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对外展示的范围与信息传递的效能有了极大的扩展与提高。然而,新媒体技术作为依托于网络的全新技术,其在应用中逐渐出现流于形式、喧宾夺主等问题。近年来,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与深入,取得了一些成果。分析具体实践中的得失,有助于更准确地做好发展规划,在融媒体时代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繁荣。
关键词:新媒体;博物馆;展示;观众
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展示途径,拓宽了博物馆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范围,促使博物馆服务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郑州二七纪念馆是郑州唯一一家近现代革命纪念馆,于2018年9月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是郑州市鲜明的文化地标之一,承载着郑州这座城市的记忆与荣耀,它所承载的“二七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起,共同铸成河南人的“精神脊梁”。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二七纪念馆各项职能与文化服务水平,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新媒体与博物馆的供需关系
从新媒体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是因依托于网络而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及灵活性。网络的成熟推动了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信、微博、网站、各种形式的App等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新媒体介入众多传统行业,为其增加了新的传播端口,极大提高了信息传导速度,使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和流畅。
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亲近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在纸媒时代,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展示手段仅限于自发印制宣传手册、电视及报纸媒体零星报道等,陈列展览也主要以图片、实物为主,辅以一些多媒体影音设备,比较简单,但在纸媒时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整体较少的情况下,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仍然是很多人的选择,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往往写满了观众真切的感受和建议。新媒体时代来临后,传统的展示方式不再适应技术的发展,尽管一些大型博物馆或是有自我特色的地方博物馆仍保持着可观的日接待游客量,但观众浏览的热情和滞留时间正逐渐消减,留言簿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形式。一些小型博物馆或民营博物馆甚至门可罗雀。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变为网络渠道,信息传递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变得即时、方便和快捷,信息形式更多样、立体,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对博物馆的需求也就有所降低。博物馆本身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对新技术的敏感度较低,又受到资金的制约,在对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上反应较为迟缓,滞后于时代和观众需求。
从供需关系上看,新媒体向广大用户提供了接受海量信息的端口,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基础平台,更需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借助新媒体实现与更多潜在观众的信息对接。
二、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实践
(一)新媒体技术在陈列展示中的应用实践
郑州二七纪念馆作为郑州市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充分挖掘和研究工运历史、二七文化的深刻内涵,占领郑州百年历史记忆和展示高地,积极打造专业化的主题展演活动,使“二七精神”的展示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在郑州二七纪念塔和纪念堂里分别设置有“千秋二七”和“百年郑州”的主题展览。展览注重空间艺术、色彩拼搭与文物建筑的文化气质相匹配;注重观众视、听及参与式互动;设置放映厅、文创产品室、阅览室等,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在陈展中主要使用3D全息模拟成像技术。
“千秋二七”展览设有二维码自助导览系统,并关联郑州二七纪念馆微信公众号。第六展厅中设有新旧二七塔立体投影,用3D全息模拟成像技术展示两个时期的二七塔建筑。全息投影使观众在通过图片和模型了解新、旧二七塔的歷史后,360°观看到新、旧塔的建筑细节。
在“百年郑州”陈展中也有两处应用了3D全息模拟成像,一处主要还原了20世纪初期郑州德化步行街的商业交易场景,另一处则展示了商都遗址文物。前者位于第一展厅“商业的兴起与繁荣”,通过对现场布景、人物以及情节的设计,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创造出独特的环境空间,重现郑州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街实景。全息影像中有背着筐的小贩,有来往的行人,全景展现了当时郑州德化街的建筑风貌、市政设施、时代服饰、商业发展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气息,生动有趣。
(二)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展示上的实践
郑州二七纪念馆在对外宣传展示上对接的多媒体平台,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也借助QQ、抖音等App进行辅助推广。
郑州二七纪念馆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QQ看点等新媒体媒介,做好馆内免费开放信息的宣传,如“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同时加强对社会志愿者工作等日常工作的宣传。“百年郑州”展览是二七馆2019年度的重点展览,为此,郑州二七纪念馆在微信公众号上创立了“百年郑州”主题专栏,定期推送与“百年郑州”相关的优质文章,为郑州市民送上郑州百年的历史文化,为“百年郑州”展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在日常活动中,郑州二七纪念馆也多次采用“线上+线下”的双线并进模式,如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线上推出了云享郑州近现代文物遗迹知识、线下推出文化遗产普法宣传等活动,唤起了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网络直播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互联网新宠,引起了全社会和各行各业人士的重视。2020年,郑州二七纪念馆在抖音平台采用连麦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抖音直播首秀“‘非遗潮计划—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观众带去优质文化服务,带领观众云游二七广场,参观二七纪念塔,用趣味的互动丰富了观众的“宅”时光,广受支持与喜爱。
三、反思与应对
(一)新媒體应用贵精不贵多
新媒体巨大的吸引力来源于不同表达方式的结合对人们产生的深刻感官刺激,如近年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前者可以让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的合成环境中,体会虚拟的神奇;后者则可以将虚拟的信息融合在现实场景中,丰富现实世界。二者都能起到强烈刺激用户感官体验、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作用,对展示信息进行三维化以达到情感的强化,是新媒体技术的巨大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馆对新媒体的应用要贵精不贵多,在持续产生新鲜感、调动观众观看积极性的同时,重点打造出精品展示点。
“百年郑州”展览中,在重现火车站的繁荣商圈时植入了德化街的商业街景,在表现片段上选取小范围的活动场景没有问题,但在表达上稍显单一。建议配合场景分发辅助小耳麦,在场景复原上增添吆喝叫卖、讨价还价等音频内容,就会让整个场景更生动,完美融入民俗、商业、方言俗语等信息,充实场景内容的同时更能烘托出历史感,进一步吸引观众注意力。
(二)新媒体应用在博物馆宣传展示中要突出亮点
新媒体应用于博物馆的对外宣传展示,可以有多种途径和形式,关键在于要突出亮点,即要有外在形式上的亮点和内容上的亮点。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在新媒体应用上普遍中规中矩,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特色。
一是外在形式上的亮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达效率有高低之分。同样的信息、同一门户网站,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搜索过程,会直接影响信息被检索和获取的容易程度。以网站为例,位于首页、醒目位置的信息能获得更高的浏览量,更容易被用户点击。
二是在内容选择上的亮点。用户都是有黏性的,如果用户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看到某一作者提供了内容精美、品位不俗的优秀作品,接着又发现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很好,那么,大概率会进一步关注这位作者。因此,博物馆要重视各种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平台的运营,一是创新信息传播渠道,创作、推介优秀作品;二是要提高用户黏性,积极与活跃用户沟通,听取意见反馈,不断改进自身,形成宣传优势,打造宣传亮点。
(三)注重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新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虽分属两个板块,但不能完全割裂,并不是说博物馆在重金打造门户网站、公众号后,按部就班地填充相应内容就可以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浪费了新媒体的效能。新媒体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专业的传播学知识,博物馆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际上融合了传播学、营销学、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在博物馆宣传工作中最为缺乏的是传播学及营销学的人才。博物馆积极引进、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及维护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对外宣传的精准度和吸引力,再通过合理营销,取得“1+1>2”的效果。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增加了博物馆展示的深度和广度,拓宽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增添亮点,提高效能,成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博物馆要避免将新媒体技术用作吸引观众的噱头,而应该从展览实际出发,充分、有效地传达博物馆的文博信息,让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展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外在与内涵的契合。
作者简介
成舒宇,1985年12月生,女,汉族,河南济源人,郑州二七纪念馆,中级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参考文献
[1]李洁.利用新媒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以成都博物馆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6):79-82.
[2]张静.刍议新媒体交互设计在现代展陈空间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91-92.
[3](美)詹姆斯.戈登.班尼特.新媒体设计基础[M].王伟,王倩倩,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刘宏宇.呈现的真相和传达的策略:博物馆历史展览中的符号传播和媒介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
[5]王荔.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