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梅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既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形成了重要的红色革命精神即红医精神。深入挖掘中央苏区时期卫生事业发展蕴含的红医精神,对当代文化、教育及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应积极探索弘扬红医精神的具体实施路径,促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医精神;卫生事业;传承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1-0137-04
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中央苏区卫生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传承红医精神的价值研究”。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率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后转战赣南、闽西,于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辟了中央苏区。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苏区时期结束[1]。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发展卫生事业,不仅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形成了与卫生事业发展相关的红医精神。红医精神蕴含着中国革命奋斗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推进红医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国好医生的培育意义颇丰。
一、中央苏区时期红医精神的深刻意蕴
1.红医精神的由来
在革命战争年代,医疗卫生工作是战场上的一条重要战线,事关军民的生命健康与军队的战斗力。在“白色政权”的围堵下,中央苏区的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红色卫生事业得以创立、发展,与军民及医务工作者秉持的“一切为了革命”的坚定信念息息相关。“红医”,即“红色医生”,是对历史上的红色医生、红色医务工作者等的简称。“红色”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医生、为谁培养医生的问题,即既要培养医务工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还要培养其为国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红医”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卫生事业,留下了可贵的红医精神。红医精神即广大军民为改变红军中医务工作者严重缺乏的状况,推动人民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义无反顾、勇于牺牲的精神。
2.红医精神的内涵
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救死扶伤”[2]为特质的红医精神蕴含于红医物质文化和红医制度文化中,贯穿于红色卫生事业开创与发展的始终,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包括“红医”们在医疗卫生事业开创与发展过程中为国为民之真心、开创卫生事业之艰辛、克服艰难困苦之决心、对待患者之温馨、钻研医学之用心等等。表现为在居无定所、缺医少药的极端艰苦环境下一心为革命的坚定理想信念。
二、红医精神的时代价值
1.涵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还包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永生魅力的自信”[3]。红医精神对文化自信的涵养意义颇丰。
首先,丰富文化内涵。红色卫生事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今天,红医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交融,红医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深深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其次,打造文化定力。“文化定力”,就是在文化上的定心定行之力,即对自己文化的关注力、方向力、坚持力始终不变,对自身文化价值高度认同的立场不动摇,对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和强大信心[4]。红医精神警醒世人“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为红色卫生事业发展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医人,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定力。最后,坚定文化自信。红医精神寓于红医文化之中,红医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是对中国精神的表达与阐释。不忘来时的路,才能更加坚定未来的路,以红医文化传承弘扬红医精神,可以让当代人了解红色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医精神的挖掘和传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可以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中,以红医文化资源为依托,为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助力添彩。
首先,可以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红医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红医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内容高度契合,有助于学校开辟以红医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次,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众所周知,方式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具有极大影响,学校可以以红医精神为统领,以红医故事为桥梁,将红医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教师通过讲述红医精神,可以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故事育人;管理者借助红医文化,有助于探索立德树人的新途径。最后,红医精神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红医文化资源,以红医精神为主题,依托红医联盟,去红医基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展以红医文化为内容的主题宣讲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医务工作者讲述红医故事,传播红医文化。
3.培养医学人才
红医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人文精神,与红色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有利于医学院精准育人。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医回答的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这依然是我们要回答的现实问题,要用医者的故事教育医者,用红医文化培育新时代“红医”人,用红医精神引领医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为社会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
首先,育醫学生之“术”,培育专业技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是关键。以红医文化打造医学“课程思政”,可以对医学生实现精准施教,让学生在红医文化的感化下对医学产生热爱与向往,在兴趣所至的基础上钻研医学,提高医学专业技能。其次,育医学生之“德”,以卫生发展为主题,加强医学院校的人文精神建设,可以陶冶医学生情操,增强医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医务工作的职业荣誉感。最后,打造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红医文化化人、以红医精神育人,可以培育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4.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的建立亟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自然少不了一大批政治坚定、技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和完善的医疗卫生工作体制。红色卫生事业的开创与发展为当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又红又专的医务工作者。在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急关头,大批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为保卫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惧风险、逆向而行。另一方面,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是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的可循经验,对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以红医精神培育新时期“红医人”,可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三、红医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制度保障:红医精神传承机制建设
红医精神传承,制度保障必须先行。其一,科研引领。相关科研资金及科研项目要适度倾斜,以深入挖掘红医历史文化,探寻其理论价值与时代价值。其二,建立红医文化保护与传承长效机制。应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双向结合,形成多层面、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从制度层面促进红医文化的宣传。其三,资金保障。要加大红医精神深入挖掘及传承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保护措施及制度法规建设,增设红医教育基地,建立红医文化相关地域性馆藏等。
2.教育传承:红医精神入教学体系
高校应依托红医精神教育联盟,促进“红医”文化融入教学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创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政治坚定的建设者,为社会输送更多中国好医生。
首先是入教材。红医精神的传承,首先要解决传承的载体问题,书籍是最好的传承载体之一。把红医精神相关内容通纳入教材,既包括教学用书,也包括与红医相关的书籍文献。入教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与医学、医护关系、医患关系及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红医文化,推出系列红医丛书;立足红医历史,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以红色卫生事业发展史为主线,推出与之相关的史书;以红医人物为主题,收集红色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红医故事,推出系列红医故事丛书等。其次是入课程。课程教学是红医文化传承的途径,通过建构“大思政”格局促进红医文化育人、化人。一方面,打造红医课程,如赣南医学院开设了“红色卫生”一课。另一方面,让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教育全过程,用好红医故事,以红医故事讲好红医精神,让医学生在红医故事的熏陶下自觉将红医的坚定政治立场作为自己的价值遵循。
3.宣传助力:红医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红医精神的传承要先入脑入心才能入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首先要“入脑”。宣传部门要创新宣传形式,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具有时代特点的学习教育平台和载体,推出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红色影视剧、微视频等,让红医精神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出现,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医精神。其次要“入心”。依托“红医联盟”探索多样化的红医精神传承途径,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红医教育基地、红医博物馆。对于具有红医基因的医学院校,可以结合院校历史建设红医历史文化专栏或校史馆等,寓教于思,寓教于情,激发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后要“入行”。让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身体力行地传承、弘扬红医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5]的抗疫精神就是对红医精神的时代解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两山速度”[6]不仅彰显了中国力量,更用行动再现了红色卫生事业开创者身上的团结、奋进及“一切为了战斗”的红医精神;广大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日夜兼程,用生命守护生命,是红医精神的当代续写;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广大官兵、党员及医务工作者,用行动把红医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是名副其实的当代“红医”人。
参考文献:
[1]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J].中央党史研究,2006(1).
[2]蔡运荃.论红医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价值[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12).
[3]仲呈祥.关于文化自信的浅思[N].团结报,2016-07-09.
[4]管仕廷.以文化定力彰显文化自信[N].学习时报,2018-06-08.
[5]辛鸣.论伟大抗疫精神[N].学习时报,2020-09-14.
[6]“两山速度”彰显中国力量[N].人民日报,2020-04-21.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