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服药会影响驾驶吗?

2021-12-09 01:09牛梦溪
心理与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抗抑郁精神科服药

牛梦溪

酒驾、毒驾是开车上路一道不可触碰的底线,那你了解过药驾吗?

为什么酒驾、毒驾如此可怕?

酒驾和毒驾之所以危险,是因为酒精和毒品都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会影响大脑的状态。具体来说,我们脑内有无数的神经元细胞,它们会分泌具有兴奋性或抑制性作用的神经递质来维持大脑的运转。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神经元递质的分泌会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所以我们不会感到精神状况出现异常。但是酒精和毒品(精神活性物质)进入大脑后,能够直接打破这个平衡。

以酒精为例,少量饮酒会引发我们的欣快感,随着饮酒量逐渐增加,大脑会开始丧失判断力、控制力,甚至出现意识障碍。而精神活性物质(毒品)因为种类和吸食方式复杂多变,对我们大脑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会让人对时间、空间的感知能力产生障碍,降低反应速度和注意力,但又产生欣快感、提高兴奋程度,从而让人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药物又会如何影响驾车呢?

但是除了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外,精神科的药物也会影响驾驶行为,但其机制与酒精、精神活性物质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镇静催眠作用影响驾驶时的专注力和反应力,让驾驶员难以集中精力,也不能快速处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精神科药物从药理学机制上看,会作用于脑内很多种受体,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镇静催眠效果。从服药者的表现上来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剂量相关型

部分精神科药物是可以明确引起过度镇静作用的,它们和镇静作用相关受体的亲和力比较强。大部分患者用了这些药后都会觉得困倦疲惫,而且药物反应程度往往随着给药的剂量增加而加重。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在用药时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 个体敏感型

有的精神科药物镇静作用相对弱很多,但有部分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即使是大部分人服用后反应程度不重的药物,这部分患者服用后也会比一般人更容易困倦。这种类型可以通过既往用药的表现来预测患者是否为药物敏感的个体,在用药时可以通过降低初始剂量来减轻过度镇静的程度。

● 特异性

患者并不是一个药物敏感的个体,所服药物从机制上也不具备能够引起过度镇静的能力,但在使用某种药品时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反应。这种无法预测、也没有任何用药规律可循的类型,只有在用药后才会发现,目前机制尚不清楚。

精神科药物对驾驶的具体影响有哪些?

下面来对四大类精神科的药物具体分析一下。

1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有接近一半会引起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况(如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等)。鉴于这种特点,医生会给伴有入睡困难的患者优先开具这类药物,嘱患者睡前服用,这样入睡时药效刚好达峰,既帮助患者入睡也能减轻白天的困倦感。还有一些药从机制上并不会引起镇静,但会有一些患者出现第三种情况,那么则需要根据实际表现来评估了。

2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种类非常多,其中米氮平、曲唑酮、氟伏沙明还有一些已经不太常用的三环四环类药是能够引起与剂量相关的镇静作用的,而比较新的抗抑郁药通常会引起第二和第三种类型反应。很多抑郁症患者症状的特点是“晨重暮轻”,所以医生可能会选择一个镇静作用较小的药,并让患者早晨服下。抗抑郁药服用初期会出现一些非镇静相关的身体不适,比如头晕、乏力等等,这和它们抗抑郁的机制直接相关,并不属于镇静作用,但仍有可能影响驾驶,所以对于需要驾驶或操作精密机械仪器的人来说服药期间也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状态。

3心境稳定剂

临床常见的心境稳定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碳酸锂、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这些药物从机制上是不会出现镇静作用的。但偶尔也有患者因为体质原因出现上述的第三种分型,总体来说对驾驶影响相对较小。

4镇静催眠药

从名字上看,镇靜催眠药就是改善我们睡眠的。这类药名中一般带有西泮、唑仑的后缀,其中长效的药比较容易引起“宿醉反应”,服药者白天会有类似宿醉的表现。当然也有一些新型的镇静催眠药,名字上没有什么特定规律(如佐匹克隆、唑吡坦等),但是镇静作用一般不会持续到白天,如果是单纯的睡眠问题,医生会比较倾向选择这类药,以减少对患者白天工作生活的影响。总体上服用镇静催眠药的患者,都可能受到药物影响导致注意力、反应力的下降,只不过会因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所以服药者尤其是刚刚服药后要尽量避免驾车或操作大型机械设备等。

为了保证安全驾驶,不服药行吗?

考虑到药物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有些从事驾驶工作的患者可能会拒绝药物治疗。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明智,因为疾病对驾驶行为也会产生影响。精神疾病最主要的症状并不体现在身体上,而是我们的精神状态,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精力和自知力都是下降甚至丧失的,反映到驾驶上可能就会是对路况的判断失误或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最终酿成事故。而药物虽然可能造成过度镇静,但从长远来看反而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假使患者不能够避免驾车,也不要直接停药,而是建议和医生沟通选择一个镇静作用小的药物,待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评估。

综合来看,精神科药物对驾驶行为产生的影响与药物的作用机制本身有关,也和服药者的个体差异有关。有的药物可以事先预测到会影响驾驶行为,但也有很多只有在服药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药物反应。所以在服药后,患者应尽量避免驾车,但如果实在有需要,应在就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服药后的真实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驾驶。当然,人体是非常复杂而精密的有机体,药物带来的影响可能根据身体状况不同而出现波动,那么就需要服药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实时关注,如果觉得不适合开车,千万不要冒险。最后引用《流浪地球》里很火的一句话:道路千万条,请大家选择安全的那条。

猜你喜欢
抗抑郁精神科服药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解读抑郁症的认知与治疗误区
服药不能猛仰头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