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欣 文 颖 蒋文婷 黄 婷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幅增加。根据生态环境部下发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量逐年上升,2020年预计全国城市垃圾产生量达3.6 t。“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垃圾分类已成为相关部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垃圾分类目前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多重阻力,致使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1]。在此背景下,若能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支付意愿探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则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垃圾分类政策。
2019年起,我国垃圾分类政策进入刚性推行阶段,各地相继推出更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
基于此,董飞等[2]认为我国垃圾分类的顶层设计初见雏形,全国各地在源头处理、全程分类、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垃圾分类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理论界在垃圾分类领域的相关研究。
Wang[3]提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受到多个参与者和维度的影响。根据目前中国各地的实践情况,垃圾源头分类工作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缺乏企业管理和公众参与。
不少研究认为政府是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导者”,在垃圾源头分类中发挥着制度制定、公众引导、资源配置和管理监督的作用。有效的垃圾分类是政府需要实现的长期目标,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垃圾分类计划[4]。
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垃圾分类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以改善垃圾分类低效率的现状[5]。目前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治理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政府购买服务、通过BOT和PPP模式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终端、在生产和回收行为上参与垃圾分类[6]。
在许多先前的研究中,广泛的和可持续的公众参与垃圾源头分类已被确认为是成功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基本因素[7]。随着垃圾分类主体视角研究的深入,公众参与视角近年来成为垃圾源头分类的重点研究对象。没有公众参与就不可能将城市生活垃圾从源头中分类出来,而我国垃圾分类工作进程缓慢和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居民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了解[8],忽视了公众参与也是垃圾分类的重要工作。
如何转变居民环境认知观点,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成为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研究重心。文献的时效性较差,且较少研究探讨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居民的微观行为,尤其缺乏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支付意愿的研究。本文侧重从公众参与视角出发,研究垃圾源头分类中公民的参与积极性,从居民垃圾源头分类的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角度,进一步探索政府改善垃圾分类工作的方法。
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其是最重要的非市场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环境经济、生态系统服务等多个领域。该方法通过询问个体获得潜在利益的最大支付意愿(WTP)以及遭受潜在损失的最小接受补偿意愿,评价非市场商品的价值[9]。
当前条件价值评估法的问卷调查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投标博弈式、开放式、二分式和支付卡式。
本文采用支付卡式问卷,即受访者从给出的支付金额区间中选择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即可,运用该方法受访者容易作答且答案相对真实。
问卷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引导语,向受访者介绍本次调研目的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居民基本信息,通过调查受访者个人特征和家庭基本特征等,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居民认知情况,调查受访者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主观意愿;第四部分为居民支付意愿调查,了解受访者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费用的支付意愿及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
本次问卷调查的核心问题:假设南宁市将加大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垃圾分类的治理,城市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一定费用以支持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问卷提供“愿意”与“不愿意”两个选项。若受访者选择“不愿意”,则问卷会继续询问受访者不愿意支付的原因;若受访者选择“愿意”,则问卷进一步询问受访者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意愿采取的支付方式和收费方式以及通过支付费用希望得到改善的方面。
为了解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的影响因素,将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因素和垃圾分类支付意愿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属于典型的二分类变量,因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支付金额”属于连续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本文将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一共得到210份问卷样本,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193份。本次调研受访者严格限定在南宁市居住的居民,其中有80%的受访者为中心城区居民,短时间旅游、住校学生等(南宁市本地学生除外)均不在考虑范围内。
采用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受访者男女比例较均衡,男性占比41%,女性占比59%;受访者主要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年龄分布情况:20岁以下12.4%、21~40岁52.3%、41~65岁28%、65岁以上7.3%;受访者中南宁本地人占比57.5%,非南宁本地人为42.5%;多数受访者在南宁市居住时间较长,10年以上59.6%,5~10年8.3%,3~5年13%,1~3年19.2%;26.4%的受访者年薪为2万元以下,2万~3万元23.3%,3万~5万元13%,5万~8万元17.1%,8万元以上占比20.2%,受访者年收入各层次均有分布。
在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态度方面,92.2%受访者表示支持,仅7.8%受访者不支持。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用,95.3%受访者认为这将有利于改善环境。
在影响垃圾分类认知的途径方面,46.7%受访者认为周围人的支持影响其认知,62.2%受访者认为政府的宣传活动能够增进其认知,59.6%受访者认为媒体的宣传活动对其认知有影响。
本次调查有21.8%的受访者不愿意支付垃圾分类处理费用,不愿意支付该费用的原因为:71.4%认为不应该由自己支付,9.5%认为垃圾分类处理不能改变现状,14.3%认为自身没有能力支付,4.8%受访者单纯不愿意支付。
有7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支付垃圾分类处理费用,通过支付相关费用希望改善的方面有:47.7%希望提供垃圾袋等相关家庭垃圾分类工具,49.2%认为应有专人定时上门收集分类处理后的垃圾,46.1%期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行动,59.1%建议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对支付垃圾分类处理费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WTP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WTP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
结果表明年龄对垃圾分类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受访者年龄越高,垃圾分类支付意愿越弱。
本文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居民的支付意愿金额进行测算,得出南宁市受访者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平均WTP金额为18.6 元/月。
受访者每月愿意支付金额的比例:≤10元占比为43.7%,10~30元占比39.7%,30~50元占比9.3%,50~70元占比3.3%,超过70元占比4%。
受访者选择的支付方式:定期捐款9.3%,缴纳环境税9.9%,缴纳垃圾处理费43%,随水电煤气费一起缴纳29.8%。
受访者意愿接受的收费方式:按户计量44.4%,按垃圾量计量21.9%,按每户人口数计量20.5%。
本文进一步对垃圾分类处理支付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支付金额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
对WTP金额有显著影响的是年龄、是否是本地人、年薪,年龄呈负相关,是否是本地人、年薪呈正相关。受访者年龄越高,愿意支付的金额越低;是本地人的受访者,愿意支付的金额越高;受访者年薪越高,愿意支付的金额越高。
(1)支付意愿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表明南宁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意愿较强,但仍有少部分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支付该费用,认为该费用不应由自己承担。说明其期望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垃圾分类管理,而缺乏环境保护的自主参与意识,即在居民的潜意识中仍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治理环境。
(2)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调查的统计分析表明年龄越高,垃圾分类支付意愿越小,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年龄越高,社会阅历越丰富,消费行为趋于保守。南宁市垃圾分类政策的刚性推行阶段起步较晚,年轻群体更容易接受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化的趋势,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途径更广泛,年轻群体更愿意支付垃圾分类处理费用。
(1)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年薪对南宁市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支付意愿的影响最大,同时是否为本地人与WTP金额有正影响。本地人对南宁市的归属感较高,相较于非本地人的居民而言,更重视南宁市生活环境的改善。年龄越高的受访者愿意支付的WTP金额越低,主要原因在于受访者年龄越大,与之匹配的经济自由度越低。
(2)支付方式和收费方式。
多数受访者希望采取单独缴纳垃圾处理费的方式支付每月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费用,这种公开透明的支付方式能够促使居民更关注垃圾分类处理的水平和质量,更受受访者的欢迎。此外,更多受访者愿意接受按户计量的收费方式,此类收费方式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居民在缴费问题上有据可依,减少缴费纠纷。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和管理系统,提高政策执行灵活度制定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灵活度,加强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垃圾投放运输和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政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本。为达到高质量的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费用与处理效果等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并加强对垃圾处理全过程的监督,使垃圾管理系统得到有效改善。
实行差异化垃圾收费标准目前南宁市垃圾收费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但仍存在社会资本参与不足、政府财政压力大等问题。政府应充分结合居民的垃圾分类支付意愿,制定合理科学的生活垃圾收费标准。实行差异化的垃圾收费标准,提高混合垃圾收费标准,改变单一收费模式,在不同地区采用按户计量、按垃圾量计量等收费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运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生活垃圾从源头上减量。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垃圾分类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需重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在宣传方式上提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实施路径。例如新兴媒体融合化、宣传媒介多元化、公益服务常态化等;在宣传内容上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必要性和受益性的认知水平,强化居民的环境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