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
摘要: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经自然或人为原因刺激后,经过长时间的分泌凝结而成的特殊树脂,主要产地为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越南和中国的两广、海南等地区。不同产地产出的沉香品质千差万别,海南沉香為其中佳品。海南沉香素有“琼脂天香”“冠绝天下”等美誉,出产历史悠久。2018年,海南省博物馆在完成总体改、扩建后重新开放,“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作为海博“南溟奇甸”大型展陈体系展览之一被正式推出,展出了一件通高20.7厘米、通宽16厘米的明代沉香木雕漆金观音像。
关键词:海南沉香;木雕;观音像;海南博物馆
一、明代沉香木雕漆金观音像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位于海南省博物馆一期历史馆二楼4号展厅,展厅面积500平方米,复原大型立体生态景观一处,复原海南民居立面一处,设文创融合表演场馆一处。其中,展出沉香标本57件(组)、文物51件(组)、复制品11件(组)、辅助展品15件(组)、图片55张,真实地再现了海南沉香生长的自然环境、与众不同的人文内涵和源远流长的香文化。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展出了一件明代沉香木雕漆金观音像(图一)。此观音像为海南沉香木雕刻组成,通高20.7厘米,通宽16厘米,2018年从云南省征集入藏海南省博物馆,为国家三级文物。其造型质朴,繁简相宜,雕刻者配合沉香木的原始形状,以简洁的手法塑造观音慈悲救世的形象。观音饰金漆,坐于石台之上,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右腿支起,右手搁于右膝之上;左腿盘于身前,左手持物,似是经卷;头戴宝冠,隐约可见化佛;冠上有风帽,肩披长巾,胸前佩璎珞,身着薄衣。观音周围被雕成奇石山窟状,石台下如有清清流水,展现出观音菩萨诵经济世的慈悲之心。
在自古以来的日常供奉中,观音菩萨就有多种形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云:“图书普门品所说三十三身为三十三观音。其典据不明。三十三观音者: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持莲观音、丽水观音是也。”《法华经》中也记载,观音为普度三十三类众生,现色身示三十三种变化身,自在身是其中之一。水月观音亦称自在观音,因姿态自在、静观水中月而得名,海南省博物馆藏的这件沉香观音像便是水月观音。水月观音不像以往佛教造像的多直立、打坐形象,而是右腿曲蹲、左脚舒缓平搁的坐姿,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微抬起,左手支撑身体,洒脱、自由。这一造型样式是在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影响下,结合汉地文化风俗而创生的,体现了汉藏佛教造像艺术的融合。水月观音的出现是观音菩萨像世俗化和女性化结合的产物,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较多。
明代是佛教发展相当兴盛的时期,官府和民间大量兴建佛寺,佛教从明初的繁荣有序,到中期急剧扩张,再到明末社会动荡下盛兴不废的局面,其佛教造像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此沉香木雕观音像面相丰满圆润,眉目细长,鼻高唇薄,宽额大耳,表情庄重中透露着柔和;身材比例协调匀称,服饰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美,衣褶蜿蜒流转;装饰金漆成色足实,黄中泛红。这些也是明代佛造像的普遍特点。
二、冠绝天下之琼脂天香
沉香木历来价值不菲,以如此珍贵的木料制作观音像,体现出供奉者的虔诚。沉香木生长时间长,条件严苛,多要经历天灾,且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修行亦是如此,修行者必须历经磨难、日积月累,方能参透佛法。唐代宗崇尚佛教,用多种香料和银粉为漆粉刷佛堂,还用沉香木、檀香木、珍珠、玉石等材料制作“万佛山”,其上有用沉香木微雕的各种佛像。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雕刻精美的描金微雕沉香佛像,印证了唐朝皇室存在供佛现象,皇家多用沉香雕刻微雕佛像,以表虔诚之心。
这件沉香木雕观音像的背后是海南沉香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沉香以其香品高雅、寓意深妙、沉静内敛、香而不俗,被奉为“万香之首”“香中舍利”。
海南沉香,古时被称为“崖香”,又称“琼脂”,深受收藏者喜爱,历史地位极高。苏东坡《沉香山子赋》便对海南沉香有过介绍,且评价极高。苏轼认为,占城(越南)沉香只宜当柴烧驱蚊(顾占城之枯朽,宜爨釜而燎蚊);海南沉香品质则宛如太华山的高耸摩天、小孤山的缥缈入云(如太华之倚天,象小孤之插云),品质极为优越,宛若龙筋鹤骨、金坚玉润(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一代文豪对海南沉香作出如此评价,沉香之地位、品质可见一斑。丁谓《天香传》云:“素闻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于闾里间,十无一有假,板官裴鸮者,唐宰相晋公中令之裔孙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然取之有时,售之有主,盖黎人皆力耕治业,不以采香专利。闽越海贾,惟以余杭船即香市,每岁冬季,黎峒待此船至,方入山寻采,州入役而贾贩,尽归船商,故非时不有也。”明代周嘉胄《香乘》云:“香出占城(今越南)者,不若真腊(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如上所述,沉香虽非独产于中国,但海南沉香以其极优的品质闻名遐迩、冠绝天下。
三、“四名十二状”与沉香品类
丁谓在《天香传》中对海南沉香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深刻阐述、归纳和分类,他根据海南沉香的结成过程、结香位置、香脂含量及形状颜色等因素,对海南沉香进行了细致的种类划分,即所谓的“四名十二状”。“四名”是将沉香分为四类:沉水香、栈香、生结香和黄熟香;“十二状”则以沉香的形态、色泽、香气等要素细化“四名”,分别是乌文格香、黄蜡香、牛目香、牛角香、牛蹄香、鸡头香、鸡骨香、昆仑梅格香、虫镂香、伞竹格香、茅叶香、鹧鸪斑香。
(一)“四名”
(1)沉水香。指沉香油脂结晶含量高,能够沉入水中的沉香,也称落水沉。这是由于白木香树被掩埋于地下,历经成百上千年后吸收了泥土中的矿物质,含油量高,含油比重大于水,因而被称为“沉水”。各朝的《药典》也都把能沉入水的、含油脂量极高的沉香称作“沉水香”。
(2)栈香。质地不那么紧密而半沉半浮于水面的沉香,称为栈香。三国时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云:“其次者在心白之间,不甚坚精,置于水中,不沉不浮,与水面平者,名曰栈香。”意思是说,(沉香)品质稍差一点的,结香位置介于树心与树白之间,其质地不如沉水香致密,入水后悬浮于水中,此类沉香叫作“栈香”。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半沉者为栈香。”
(3)生结。从生长中的香树上取得的沉香叫作生结沉香。通常,香树在野生状态下因外力受伤后,树脂会逐渐聚集在伤口和断面周围,随着时间推移,树脂越积越多,进而形成香料。其结香品质与结香时间相关,时间越久,品质越高。生结香通常香甜淡雅,且多有花果香。
(4)黄熟香。也称“熟结”,是指从已枯萎的沉香树中所采集到的沉香。宋代叶廷《南番香录》云:“曰熟结,乃膏脉凝结自朽出者。”白木香树因自身或外力原因摧折倒地,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不含油脂的木质部分逐渐腐烂、分解,而富含油脂的部分则会保存下来,形成沉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黄熟香的记载:“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二)“十二状”
由于“四名”涵盖面广,分类笼统,丁谓根据沉香的结香树种、形态、生成方式等特征,将“四名”细化为12种小类,即“十二状”。其中,沉水香有8种,包括乌文格、黄蜡、牛目、牛角、牛蹄、鸡头、鸡骨7种;栈香有昆仑梅格1种;黄熟香有虫镂、伞竹格和茅叶3种;生结有鹧鸪斑1种。
四、沉香与香文化
沉香原用作药材,是白木香树中树脂含量高的木质部分,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两广和海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其香气清雅纯正,焚烧后清越不焦,在古代上流社会的文人雅士间深受喜爱,熏香、品香逐渐成为社会风尚。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用香记录见于舜登基时焚草木敬天地的典礼。两汉时期,随着中央与丝绸之路沿线及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品类繁多的花草、果木、香料交易,使得中原香文化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寻常百姓开始用香,诸多与香有关的著作问世。到了明初的洪武年间,用香礼仪和香具使用方法得以规范。此时,香文化逐渐在民俗生活和宗教信仰中占据独立地位,成为继茶文化之后中国文人精神的另一物质载体。
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油脂含量高、香味浓郁独特、品质极高的沉香。海南沉香馨香沁甜,清幽馥郁,历代文人对其记述不吝笔墨,推崇有加。经过丁谓《天香传》“四名十二状”的评鉴分类后,作为“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的崖州沉香更是被奉为香中上品,享有“天香”之美誉。以沉香为原料的香文化,逐渐成为少数文人、贵族乃至皇家的生活情趣。
国内沉香以产区的品质高低为排列依据,依次为海南香、莞香、惠州香、广西香、云南香。海南沉香香气甘甜灵动,优雅纯正,清透厚郁,香远益清。清闻香木,清凉的木质香调中透出丝丝凉甜花香,袅袅清氛从香木中弥散游离。熏香时,香气层次丰富,爆发力十足,前调清越气凉,中段香甜持久,尾调乳香不焦,透鼻、开窍、生津,使人心境澄澈,妙不可言。与其他产区的香种,如云南香作对比,云南香一般色黑体大,香韵中甜凉不足,穿透力弱,常有微酸感,极少入药,但其坚实体大,多用作雕刻原料。海南沉香作为众香之首,能成此方观音大士尊像,殊为难得。
五、结语
海南沉香以其不凡的香品位列众香魁首,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便是琼黎土贡珍物,琼脂天香,一片万钱;海上香料之路贸易繁荣,香飘万里,冠绝天下。如今,中华传统香文化大有复兴之势,雅集、茶叙、参禅、悟道,沉香都不可或缺。斗茶、品香、掛画、插花,宋人的四般雅好,如今伴随着沉香的气味,走进寻常百姓家。
参考文献
[1]刘凡.丁谓《天香传》与海南沉香论述[J].南海学刊,2019(2):109-114.
[2]王增.海南沉香冠天下[J].家庭中医药,2021(6):16-17.
[3]严小青.黎峒沉香文化、价值与生态的历史考察[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