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楠祥的早期革命活动

2021-12-09 08:50朱映雪
文史春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藤县五星红旗梧州

朱映雪

“1949年1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过境藤县荔枝村。为了迎接解放军的到来,卓兰荪的父亲卓楠祥与当地村民,决定赶制一面五星红旗。……这是藤县的土地上,飘扬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也是藤县人心向光明、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这是2020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第617集“广西卷藤县篇”中的一段旁白。卓楠祥是我的外公,藤县籍著名爱国人士。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与千千万万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自己力量。

厚植家国情怀立志读书救国

1912年10月22日,卓楠祥出生在广西藤县和平镇荔枝村的一个书香之家。清乾隆年间,卓楠祥的第七代曾祖父卓凤仪学成返乡,在村中开办学舍,取名蒙舍,后又扩大规模,开设大馆书房,教授更多的孩子。卓凤仪对卓氏家族子孙立下严格的家规:小孩子不准到处闲逛,3岁要开始练习诗书里的词语,5岁要能够背诵诗书,并配备个人专用书柜(书柜是家族每个男丁必备之物)。除了要求子孙后代勤奋读书,卓凤仪还要求子孙要有读书报国的理想。受其影响,清朝中晚期卓氏家族人才辈出,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举人4人(其中考取进士2人),考取秀才20多人,官职从知县、道台、知府、诰授资政大夫到内阁中书,级别从七品、五品、四品到三品、二品。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卓楠祥自幼就厚植了家国一体的意识。

卓楠祥出生时恰逢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随之带来的变化是学校教育的变革,当时的学校教育不仅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而且尤为重视美育。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提出新式教育必须“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龚乃传主编:《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人民教育出版社)。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先进分子进一步提出“美育救国”的主张,他们认为美育有助于启迪社会大众的心智。正是在新式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卓楠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他幼年就读的学校不再是蒙馆,而是正规的小学——荔枝卓立学校(该校由荔枝村原来的登灜书室改造而成),尽管是乡村学校,但也较为重视图画、音乐这两科的教学。教授卓楠祥图画、音乐的教师钟斗南先生是附近有名的民间艺术家,艺术造诣颇高。在他的启发引导下,卓楠祥对这两科也饶有兴趣,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经常到老师家里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不仅文化成绩优秀,在美术和音乐方面也有很大长进。小学毕业时,他已经学会画花鸟虫鱼,雕刻小工艺品,也能演奏二胡、木琴等器乐。新式学堂的教育,使卓楠祥从小形成有别于接受旧式教育的先辈们不一样的思想和眼界,小小年纪已经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他的艺术才华也成为他日后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武器。

朋友志同道合投身抗日救亡

1925年,卓楠祥小学毕业即考入广西省立二中,学校位于被誉为广西红色革命摇篮的梧州市。这是一所初高中四年一贯制的完全中学,也是一所有着浓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学校。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梧州是广西最早响应的城市,1919年5月27日,梧州学联救国团宣布成立,当日就发表了宣传救国道理的《宣言书》,随后,省立二中与省立一师等学校师生举行大规模的罢课和示威游行。 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第一个支部诞生在梧州,当时担任党支部工运干事的周济就在省立二中担任教师。因此,省立二中的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活跃,同学之间常探讨救国救民之道。

卓楠祥在梧州求学期间,适逢第一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梧州支部的成立,梧州的学生运动发展迅猛。卓楠祥结交了一批同样立志于救国救民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张其光、莫乃群、杨纳维。中学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卓楠祥回到家乡荔枝卓立学校担任教员,把新思想带回家乡,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村里的青年群众。他的几位好友则继续求学并在外参加革命,都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卓楠祥和他们一直保持密切联系。1931年,杨纳维考入广西大学,经常把他组织编印的《霄征》等进步刊物以及他在学校导演和主演的左翼作家作品《活路》《湖上悲歌》等剧本剧照寄给卓楠祥存阅,所以,卓楠祥虽然蛰居乡村一隅,却总能及时获悉国家大事。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时任《梧州日报》编辑的杨纳维经常约卓楠祥投稿(文稿、画稿),宣传抗日。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同年8月、9月,敌人逼近桂林,桂林的抗日民主运动随之转移到桂东的敌后地区,莫乃群、胡仲持率领广西日报社部分成员转移到昭平,出版《广西日报》(昭平版),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莫乃群任主笔兼总编辑。在这期间,杨纳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藤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并担任藤县民众自卫委员会宣传股长。随后,中共地下党员杜国宗(广东普宁人)、魏策辛(广东增城人)也先后从广东来到藤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卓楠祥的家成为他们在藤县的秘密联络点。据我的四姨卓兰荪回忆,事后我的外公卓楠祥得知,杜国宗、魏策辛二人本来与张其光一起被国民党关在衡阳的监狱,后趁战乱逃出,张其光把他们介绍到我外公家,并嘱托掩护好他们。经卓楠祥和杨纳维安排,杜国宗住进藤县太平镇的出租屋,以屠宰生猪职业的身份作为掩护;魏策辛则住在卓楠祥家,与卓楠祥一家人同吃同劳动。每逢太平圩日,他们四人便到镇上杜国宗住处汇合进行抗日宣传。他们在租屋门前的空地上立起宣传栏,出板报、搞画展。他们把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报道的最新消息和本地的真人真事相结合,编写宣传材料,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动员民众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文字通俗,消息简短,常常配以漫画,文图并茂,深受群众欢迎。画展则以杨纳维和卓楠祥的木刻画为主,当时展出的杨纳维作品有《荒凉的街》《母亲的悲号》等,卓楠祥的作品有《苦難的担石工》《孤寂的小山村》《逃难图》等。这些作品主要反映日本侵略下中国城镇居民的悲惨命运以及农村的贫穷落后,观者无不感慨共鸣。有群众在留言簿写道:“看了画展,令人流泪,《逃难图》最感人。”木刻画可自刻自印,边印边发,具有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特点,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很好的宣传发动作用。

1944年冬,卓楠祥家里又来了几位客人:中共地下党员张其光和他的夫人何霏、进步知识分子石磊明和他的弟弟石永玲。除太小的石永玲,3位新来的客人与卓楠祥、杨纳维、杜国宗、魏策辛一起,共同商讨进一步推进抗日救亡宣传的事宜。他们一致认为,除了要继续办壁报、搞画展,还要成立海燕派报社,由报社销售莫乃群在昭平出版的《广西日报》。他们还从知名人士许涤新处得到《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担任报童的石永玲在公开销售《广西日报》的同时,把《新华日报》《群众》等进步报刊悄悄地送到群众手里。藤县太平圩抗日宣传的声势越来越大,对发动太平镇及周边群众参加抗日起到鼓舞作用。

我外公的族弟卓戈云曾经向我四姨讲述过当时太平抗日宣传对他的影响:1943年,为避战火,梧州高中疏散到藤县太平镇,正在梧州高中就读的他也随学校来到太平,由于与我外公来往密切,深受我外公的影响,后来也加入了我外公与地下党员在太平开展的抗日宣传,他自己当年也是海燕派报社的一员,还是一名积极的兼职派报员。

寻找各种关系营救地下党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除了杜国宗继续留在太平从事地下党工作,其他几位同志都相继离开藤县到其他地方开展革命工作。杜国宗在太平仍然以屠宰职业为掩护,当时太平稽征站陈明波与县长黎植松勾结,要屠宰户集体承包屠宰税,从中发横财。杜国宗在《广西日报》发表《太平稽征处陈明波勒索人民的行径》一文,揭露他们欺压百姓的罪恶行径,结果杜国宗被国民党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杜国宗被捕后,卓楠祥急得寝食不安,家人宽慰他说:“吉人自有天相,老杜会有救的。”不久,卓楠祥获悉一个好消息,他的昔日好友、《广西日报》总编辑莫乃群当时恰好在藤县古龙老家休假,便决定去找莫乃群商议营救事宜。他约上堂弟卓坤祥一起,天刚亮就从荔枝村出发,步行30多千米的山路赶到古龙。经商议,决定由莫乃群出具书面证明,证明杜国宗身份为《广西日报》通讯员。同时卓楠祥又把杜国宗被捕的消息告诉杨纳维,杨纳维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评论,质问当局“揭发小吏贪污勒索,乃通讯员之权利,何罪之有?”此后,揭露太平稽征处陈明波勒索人民的文章陆续在《广西日报》刊发。在舆论的影响下,太平镇上的群众要求释放杜国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太平圩群众联名担保,要求释放老杜。然而,反动当局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诬告杜国宗为“汉奸”,并决定把他从太平押解到县城,企图在途中把他杀害。卓楠祥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再次设法组织营救,他请到当地最有名气的绅士卓幹才出面。卓幹才立即征集当地众多绅士结具担保,并慷慨地说:“营救老杜的一切费用由我承担。”同时,为了保证杜国宗在押解途中的生命安全,卓楠祥又邀请堂弟卓坤祥一起一路陪送。杜国宗被关押到县囚后,因担心反动官僚在他的食物里投毒,卓楠祥花钱疏通狱卒,请他们多加关照。不久,杜国宗被押解到梧州重监看管,卓楠祥马上写信告知张其光,张其光获悉后即与夫人何霏一起到梧州探监,并致函其昔日同事——广西崇善县(今属崇左市)县长任敏求援。不久,崇善县政府即寄来“杜国宗是崇善县社会科科员”的证明。杜国宗终获无罪释放,出狱后回广东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升起自制的五星红旗欢迎人民解放军

1949年11月29日,邓子恢的部队过境荔枝村,前往荔枝村以西的平南、容县方向追击国民党残余部队。荔枝村东边的石桥江是解放军必经之地,江边原有的车渡已经被前面溃逃的国民党军队烧毁了。当解放军来到江边的时候,荔枝村人民在卓楠祥的组织下分成两路人马,协助解放军过江,一部分搭浮桥协助解放军过江,另一部分引导解放军绕道五屯滩涉水过江。解放军官兵过江之后,远远就看到村子上空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深感意外和惊喜,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这面五星红旗正是卓楠祥组织村民们升上去的,是藤县大地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原来,由于长期与地下党员有密切联系,卓楠祥事先已经获悉解放军过境荔枝村这一重要消息,提前做好了欢迎解放军的准备。他提前组织村里的进步青年,把金箔纸剪成的五角星粘贴在缝好的红布上,做成一面五星红旗,解放军过境荔枝村的当天早上,在荔枝卓立学校的钟楼顶上升起。因为这时候的他还没见过五星红旗的样子,只知道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5颗星星具体怎么排列他并不知道。解放军走近荔枝村之后,一位解放军首长发现五星红旗的4颗小星星排列不正确,便叫人把旗子放下来,重新排列好再插回学校钟楼,解释說:“大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4颗小五角星代表人民,小五角星呈半环形围绕在大五角星右侧,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为了迎接解放军,卓楠祥还组织村民和荔枝卓立学校全体师生在村边公路搭起彩门,敲锣打鼓,舞狮放炮,端茶送水,好一派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景象。

荔枝村人民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欢迎人民解放军,这与卓楠祥的长期影响分不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受他影响,荔枝村人民思想觉悟高,在国民党实行保甲制度的农村,家里住进那么多陌生人(地下党员),但是荔枝村没有一个人为了自保或者为了邀功而去告密。非常巧合的是,1949年11月29日,卓楠祥在荔枝村升起五星红旗的这一天,恰好是藤县的解放日。藤县解放后,藤县人民政府以荔枝村为中心,在周边村庄开展土地改革、清匪反霸运动。此后,荔枝学校的校舍尽管历经多次修建重建,但钟楼一直没有被破坏,经县政府多次拨款维修,这座钟楼至今还基本保持初建时的样子。如今,藤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荔枝村及荔枝学校,已经成为藤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

猜你喜欢
藤县五星红旗梧州
书画作品展
中共梧州城工委
存在心中的五星红旗
啊 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颂
我爱五星红旗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藤县水上民歌
梦梧州(外两首)
藤县美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