Jasper的磨蹭,经常大发雷霆。Jasper因为好奇多玩了一会儿,陈小春立刻黑着脸问道:“你在干什么?”Jasper走路比较慢,跟不上爸爸的脚步,结果陈小春不仅不等,还冲他大喊“快点!”,应采儿对此也回应道:“催什么嘛,腿短不是他的错。”其实我们大人常常会把自己的节奏不自觉地代入到孩子身上。比如我们2分钟就能换好的鞋子,孩子花了5分钟都穿不好;我们15分钟就能吃完一碗饭,孩子要吃半个小时;我们3分钟就能解开的题目,孩子花10分钟还写错了答案……
判定孩子是否磨蹭,不应该以家长的节奏为标准,而是结合同龄孩子的速度以及孩子自身能力发展的情况共同参考。我们应当允许孩子比我们慢一些,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不要因为心急就催促和责备孩子。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去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多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成长的时间。
父母过度掌控和催促。《人民日报》曾经提起过一个“被动废人群”的话题讨论:本来主动且愿意干的事情,一旦被催促,就会立马表现出抗拒。
网友在底下纷纷表示共鸣:“本来已经设了闹钟,但我妈一催我,我就更想赖床”“原本计划好了赶紧把作业写完就和同学出去玩一会,但是我妈一推门就说写完作业让我看看新闻,我一下就不想写作业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喜欢自己掌控事情和时间。一旦方向盘握在了别人手上,坐在副驾驶座的人,就会失去积极性,慢悠悠地欣赏风景,不会再将注意力放在前行的路上。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
聪明的家长,是教会孩子如何规划事情,引导他们去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把事情一件件地布置好,再催促孩子去被迫完成。如果他们自己安排得不够合理,或者是因为拖延耽误了事情,他们也会从中吸取教训,这比你讲100句道理更加有用。
清晰指令,明确规则
叶一茜曾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用“三连催”的方式,给儿子布置了整理房间的任务。面对凌乱的房间和妈妈的催促,小亮仔直接不知该如何下手。
在孩子能力发展还不足的时候,清晰地输出指令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我们还要帮孩子一步一步地分解指令,告诉他应该从哪里开始完成。因为孩子们有时候不是故意不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而是真的不知道从何做起。与其催促孩子,不如在事情开始前,先引导孩子理清他的思路。
比如放学路上,可以帮孩子回顾一下:“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你等下想从哪一门先开始呢?”“完成作业后还有想做的事吗?”
磨刀不误砍柴工,理清了思路,孩子自己完成起来也会有条不紊。
熟悉时间,不断巩固
蛋蛋刚开始学会自己刷牙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个小闹钟。每次在他刷牙之前,我会告诉他:“刷牙时间是3分钟哦,咱们开始计时啦。”起初蛋蛋并不能在3分钟内完成刷牙,第一次更是花了15分钟之久,但是他的刷牙时间每一次都在缩短。现在不需要闹钟帮忙,他也能自己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刷牙了。
孩子们不清楚时间的概念,需要家长帮助他们慢慢理解,先了解时间概念,再学会安排时间,最后才能有掌控时间的能力。想改掉孩子的磨蹭,不妨先为他们买一个可爱的小闹钟吧!
放慢自身节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上街,孩子走得特别特别慢,妈妈一开始是催促她,后来有些不耐烦了,直接蹲下来质问孩子:“到底还想不想出去玩,不走了就回家。”这时候,蹲着的妈妈环顾了四周,发现周围都是快步行走的脚和匆匆而过的腿,从孩子的视角,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
在我们眼中轻而易举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里,不见得就是简单的,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有的时候,停下脚步,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一看这个世界,相信你会有新的理解和看法,也能够看懂孩子们“磨蹭”后的原因了。
用鼓励代替催促
总是催促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负面想法。这会不断磨灭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于性子慢的孩子,家长多一分理解和鼓励,看到他们小小的进步和改变,能够成为他们前行的助燃剂。多一句“慢慢来,妈妈、爸爸知道你很棒”,少一句“快一点,别在那磨磨蹭蹭”,会让孩子前行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