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外国传入中国的消费主义思潮潜移默化影响着当代“0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消费主义思潮的基础上,论述消费主义思潮对“00后”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针对“0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00后”大学生;消费观;影响;对策
本文索引:丁美美. <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22):-018.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1(b)--03
1 消费主义思潮概述
消费主义与西方晚期资本主义紧密相关。资本主义制度的动力在于对财富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对资本利润的获取,而这种获取不得不依赖于商品交换,即消费者购买产品来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导致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产品过剩,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品的交换价值在生产率发展和资本利润获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这一情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早就预测到,要想让资本主义得到良性发展和运行,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因此,资本主义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需求和情感视为资本去作用、操控的对象,演变出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今天的生产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产品生产,还要加上消费欲望和生产激情的生产。要想产品卖出以实现商品生产的目的,就要先催生出具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
在前工业社会,奢侈品基本是上流社会在消费,大部分中下阶层主要基于生存需要来购买商品进行消费。消费主义与消费的主要区别在于购买者对商品消费的追求永无止境,完全超出了基本生存和生活所需,同时包含对奢侈品炫耀式的占有和不顾及自然资源有限性的恶意浪费。美国虽然不是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地,但将这种有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良消费行为和消费思潮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0世纪初,美国就展现了消费主义的社会特征,在20世纪20年代后,支配了美国的消费社会。这种以“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式消费文化很快在全球蔓延,并形成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消费主义观是自由主义消费观,即芭芭拉·克鲁格“我买故我在”的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消费主义思潮以现代性文化形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对国内大众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消费主义思潮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消费的盲目、过度崇拜,成为现代社会人生存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00后”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内新兴的消费群体,盲目消费、奢侈消费等现象比较普遍,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00后”大学生消费观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 消费主义思潮对“00后”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2.1 盲目消费
尽管大学生会在日常开销上精打细算,但是他们的支出还是比较高,在有些消费上表现出盲目性,比如在人际交往、恋爱、娱乐、旅游、上网、购物、手机、电脑等消费项目上尤为突出。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初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独立支配钱财,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给予,还没有形成成熟理性的消费观念,多数大学生理财特征表现为计划性不强,存在一定的盲目消费。
2.2 享乐至上
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仅是生存性和发展性消费,还包括享受性消费。从具体消费内容来看,可以总结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部分。在现代消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把握消费行为,把大部分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玩乐。
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及生活需求后,可以适度享受需要,大学生也不例外,享受型的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符合社会发展的享受型消费是存在的,只要适度便合理,诸如人际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形式属于享受型消费。但大部分学生过度沉溺于享乐,为了享乐,他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甚至以牺牲自己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为代价,这是不健康的、变质的消费。
现代消费主义把人生目的和价值实现视同于物质消费,而受思想渗透影响的大学生忽视了精神文化,丧失了辩证思维的能力,逐渐成为单向度的人。大学生被种类繁多的商品层层包围,容易丧失理性思维,不能把握自主权。正如弗洛姆所说:“人们由于技术、利润和市场的支配,逐渐失去了主动创造性以及自由,他们的唯一目标只是贪婪地占有和能够使用新物品。然而,这种消费的渴望是无止境的,已丧失了和人真正需要的联系,其实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需要,即虚假的需要,这种需要永远无法获得,只会导致精神麻木,最终自我毁灭。”
2.3 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理论是后消费时代的核心。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物质极为丰富并迅速催生了消费主义的盛行,随之便形成了现代消费主义文化。人们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开始过度追求附着物上的符号价值,而不是物的本身价值,他们将消费作为衡量其他价值的标准,将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或标准。
“00后”大学生由于独特的生活环境、开放的思维,在消费观念上,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捧名牌,更加速了对个性的追求,这一追求展现在消费领域就是对符号消费的追崇。当下,大学校园内日益滋生的追崇品牌、高档、奢侈等消费实际上都属于符号消费。例如,从部分大学生热力追捧和购买“苹果”系列产品可窥一斑。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小容易接触到时尚事物,追求名牌、高档、奢侈的消费态度自然更多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当品牌被他们认为是品味,与众不同成为他们的优雅信仰之后,这些符号就成为刺激消费的主导因素,一种美德的象征,成为集体崇拜的“图腾”,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和形成的消费风气容易催生出一批“00后”大学生“负翁”。
2.4 奢侈浪费
奢侈浪费是消费主义思潮对“00后”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的一种重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无视资源、能源日益匮乏等现状。大学生的书籍、稿纸、资料、购物包装、可更换笔芯等物质资料使用周期极短,多为一次性消费,若不打算使用便直接丢弃,形成资源浪费;同学间聚会追求档次,宴席桌上的菜肴价格迅速飙升,还常常铺张浪费;大学生的衣着、日用品也容易成为一次性消费品,他们购买衣物等,不是考虑使用与否,而是考虑是否紧跟时尚,随之不断变换、更换款式,大量的衣服使用后被闲置或丢弃。
在大学校园里,这种浪费式的消费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已不容忽视。从大范围来看,阻碍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家长和子女之间的隔阂,有碍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消费观念,形成不良校园风气,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影响。
3 增强“00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对策探究
3.1 加强大学生俭德教育
俭德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且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先辈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俭德教育是以崇尚节俭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受教育者优良品德为目的的道德教育。俭德的生成和发展与社会对俭德的要求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国家培育的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理应成为正确认知俭德、自觉遵守俭德规范要求和践行俭德的群体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主义思潮的涌入,“00后”大学生成为消费的重要群体之一,重视大学生俭德教育,发挥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合理、适度的消费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对促进大学生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3.1.1 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指导相结合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把俭德教育同价值体系构建、人生观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有机结合,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俭德意识。俭德意识是养成节俭习惯、培养节俭能力的基础,自觉的节俭行为离不开俭德意识。因此,高校要重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使俭德意识和俭德行为统一。俭德教育的理论内容随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体验和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从而转化为自觉、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1.2 制度建设和构建节俭环境相结合
大众传播媒体是引导消费倾向的主要渠道之一,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引导正面舆论的社会责任,发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宣传作用,引领全社会尚俭的社会风尚,净化社会俭德风气。崇尚节俭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节俭观的养成具有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高校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节俭氛围,利用校园文化进行隐形教育。
此外,政府要制定和落实好鼓励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政策性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功能。社会各界职能部门也要建立健全节俭制度,用制度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加强对铺张浪费现象的监督和惩治力度,制止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制度建设、媒体的宣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共同构建培育俭德的良好环境。
3.2 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的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不能一味贬低、压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该遵循他们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消费观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
3.2.1 消除大学生对现代消费主义本质的误读
当代大学生多数对现代消费主义的本质并不清楚,片面地将现代消费主义和消费混为一谈,认为消费主义是正常性的消费。因此,很有必要帮助大学生认清现代消费主义的本质,消除他们对现代消费主义本质的误读。
3.2.2 消除大学生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误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投资和出口带动,消费需求一直不足,国家一直试图启动消费特别是农业消费,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三因素。有的大学生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启动消费相互矛盾,把扩大内需简单理解为鼓励人多消费、摒弃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走现代消费主义道路。事实上,国家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启动消费并不矛盾,节约和消费是辩证统一的。节约型社会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自然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节约型社会并不反对消费,而是反对浪费,提倡低消耗、高质量。因此,有必要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正确解读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让大学生真正明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需。
3.2.3 消除大学生对消费形式的误读
当前我国的消费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健康、科学、合理的消费,又有奢侈、浪费甚至非法的消费。住豪宅、购买私人飞机、大肆铺张浪费属于奢侈消费,也是极少数人的一种消费方式,黄赌毒、酗酒、挪用公款等消费属于浪费、有害或非法的不正当消费。针对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发展特征,进行正确消费方式的相关教育和引导,有助于杜绝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和奢侈消费等,有助于培育他们合理消费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3.3 家长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子女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
家庭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消费观的作用不可取代。家長的消费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深远,所以应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的消费支持要理性合理,对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项目和结构要有一定了解,为他们提供合理化建议,正确的引导、协助做好预算,纠正不合理的消费。针对我国的国情,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家长应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科学的理财方法及良好的节俭习惯。家长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对子女产生影响,成为大学生消费观形成阶段的模仿和学习对象。所以,家长科学、适度、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对大学生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是家長协助制定消费计划。家长可以协助子女按月、按年制定消费计划,帮助尽早学习有效、合理支配自己手中的资金,帮助其学会合理利用,为其大学生活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和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三是家长与子女签订“日常消费协议”。这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锻炼心理素质的一套可行的理财教育方式。协议条款不需要过于苛刻、呆板,为了锻炼大学生统筹计划的能力,可以将协议的部分内容由他们自己制定。
四是让大学生学会记账。让大学生随时记下家中和自己的日常开销,了解家庭财务计划。只有了解家庭的每月开销数额、固定收入、消费和来源及方式,才能切身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养成。
五是家长可陪同子女共同学习金融、理财相关的知识和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新式理财工具使用方法。在教育和帮助子女养成良好消费习惯的同时,给他们提供亲身体验和学习理财过程的实践机会,从而学会正确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理财观、道德观和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合理合法地获取钱财。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美]弗洛姆,著.生命之爱[M].王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2007.
潘友梅.符号消费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J].商场现代化,2010(9):1-2.
卢嘉瑞,吕志敏.消费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nsumerism on the Consumption Outlook of "Post-00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Minzu College DING Meimei
Abstract: The trend of consumerism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abroad exerts a subtle influence on the consumption outlook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f “post-00s”.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onsumption outlook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alu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nsumerism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s reference based on the wave of consumerism.
Keywords: consumerism; college students of “post-00s”; consumption outlook;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