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评价标准与提升策略

2021-12-09 22:28梁静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领导干部

梁静

摘要:领导干部政治质量是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能力、政治作风的衡量尺度。在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高低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效能动的自觉意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是影响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主要因子。堅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政治理念、拥有高超的政治能力、保持优良的政治作风分别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实践标准、形象标准。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需要从政治历练、氛围构建、形象塑造、制度约束方面入手,把握主体与客观的统一,统筹治根与治表的结合,实现刚性与柔性的互动。

关键词:领导干部;政治质量;政治生态;政治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1-0107-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和方法研究”(20BDJ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话题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虽然党的文献报告和政策文本至今未正式提出和厘清“政治质量”这一话语概念,但是涉及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相关话题,诸如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素质”“政治能力”“政治责任”“政治定力”“政治修养”“政治品德”“政治底线”等,学界同仁对此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这是当前从学理分析和实践应然上探讨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基础和契机。基于此,笔者认为,政治质量是领导干部内在的政治心理和外在的政治形象的总和,也是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政治作风的衡量尺度,其高低决定着领导干部能否坚实扛起政治责任、从容应对政治风险、有效完成政治任务。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政治品德不过关,就要一票否决。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视域下,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糅合着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要素的配套要求,其重要意义在于锻造党的作风、建构党的形象、改善党群关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一、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影响因子

在政治生活中,作为政治主体的领导者围绕政治权力的行使会对一定的政治客体产生制约,在实现或调节某种公共利益的实际过程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里所说的多重因素既包括自身因素,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因素。不论是听取和采纳建议,还是制定和实施决策,领导者所展现出来的立场、态度和作风是受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所影响的,都与其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境界以及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1.主观情势:有效能动的自觉意识

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优劣高低一般受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即既受社会环境条件的牵制和影响,也会因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状况和效果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作为社会多元主体的主要角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必定会影响甚至是决定事物的发展态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自觉、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产生作用,其特点为实现思维意识与客观实践的辩证统一。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有效能动的自觉意识能够指导和影响自身的政治实践活动,对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产生能动效应。然而,思想意识具有不同性质的分野,对客观事物的影响就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正向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误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使客观事物向反面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树立和灌输正确的思想意识,注意警惕和防范错误思想意识的侵蚀,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指导工作,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尊重自身的内在禀赋,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培养崇高思想境界,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勇于锤炼政治能力。这对于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2.从政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从政环境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场域。领导干部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中展开进行的,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往往会受到客观的从政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87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就无从谈起。作为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要素互动的综合结果,政治生态是政治主体存续的环境和状态,能够集中反映党风、政风、民风以及社会风气,深刻影响着领导干部的从政初心、价值取向和执政行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够顺人心、扬正气、树新风;浑浊脏污的政治生态必会散人心、生弊病、坏风气。政治生态一旦恶化,就会成为腐败问题丛生的温床,逐渐滋生和蔓延庸俗、腐朽、病态的“官场文化”,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理念、政治品味、政治趣味、政治风气,扭曲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3.生活场域: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

社交生活圈子具有的隐秘性等特点,使得领导干部的社交圈子、生活圈子很难受到有效的监督,这样往往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生长土壤。众多的腐败典型案例证实,经济上的贪腐受贿、政治上的玩弄权术、生活上的奢靡享乐、作风上的顽疾杂症等腐败现象和行迹,绝大多数发生在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外的个人生活中。在生活中,领导干部实现角色转换,部分党员干部化身“两面派”“伪君子”,不讲立场、不讲信念、不讲党性,拉帮结派、大搞依附、随波逐流,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如果领导干部的权力与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相挂钩形成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就会形成“温水煮青蛙”的恶性效应。这样畸形的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是一些思想抛锚、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滋生腐败的温床。社交圈、生活圈确实属于个人的隐私和私事,但是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掌握和行使着公共权力,把握和协调着公共利益,怎么看待交往、与什么人交往、如何进行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影响着干部队伍的社会评价和外在形象。

二、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领导干部政治质量历来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厘清和把握科学合理、有效适宜的评价标准,是综合评判领导干部政治质量与选拔、任用和考核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极为重要的逻辑前提。

1.政治前提:能否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能否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高低的政治标准。政治立场是人们对社会制度、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政治利益等反映其利益的政治因素所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到哪里去”的问题。不同性质的政党有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政治立场决定不同的政治行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最终落脚到人民群众立场上,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难题。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是决定其政治行为和政治质量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素。如果领导干部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无法坚定政治信仰、政治信念、政治态度,致使自身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更不谈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树立科学的政治理念、养成高尚的政治品德、锻造良好的政治作风,久而久之就会放弃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坚定初心和使命,自觉践行宗旨意识,提高自身政治能力,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勇于担当、奉献自我、干事创业,是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的。

2.思想准绳:能否树立科学的政治理念

能否树立科学的政治理念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高低的思想标准。政治理念与政治信念、政治理论、政治态度、政治文化都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辩证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层面的事物,政治理念是政治实践的先导和动能,发挥着思想引领和旗帜标向的作用。领导干部树牢科学的政治理念是锻造高超的政治能力、开展正确的政治行为、追求高深的政治品味、养成高雅的政治趣味、形成良好的政治作风、塑造良好的政治形象的思想前提。然而在目前的政治生活中,科学的政治理念的生存空间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文化封建流毒的影响根深蒂固,特别是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官本位”思想与当前官场的体制机制相结合呈现出新特点、新形式;另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政治文化的渗透和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原则的侵蚀,以“糖衣炮弹”、权钱交易、“潜规则”等复杂形式呈现出无影无形、无孔不入的特点,冲击着我国主流价值观,阻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构建科学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以此引领正确的政治实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反之则贻害无穷。

3.实践尺度:能否拥有高超的政治能力

能否拥有高超的政治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高低的实践标准。领导干部要履行好岗位职责、担当起政治责任,既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也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所有的能力要求中,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从内涵来看,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97,呈现出战略谋划方面的能力与工作策略的能力相统一的特点;从要求来讲,政治能力在内容上囊括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历练、政治纪律、政治经验、党性锻炼、旗帜鲜明讲政治等方面的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要与自身担任的领导位置相匹配。领导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领导干部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自觉摆正位置、有效应对复杂形势、防范政治风险,才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4.外在形象:能否保持优良的政治作风

能否保持优良的政治作风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高低的形象标准。“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8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党风不纯不正,党的形象、党的威望就会遭到破坏,党就会失掉民心、丢掉根基,党的领导地位和长期执政的地位就会逐渐丧失。如果严格地从内涵和外延上来厘清政治作风与党的作风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党的作风包括领导干部的领导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及学风、会风。就“关键少数”而言,政治作风的内涵和外延不应该作为党的作风的“子项”来定义,而应该在广义上特指领导干部作风。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决定着他们在党内的特殊性、关键性和代表性,也决定着他们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具有不同于一般党员的责任,这种特别的责任分别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的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往往领导干部作风上的问题,诸如对党不忠诚、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独断专行、脱离群众、玩弄权术、任人唯亲等,尤其是“四风”问题,会严重恶化党内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质量。对于各级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更应该从政治高度上来重视作风问题,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三、领导干部政治质量的提升策略

长期以来,政治质量在党的干部培养考察、选拔任用以及考核评价的过程中都是核心要素。因此,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义。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需要从政治历练、氛围构建、形象塑造、制度约束等方面入手,把握主体与客观的统一,统筹治根与治表的结合,实现刚性与柔性的互动。

1.政治历练: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

對领导干部而言,“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3]416。因此,政治能力的提升动力表现为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力量的主观要求,政治能力的提升诉求表现为意识层面的政治认知和实践层面的政治践行。

从客观要求和外在助力来说,一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构建良好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和党性锻炼平台;二是完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和规范考察评价体系,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修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三是多形式、多平台、多维度强化领导干部的思想锤炼、政治锻炼、实践淬炼,为领导干部提供良好的增长政治能力和加强政治历练的环境和机制。

从主观要求和内在动力来说,一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性,自觉加强理论武装,着力提升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做到学懂、弄通、善用;二是自觉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和锻炼,增长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提高应对各种政治风险的敏锐性和鉴别力、自制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三是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经常对标对照,及时纠正偏差,认真反思和查找自身与职位相偏差的政治能力短板,有自觉性地、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

2.氛围建构: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4]150只有营造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才能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质量。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首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是尊崇党章的根本地位,把党的纪律建设挺在前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树牢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坚持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对于越界的现象绝不纵容、绝不姑息;二是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坚定信仰、锤炼党性、提高觉悟的大熔炉,丰富和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内容形式和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三是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風,用好这个锐利武器,经常“洗洗澡”“冒冒汗”,倡导能批评、敢批评、真批评的作风;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构建良好的政治氛围。

其次,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和导向,贯彻好干部标准,做好干部工作,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作风过硬的理念,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防范和纠正歪风和偏向。一是继续推进反腐高压,坚持不懈正风气、肃纪律,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下功夫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二是抓住“关键少数”的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形成“头雁效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防止和纠正歪风邪气,系好廉洁从政的“安全带”,把好掌权用权的“方向盘”,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3.形象塑造:养成正派过硬的政治作风

作风关乎形象,作风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领导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我们党形象的窗口,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就是抓住作风建设的主要矛盾,就能以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影响和带动其他党员。

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塑造受到自身的思想、认识、态度、动机等内在因素和制度、社会、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是加强思想引领,注重从思想认识、精神意志、价值态度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和群众观念,坚决剔除头脑中封建糟粕的官场思想。二是推进政治加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抓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合理借鉴整党整风的方式方法,把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规范、引导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和过硬作风,集中整治思想漂浮、大搞特权、脱离群众、飞扬跋扈、独断专行、工作慵懒、贪腐奢靡、贪图享乐等“四风”顽疾。三是坚持常抓不懈。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整体态势向好,但依然存在“四风”等问题,意味着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作风必须经常抓、从严抓、长期抓,补齐制度缺失、不完善、不配套、执行不力等诸多短板,要标本兼治、立足长远、抓铁有痕,形成长效机制。

4.制度设计:提供有力长效的政治保障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发挥着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的作用。无论是从国家制度层面还是党的法规体系来讲,各种政治生活元素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是国家治理、政党治理的必然趋势。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质量,必须依靠依法治国、制度治党与依规治党有效互动,需要静态的制度建设与动态的长效机制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实现建立健全静态条文与推进优化动态治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的嵌合互动。

从整体来看,要实现党在领导制度上的优势向治国理政的实际效能转化,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各项制度都要坚持和巩固,尤其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的制度必须健全和完善。从具体而言,要以党章为总遵循、总依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相统一,统筹主干性、支撑性和配套性相统一。然而,从制度保障要素的外延来看,提升领导干部政治质量需要构建长效机制,发挥机制的长效强制力。要按照良好的价值标准和制度导向构建规范、教育、评价、监督、奖惩等运行过程的制度规范和运转机制,同时需要运行机制与制度形式的密切配合、同向发力,使领导干部在制度框架下规范表达、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钟雪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领导干部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加强干部考德 注重领导干部德行建设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