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天津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12-09 22:16李春璐窦艳芬
天津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双循环发展路径

李春璐 窦艳芬

摘    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天津市休闲农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伴随“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同在,如何找寻突破口,对症下药,促进天津市休闲农业的更新迭代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一题。本研究在总结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的同时,认为天津市的休闲农业受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产品同质化和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约;在剖析“双循环”格局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天津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规范管理、补齐短板、创新理念、人才引领4个方面着手推进。

关键词:休闲农业;双循环;发展路径;天津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11.012

Study on the Path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under Dual Circulation Pattern

LI Chunlu,DOU Yanfe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ase "Research Center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has a certain scale and level, and presents a good trend of development.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dual circulation" strategy and the impact of COVID-19,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ha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o find a breakthrough and take appropriate medicine to promote the renewal and iter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While summari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ianjin, this paper held that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was restricted by factors such as land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product homogeneity and talent shortag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ual circulation" pattern,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ianjin needs to be promoted from four aspect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aking up for shortcomings, innovative ideas and talent guidance.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dual circulation;pathway of development;Tianjin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内国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加之逆全球化浪潮的掀起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着眼于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休闲农业背负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使命,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强调扩大内需市场,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崭新机遇。

天津市休闲农业已具备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2]。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天津市休闲农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并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接待游客人数、综合收入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带动就业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仍面临着土地资源约束趋紧、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创意匮乏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双循环”格局大背景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拟提出天津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对带动天津市经济发展、创新乡村旅游、响应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基础和取得成效

1.1 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基础

天津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华北平原,且平原面积广阔,平坦的地势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天津依山傍海,地处九河下梢,拥有山、河、湖、海、泉、湿地等丰富的景观资源[3],海河贯穿天津市区,沿岸有20 km长的带状公园,绿化面积20余万m2,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娱乐。纵观历史长河,天津还有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印记,市中心城区形成英式、意式、法式等多种建筑风格,拥有众多特色博物馆,杨柳青年画、汉沽刻字版画、泥人张、津门法鼓等响彻中外的民俗文化。在农产品方面,天津的沙窝萝卜、小站稻、七里海螃蟹等特色种类繁多,处处彰显天津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天津地处环渤海的经济中心,海陆空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截至2019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数量为1 561.83万人,被列为中国的10个超级大城市之一;2019年天津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1 85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5%。消费主体数量和消费能力的增长为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1.2 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天津市休闲农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4]。近10年来,天津休闲农业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011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2013年,实施“9123”载体建设工程,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进行规范化布局。2016年,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成立了休闲农业产业联盟,以促进京津冀休闲农业的互利共赢和平衡发展。201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全面落实“旅游+农业”,打造一批“一村一品”旅游特色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聚集区。2018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现代农业设施和旅游特色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一批市级休闲农业示范村(点)。202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天津市休闲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来自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8年天津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休闲农业接待人数达到了1 900万人,是2011年接待人数的2.35倍(图1);游客的不断增加使得休闲农业的综合收入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图2),2018年综合收入70亿元,是2011年的4.46倍。带动就业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市直接参与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数量6.9万有余,带动农民就业超过30万人。2020年,天津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武清区汊沽港镇二街村、蓟州区罗庄子镇杨家峪村、宁河区廉庄镇木头窝村入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累计数量达到22个。

2 天津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土地资源约束不断加剧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天津市城市建设用地不斷增加,导致农业用地面积越来越少。

据天津统计年鉴显示,2012—2019年天津市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分别为39.54,39.25,38.88,38.96,

39.08,37.14,35.39,35.46万hm2[5],2012—2019年天津市耕地面积同比减少了10.32%。与此同时,天津市户籍人口呈逐年增长趋势,这进一步加重了土地资源压力。而休闲农业的经营涉及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需要大量的土地,加上土地流转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为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家进一步提出稳产保供给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此背景下,土地政策不断收紧,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桎梏;与此同时,传统的片状供地方式造成土地浪费严重,增加休闲农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长远发展;天津市如何充分利用点状供地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能有待继续探索和大胆实践。

2.2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专业的配套服务设施不足[6]。天津市休闲农业园区存在园艺设施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园区维护不到位,难以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等问题。另外,休闲园区内部公厕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厕所保洁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素质不高,公厕的卫生水准难以得到保障。此外,标准化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较为欠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7]。

另一方面,天津市大多数的农庄管理属于粗放式管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破损现象较多。同时,休闲园区污水和废弃物处理设备短缺,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隐患。停车场秩序混乱,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

2.3 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天津市休闲农业供给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休闲功能区雷同现象明显,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特色对园区项目进行开拓创新,游客的消费项目单一。尤其是一些距离较近的休闲园区,不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娱乐项目,都较为相似,缺少让游客耳目一新的特色[8]。另一方面,民俗和特色文化融入度偏低,休闲农业内涵不足,缺少长久的吸引力。

2.4 专业性人才短缺,管理水平偏低

从经营管理层看,天津市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主要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虽然大多具有丰富的种养经验,但对休闲农业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正确认识市场规律、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不够强。

员工队伍整体素养不高,从业人员往往为附近的村民,整体服务意识不强。受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所限,从业者更多关注经济收益,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关注度较低;管理的各个环节难以形成一个连贯有序的协调关系,协同管理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入职教育及培训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人员思维模式固化、没有充分向游客展现产品内涵,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难以满足高质量休闲农业的发展要求。

3 “双循环”格局下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时代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天津市休闲农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3.1 “双循环”将促进休闲农业潜在需求的释放

“双循环”战略强调释放内需,实现内部大循环为主。休闲农业作为快速发展的幸福产业,未释放的潜在需求很大,在扩大内需市场的联动作用下,势必会出现休闲农业需求迅猛增长的态势。同时,新冠疫情对一些跨国跨省的旅游项目冲击较大,众多居民会将目光转向周边的休闲农业场所。在此背景下,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将迎来崭新契机,需求的增长也会促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2 本土品牌的崛起带动休闲农业纵深发展

截至2018年底,天津市知名农产品品牌118个,区域公用品牌10个,企业品牌60个,产品品牌48个,其中农业农村部认定沙窝萝卜为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宝坻黄板泥鳅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本土品牌愈加受到市场的欢迎,竞争力逐步提升[9]。截至2019年,天津共有35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加之“双循环”的战略推动,经济重心的内收将带动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进入消费者视野,焕发出新的活力,缩小与国际大品牌之间的差距。

本土品牌的崛起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休闲园区通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典范,提升休闲农业的经营层次和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市越来越多的休闲农业园有望通过生产特色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消费者前来参观购买,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休闲农业的纵深发展。

3.3 产业融合进一步助力休闲农业提质升级

天津市多年来坚持推进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10]。2020年10月,市政协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召开“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九个涉农区要按照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推动产业融合,如津南区利用小站稻的带头作用,打造小站稻示范产业园;宝坻区依托稻田湿地资源,打造特色观光休闲旅游村,并制定《天津市宝坻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双循环”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上看,我国正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全面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格局。天津市启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特色农产品,为产业融合提供坚实基础;在产业链条上,延伸产业链条并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11]。截至2020年,天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82家,总体数量和发展规模都有质的提升。在“双循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下,天津市休闲农业相关的产业链条会被重塑,更多的功能如办公、教育、休闲、艺术、网络营销等会植入其中,打通生产、销售、服务的整个环节,推动休闲农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4 促进天津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天津市休闲农业应主动把握“双循环”的发展机遇,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坚持推陈出新,促进消费升级,尽享内循环的战略红利。

4.1 规范管理,完善土地发展规划和政策

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一套完备的土地利用规划。针对土地资源问题,建立健全的土地流传机制和科学的保险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减轻休闲农业的用地压力,缓解农户经营者的经营风险指数[12]。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借助北京的科技优势,整合资源,在项目的规划上致力实现优势互补、客源共享。

其次,天津市供地方式应该由“片状供地”转为“点状供地”,以此降低土地获取的总成本,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制约。同时,简化用地审批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土地市场的健康有序。

4.2 补齐短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需要政府的支持、专业人才的规划设计、标准化的管理和各个基层人员的共同维护。

首先,政府应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13],根據休闲园区的等级及类型设定高标准的配套设施及评定标准,在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上进行改善,并定期的进行维护检修,鼓励生态厕所,生态餐厅等环保设施的建设[14]。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招聘中,要择优录取,入职后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工作,保证园区能提供给消费者最优质的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和上客率。

其次,在景观布局上要合理有序。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因地制宜的发展态度,运用技术手段标准化处理污水和废弃物,保证农业的生态循环,在功能区的设计上要与时俱进,紧跟游客需求,环环相扣,同时积极的与企业和高校进行联合,拓展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多功能性,着重突出天津休闲农业的特色。

4.3 创新理念,突出天津区域特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一般的旅游景点相比,休闲农业蕴含着更加深厚的风土人情,若想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农业独一无二的魅力。例如,宁河区可以围绕湿地资源开展特色旅游项目,津南区可以突出小站稻的种植特色[15]。针对休闲农业项目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应当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发展精神,在项目设计方面,要融合康养、研学等新模式,坚持理念和方法创新,迎合消费主体的多元需求[16]。

当然,休闲农业最不能摒弃的就是当地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园区都是一个文化载体,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天津“一村一品”的发展机遇,在民俗文化上开拓创新。景区以文化为突破口,可以为讲好中国故事添砖加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增强了休闲农业的教育意义。

4.4 人才引领,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素。在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人才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人才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专业的经营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其中为了保证管理的高效和公平,高层管理人才应该由政府引进为主[17]。一方面,要通过提高待遇广纳贤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力度,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训效果[18]。此外,天津市要结合各区实际,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方案,协助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鼓励从业者通过交流拓展视野、努力学习多元化的知识,从而为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伍山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涵义[J]. 求索, 2020(6): 90-99.

[2] 陈鹏, 张蕾, 董霞. 我国典型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借鉴及对天津的启示[J]. 天津农业科学, 2021, 27(1): 44-47.

[3] 孙国兴, 郭华, 张蕾. 推进天津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J]. 农业经济, 2020(1): 18-20.

[4] 郭焕成, 孙艺惠, 任国柱, 等. 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 2008, 10(4): 453-461.

[5]《天津统计年鉴2019》编辑委员会.资源环境和公共设施[M].//冯嘉强,王萍萍. 天津统计年鉴2019,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 135-149.

[6] 苑雅文, 时会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天津休闲农业发展新空间[J]. 天津经济, 2018(3): 19-23.

[7] 仇丹丹.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14): 155.

[8] 秦俊丽. 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为例[J]. 经济问题, 2019(2): 76-84.

[9] 邢辉, 王亚娜, 苏双双, 等. 天津市宝坻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22(4): 54-57.

[10] 史佳林, 张磊. 天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17, 23(4): 30-33, 49.

[11] 詹行天.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J]. 农村工作通讯, 2019(9): 40-41.

[12] 王大本, 刘兵. 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9, 33(2): 9-14.

[13] 王麗丽, 李建民. 休闲农业消费升级的基础与对策研究[J]. 河北学刊, 2015, 35(6): 154-158.

[14] 张笃川. 以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8): 226-231.

[15] 刘海荣. “互联网+”背景下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3): 115-116.

[16] 袁立新, 苏永玲. 浅议新冠肺炎疫情对休闲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20(10): 34.

[17] 王莉琴, 胡永飞. 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4): 57-58.

[18] 王学峰. 京郊休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4): 291-295.

收稿日期:2021-04-15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TJGL19-028)

作者简介:李春璐(1998—),女,天津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农业管理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窦艳芬(1980—),女,天津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农村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双循环发展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