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明
索尼的G大师系列镜头发展至今,已有十余种之多,其中有一支与众不同的中长焦定焦镜头:FE100mm F2.8 STF GM OSS(以下简称FE 100STF,图1),其特别之处在于型号名称中的“STF”,即“Smooth Trans Focus”的缩写,意为“平滑散焦”,光滑柔美的焦外成像是其最大的特点。一支优秀镜头的性能指标可以有多个,简而言之就是两个方面:锐利逼真的焦内影像和柔美的焦外,但这两者常常是对立的,焦内锐利的镜头往往焦外会比较生硬,焦外柔美的镜头又常常锐度不够,如何做到两方面俱佳,是光学设计师们的重要课题。索尼在该款镜头中采用的技术是在镜头内加入“变迹滤镜”(APD),所谓变迹滤镜,就是一种密度由中央向边缘逐渐变大的圆形渐变灰镜(图2),变迹滤镜的应用可以在不影响焦内锐度的情况下使焦外物体的影像产生连续渐变过渡,消除影响焦外美观的二线性现象,形成平滑柔美的虚化影像。
这种技术为美能达公司首创,该公司于1989年为美能达单反相机推出的135mm F2.8就是世界上第一支STF镜头,当时曾引起不小轰动,被誉为“四大名镜”之一。索尼接盘美能达技术后,于2006年为索尼单反相机设计制造了光学结构几乎一样的索尼135mm F2.8 STF镜头。2013年前后,索尼将战略重心转向全画幅无反相机领域,并于2017年推出了这款FE 100STF镜头。该镜头的光学和机械结构均经过重新设计,和老款135STF有很大不同。光学结构由原来的8片6组变为13片10组,机械方面则取消了双光圈设计,而最大的提升是实现了自动对焦,另外还加入了镜头防抖功能。和135STF的共同点则是都使用了变迹滤镜,但凡事皆有利有弊,这种技术最大的弊端是变迹滤镜会吸收一部分光线而使进光量减少,所以该镜头光圈环上标示的是光圈T值而非F值(图3)。T值是综合了光圈开度大小和镜头实际透光率的量值,使用T值更便于进行曝光控制。该镜头的最大光圈标为T5.6,也就是说,它的最大光圈虽然是F2.8,但由于变迹滤镜的存在,实际的通光量只相当于F5.6,这就是为追求柔美焦外所付出的代价,当年那只索尼单反135mm F2.8 STF镜的T值为4.5,减少了4/3档进光量,而这支用于无反相机的FE 100STF则是减少了约两档进光量,索尼公司在该镜头上加大了变迹滤镜的密度,以获得更强的焦外柔化效果。这种设计思路的出发点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的亮度与镜头进光量直接相关,进光量减少则取景器变暗,而对于无反相机来说,进光量的减少并不会直接影响电子取景器的亮度;②当今相机的高感画质比十几年前提升了不少,适当提高感光度以弥补进光量的损失并不会导致像质的严重劣化;③防抖技术的加持也有助于用较长的曝光时间拍得清晰的图像。
平滑散焦效果的调整
平滑散焦的程度是可以通过改变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的,且只是在一定的光圈范围内有效,由图3可见,平滑散焦(STF)效果是在T5.6至T8之间。T5.6(F2.8)即全开光圈时柔焦效果最明显,随着T值增大,焦外的柔化效果逐渐减弱,这是因为变迹滤镜的中央密度很小,光圈收缩到T8以后,只有镜片的中央部分有光线通过,变迹滤镜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另外有一点必须知道:T5.6至T8,进光量小了一档,但光圈实际上缩小了三档,F4的通光量是T6.3,F5.6的通光量是T7.1,F8及更小的光圈T值和F值则基本趋于一致。
镜头做工和操控
该镜头重量为700g,拿在手里有一定的份量感,体积也不算小,和规格相近的FE 90mm F2.8 MACRO G OSS(以下简称FE 90MACRO)相比,镜身稍微短粗一点(图4),装在α7R3机身上还算匀称(图5),所附遮光罩为圆筒形,内有植绒,前端有橡胶包边,用料和做工都比较讲究。镜身上共有三个转环:从前向后依次是对焦环、光圈环(兼散焦效果控制环)和对焦距离切换环;侧面有AF/MF开关和防抖开关以及对焦保持按钮(图6),另一侧的Click开关(图7)可将光圈环切换至无档位调节以消除调节光圈产生的“咔嗒”声,拍摄视频时可做到无声调节光圈。
成像特点
“G大师”是索尼的顶级镜头系列,集中了该公司先进的镜头制造技术,FE 100STF作为该系列中的定焦镜头,成像质量究竟如何呢?笔者经过测试和实拍,觉得可以用“刀锐奶化”来概括它的成像特点。先来说说“刀锐”,笔者测试了该镜头各档光圈的分辨率,惊喜地发现全开光圈其分辨率就非常高,且整个像场画质很均衡,边缘和中心差别不大。缩小光圈未见分辨率有上升趋势,从F2.8到F11(T5.6到T11)均保持着优异的画质,F11后分辨率开始下降。所以,如无增大景深的需要,使用时应尽量使用最大光圈拍摄,让变迹滤镜发挥最大作用,以获得最柔美的散焦效果。最大光圈即为最佳光圈,变迹滤镜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其密度是越到边缘越大,通过透镜的光线,越是靠近边缘被吸收越多,这和收缩光圈有相似的作用,所以才能做到全开光圈就有顶级的画质。
近摄性能
近摄性能包括两方面:最大成像倍率和在此倍率下的画质。目前在产的采用变迹滤镜技术的镜头有四款:除索尼FE100mm F2.8 STF外,还有佳能RF85mm F1.2 DS、富士XF56mm F1.2 APD和老蛙STF 105mm F2。在这四款镜头中,索尼FE100mm F2.8 STF的最大成像倍率是最大的,达到0.25×,并且它在最大成像倍率时仍保持著优秀的像质,具有很强的近摄性能。曾将其和FE 90MACRO微距镜头以及FE24~105mm F4变焦镜头的105mm端作过近摄对比,当三支镜头都在0.25×的倍率拍摄时,FE 100STF镜头的分辨率、反差和通透感均胜过FE 90MACRO微距镜头,充分体现了G大师镜头的实力;作为变焦镜头的FE24~105mm F4G远摄时像质不错,最大成像倍率能达到0.31×,但在近摄时的像质和上述两支定焦镜头有较明显差距。FE100mm F2.8 STF镜头的普通拍摄模式和近摄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对焦距离转换环来进行的,转换环有远和近两个档位:0.85m~∞和0.57m~1m(图8),环上有个圆点小按钮,按下后转动该环实现拍摄距离的切换。这是一种机械切换,和大多数镜头的距离限位开关的原理是不同的,当由远档向近档切换时,可看到镜头内的镜组向前移动了几毫米以增加像距(图9)。
说过“刀锐”,再来谈谈“奶化”。作为一支主打散焦的中焦镜头,它的特长还是在其独特的焦外虚化效果。不过说到虚化,还是要将“虚”和“化”分开两说,“虚”还不是它最大的特长,100mm F2.8的规格决定了其景深不会太小,同为G大师系列中的FE85mm F1.4和FE135mm F1.8的焦外都比它虚得厉害,但是FE 100STF镜头的“化”却是独树一帜,它会在焦外虚影的边缘形成平滑的过渡,产生柔美的虚影。为了比较STF镜头和普通镜头的区别,分别用FE 100STF和FE 90MACRO镜头全开光圈拍摄的同一场景(图10、图11),平心而论,FE 90MACRO也是一支优秀的镜头,无论是分辨率还是焦外表现都相当不错,但FE 100STF还是比其更胜一筹,焦外的虚影边缘更为柔润,没有明显的轮廓界限,如同化开的奶油一般,十分柔美。焦外的局部放大如图12和图13 。
焦外光斑也是STF镜头的一大特色:即如果焦外有点光源,STF镜头能形成完整的圆形光斑,即使在画面边缘仍可保持圆形,口径蚀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二线性现象和“洋葱圈”也不复存在,图14和图15分别是用FE 100STF镜头和FE 90MACRO镜头所摄,图16和图17是画面边角局部的放大图,由图可见STF镜头的光斑更圆、边缘过渡更为平滑柔和。
使用体会
使用FE 100STF镜头一年多,深感这是一支特色鲜明的优质镜头,在0.57m至无限远的拍摄距离内保持了一流水准的解像力、色彩还原和明锐度,同时又具有非常柔美的焦外成像。而它的短板也很明显:就是全开光圈的通光量仅有T5.6,在弱光条件下使用会有所局限。不过在实用中发现,T5.6的通光量也并非那么不堪,除了一些特别暗的情况,在很多场合下还是可以应用自如的,如果使用闪光灯,那就更不成问题。
下面以实例展示一下该镜头的成像特点,其中例1至11均为全开光圈拍摄,例12至15收缩光圈拍摄:
1 .《狒狒》(图1 8),F 2 . 8(T5.6),1/320s,ISO200。自然光,手持拍摄,中间还隔了一块厚约10mm的玻璃,图19为局部,其位置已接近画面边缘,还保持着很高的分辨率和明锐度,全开光圈的成像素质之高可见一斑。
2.《帝都魔兰》(图20),F2.8(T5.6),1/50s,ISO200。靠窗,背后放一块白布,由于窗外比室内亮很多,故背景呈纯白,在最近对焦距离拍摄,焦点处花瓣上的绒毛细节清晰可见,近摄时的高素质展露无遗。
3 .《小猫》(图2 1),F 2 . 8(T5.6),1/125s,ISO200。是在家中客厅所拍,使用了一只闪光灯在左侧做离机闪,把活泼好动的猫咪定格了下来。
4.《格桑花》(图22),F2.8(T5.6),1/50s,ISO200。在室外拍摄,时间是傍晚,天色已暗,用小型闪光灯离机朝那朵格桑花打光,快门1/50s,让背景欠曝两档以突出主体。
5 .《车模》(图2 3),F 2 . 8(T5.6),1/125s,ISO400。拍摄于车展现场,适当提高感光度以弥补进光量的不足,ISO400,快门1/125s。
6.《時装秀》(图24),F2.8(T5.6),1/320s,ISO1000。拍摄于时装秀现场,因为主体在运动,需要较短的曝光时间以获得较高清晰度,提高感光度至ISO1000,快门1/320s。
7.《快乐童年》(图25),F2.8(T5.6),1/800s,ISO100。拍半身人像,由于距离较近,可以取得不错的散焦效果,即使比较杂乱的背景,经过镜头的柔化也显得不太难看。
8 .《依偎》(图2 6),F 2 . 8(T5.6),1/640s,ISO200。近距离拍摄能更好地发挥变迹滤镜的散焦作用,虚朦的背景很好地突出了主体。
9.《兜兰》(图27),F2.8(T5.6),1/80s,ISO100。放在窗口茶几上的一盆兜兰,背景是窗外的草地,由于距离远, STF镜头将其虚化得极其柔美。
10.《彼岸花》(图28),F2.8(T5.6),1/200s,ISO200。焦点对准中间的花朵,背景和前景柔柔地化开,梦幻般的感觉。
11.《绿色世界》(图29),F2.8(T5.6),1/160s,ISO200。初夏的湿地,发现了一对豆娘,背景有点乱,但经过STF镜头的渲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柔美的绿色世界。
12.《太湖春早》(图30),F8(T8),1/500s,ISO100。春天,太湖边,枝头刚冒出绿叶,远处帆影点点、水天一色,好一幅太湖早春图。由于湖中的帆船距离很远,如全开光圈则太模糊了,根本无法辨认,于是便将光圈收缩3档到F8(T8),将焦点对准树叶,使帆船轮廓隐隐可见,和清晰的树叶产生虚实对比。
13.《蚀》(图31),F8(T8),1/400s,ISO200。夏日荷塘,有片荷叶被虫咬得千疮百孔,仔细一看上面还有十多条毛毛虫,触目惊心,旁边一片新鲜完好的荷叶和其产生了强烈对比。由于距离有点远,为了凑近一点,只能探出身去,一手抓紧池边的石头,另一手单手持机拍摄,幸亏镜头有自动对焦和防抖功能,拍出的画面像质还不错,虫子身上的毛毛清晰可见,由于用了F8光圈,那片完好的荷叶也具有一定的清晰度。
14.《牵牛花》(图32),F11(T11)1/160s ISO400阳台,背景是天空,亮度比花高很多,按照花的亮度曝光,天空则过曝成无细节的纯白。由于有几朵花,想加大一点景深,所以将光圈收缩4档至F11,镜头的超高解像力让画面细节十分逼真。
1 5 .《欲放》(图3 3),F 1 1(T11),1/125s,ISO100。我们拍摄时,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需要虚化的。即使不提散焦,该镜头也是一支一流的镜头。此片用影室闪光灯拍摄,为追求整体清晰度,将光圈收缩到F11,镜头的高素质将荷花花苞的质感表现得非常棒。
適用题材和使用要点
从焦距和成像特点来看,该镜头主要定位于人像和静物、花卉之类的题材。如拍摄人像,则半身像能获得最佳柔化背景的效果,而全身像由于拍摄距离较远,背景的柔化效果则略为逊色,如果拍摄时能将对焦距离控制在一米以内,柔化效果就比较明显,而这恰恰是拍摄静物和花卉很合适的距离,所以该镜头的最佳适用题材是花卉静物,如果喜欢该镜头的焦外柔化效果又热衷于拍摄花花草草,那么FE 100STF镜头是一个绝佳的工具。笔者现在除了拍摄特别微小的物体会用到FE 90MACRO镜头,只要是FE 100STF能拍的花卉、静物和宠物之类的主体,则一定是用该镜头来拍。为了充分发挥这个镜头的特色,有一些技巧需要掌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关系,若两者距离过近,则陪体会“虚”得不够,导致“化”得不美。只要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摸索规律,掌握虚实影像的把控,就能拍出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