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2021-12-09 23:01马婷
中国商论 2021年22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新冠疫情

摘 要:2021年3月18日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向政治和经济深层次领域发展。随着中国双循环战略的实施,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完成,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的深刻影响,中国贸易发展的空间实现了极大拓展。本文认为我国有必要实施更加灵活的对外贸易战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及世界经济格局。

关键词:对外开放;贸易战略;新冠疫情;机制改革

本文索引:马婷.<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2):-056.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b)--03

中国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一,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国制造深刻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面对非经济因素影响,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新的征程,本文通过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及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剖析问题,为深化对外开放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1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了国际贸易地位,储备了大量外汇,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政策进行了战略性的重点调整,应坚持为我所用,适时改进的策略发展对外贸易。开放、创新和市场化是全球化三大驱动力(俞岚,2019),中国应继续坚持开放、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发展。全球价值链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谋划发展时必须面对的时代潮流(高凌云,臧成伟,2020)。中国应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提高站位,实现更大利益,满足国内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1.1 我国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2019年世界贸易组织国别数据,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排名世界第一,以离岸价计算为2.50万亿美元;进口排名世界第二,以到岸价计算为2.08万亿美元。以出口类别细分,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制成品出口占比93.2%,农产品出口占比3.3%,燃料和采矿产品出口占比3.2%。进口方面,根据2018年的进口细分数据,我国农产品进口占比9.1%,制成品占比61%,燃料和采矿产品占比26.4%。从货物的贸易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制成品依然是货物贸易出口的主力军,但同时仍有大量制成品进口,中间有32.2%的差额,说明我国制成品的出口中包括一部分进口再出口,这是中美贸易顺差的一部分原因,也就是我国制成品的很大部分是再出口,仍然只承担了一部分加工或深加工的收益。中国的农产品依然是进口大于出口,优势并不明显。在燃料和采矿产品方面,能源供应对发展的影响极其深刻,新能源革命是我国必走的发展之路。

1.2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仍为逆差,进口大于出口。出口方面,运输业出口占比16.3%,旅游出口占比12.2%,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占比60.9%,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占比10.5%。进口方面,运输业占比21.1%,旅游业占比50.5%,其他商业服务业占比27.7%,与货物有关的服务贸易占比0.8%。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欧盟、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目标出口国,服务贸易进口方面,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是主要的目标进口国,中美之间在服务贸易方面相差4.3%。服务贸易方面,中美之间中方逆差,美方顺差,中国同美国仍有一定的差距,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方面,服务业需坚持审慎稳定原则,确保我国的核心产业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具备国际市場竞争力的领域,才可以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

1.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现状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成为第143个成员。《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始终是该协定的坚决拥护者和建设者,在诸多自贸协定中都坚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在中国与东盟框架协议中,坚持遵守基于 WTO 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 WIPO)现行规则和其他相关规则,便利和促进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和充分的保护。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作为目前世界体量最大的自贸区,中国积极推动著作权、专利、商标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区域保护水平。

2 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1 中美贸易摩擦的起源

中美贸易摩擦的起源主要在于美方,美方以中美贸易逆差过大为由,以《中国制造2025》为导火索,发起对中国的贸易制裁,认为我国以非市场化手段,侵害了美方利益,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美国的经济入侵,是对美方世界经济地位的替代战略。事实是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通过自身优势实现自由竞争是一种市场行为,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具有劳动力成本明显优势,由于制造业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本身是一种竞争优势。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中国长期处于组装加工环节,利润率相对较低,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势必向全球价值链体系的中高端层次发展,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本身是市场竞争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是一些处于全球价值链体系较高层次的国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以非市场化手段干预中国一些企业的正常发展,通过限制技术出口,控制一些产品的关键环节生产,或者通过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国家安全或某些国际标准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也使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

2.2 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新冠疫情下,世界商品贸易量受到了严重冲击。根据《2020年世界贸易统计评论》,在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下滑到27.1%,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滑到21.7%。在货物贸易领域,2020年4月只有中国、泰国和中国香港实现同比增长。从我国的外部情况看,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即便是在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情况下,中国仍然向世界出口大量货物,实现了全球供给。

2.3 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外贸的发展现状看,出口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也伴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优势还是集中在货物贸易的价格优势上,工人的成本及技术保证了在制造业领域的出口优势。但是在一些精高端制造品方面,我国产品的自给率较低,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张彬,桑百川,2015),尤其是涉及核心技术问题,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还处在低端,如日本福岛核泄漏、美国对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技术限制,更是给我们提出目标,一定要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安全可靠的原则,实现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产业链的全覆盖,防止链条缺失,受制于人。

3 我国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

3.1 政治因素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政府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方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政府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的开放政策,保护本国优质产业,维护世界公平的贸易秩序。全球政治影响方面,中国应坚持在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学好、用好新发展理念、维护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国家利益。

3.2 文化因素对我国外贸开放的影响

基于地缘文化差异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始终存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始终存在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加强地缘之间文化的沟通及理解,不断提高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展现中国文化智慧,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降低西方在文化领域对中国的排斥,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创造更加有利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3.3 体制因素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城乡二元制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较大,既存在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又存在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竞争优势、技术优势,减少不平衡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的全球背景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挖掘乡村贸易发展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最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全面对外开放。

4 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4.1 加强内功建体制

加快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财政分配机制,加快城乡的全产业链建设,实现国内大循环,防范外部冲击,增强抗风险能力建设。如在新冠疫情下,我国外贸受到限制,但是货物贸易在国内实现了全国的充分流通,保障了抵御疫情的能力,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现有的生产要素流通制度,人、财、物充分发挥全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且经济活动将向港口地区集聚(刘洪愧,刘霞辉,2019)。加快我国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中,促进产业分区实现产业合理分布,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产业化最优发展。

4.2 苦练外功找市场

加强我国沿边开放的制度建设、标准建设、法制建设,确保边境贸易的营商环境,互利共赢,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实现睦邻友好、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努力打造互利互惠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屠新泉,2020)。中国同俄罗斯、蒙古、东盟等国家政治互信高、矛盾少,在贸易、金融、投资等领域加强规则制度建设,促进沿边贸易稳步发展。只有制定合理的贸易规则,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推动贸易的正常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国际经济治理。

4.3 构建国内全产业链条建设

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必须构建国内全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和可控,尤其需要防止在关键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如我国在IT产业,目前可以自主生产中央核心处理器、硬盘、内存,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应继续大力推动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的国产化进程,推动国产软硬件系统的规模化发展,不断降低国产技术产品的制造成本,推动数量升级、产业升级、应用升级,国产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实现在政府采购中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推动中国技术、中国制造走出国贸,参与全球信息产业的全面竞争。在全球技术标准角色中,实现中国从国际标准的追随者和遵守者到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4.4 深度融入全球化

双循环战略已经升级为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应对美对华科技“脱钩”与围堵,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隆国强,2020)。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国际开放新格局。双循环战略是我国在面对全球贸易逆全球化,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对全球贸易发展受阻,经济增长乏力提出的重点发展战略,通过双循环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通过规则的制定、政策的调整,实现人力、资本及物资资源的国内大循环、减少非市场因素對经济的阻碍,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畅通边境贸易,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推动对外贸易积极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发展。积极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实现内需推动增长,以内推外,在扩大内需市场的同时,通过市场的拉动,吸引国际的资本市场向中国集聚,增加市场的世界影响力,让内需市场更快融入全球需求市场,从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参考文献

刘洪愧,刘霞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空间布局:理论基础、历史实践与可行路径[J].改革,2019(1):30-42.

隆国强.坚持以开放创新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11):6-11.

屠新泉.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J].人民论坛,2020(35):50-53.

張彬,桑百川.中美技术密集型产品双边贸易研究——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平衡研究[J].亚太经济,2015(1):43-49.

高凌云,臧成伟.全球价值链发展趋势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9(5):55-60.

俞岚.经济对外开放的效应评价与路径选择[J].改革,2019(8):71-82.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Wuzhou University  MA Ting

Abstract: The high-level strategic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March 18, 2021 revealed that trade fri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tinue to develop into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ep-level area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the signing of the China-EU Investment Agreement,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 and the profound impact of COVID-19 on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s trade development room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a more flexible foreign trade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situation and world economic pattern.

Keywords: opening up; trade strategy; the COVID-19; institutional reform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