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赵 玥
“一涨一停”,对化工行业影响不一。如何确保“双碳”目标下化工行业的不跑偏?值得探讨。
特邀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国华……………………………………………………………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原技术总监、原总裁高级顾问
张松臣………………………………………………………………………………………………………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
曲睿晶………………………………………………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联盟战略决策委员会主任,碳中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顾问
一边是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暴涨,一边是一些城市拉闸限电,导致部分企业停产。如此“涨停”夹击,让往年的“金九银十”的化工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样的情形,对我国的化工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化工行业下一步将面临哪些危机?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又将如何把握机会?对此,本刊特邀业内专家各抒己见。
中国石油石化:近期多地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各位专家请介绍一下我国化工行业的情况?
曲睿晶:据我了解,拉闸限电的现象对全国化工园区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中小化工园区,包括精细化工园区大多是开三停四或者开四停三的情况,不能按照设计满负荷生产。这样一来,就对设备和装置的影响很大,对操作工人劳动保护和安全应急、环境保护设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江苏一家生产硝化棉的企业,产能占到全国的20%,所有环保设施是按照满负荷5000 吨建设的,但由于限电不能满负荷生产,不仅难以完成生产任务,而且环保设施和维护人员费用不能减,成本急剧上升。
李国华:我专门对全国20 家左右大型化工园区做了个简单的调研,包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河北、辽宁地区的化工园区。相对来说,对这些大型化工园区和企业的影响较小,基本可以正常运行。暂停生产的都是个别小企业,对一些高耗能企业用电受限,影响不一。
这些大型的化工园区和企业之所以受影响小,一是政府部分提前部署,保障了它们的顺利运行;二是它们根据用电负荷做了有序安排,比如采用自发电,提前购买绿电;还有的将年底检修提前,用电量大大降低。但也有受影响较小的化工园区表示,总体上年底前电量负荷将普遍超载,一般工业用电还将短缺,企业受用电影响产能发挥不足的现象将持续。
中国石油石化:拉闸限电会产生哪些影响?
周宏春:这一轮拉闸限电的主要因素,在于一些地区按照环保督察的要求大批关闭煤矿,导致煤价上涨,以及部分省市为了“能耗双控”进行一刀切。
这些对外界传递的信号,对地方舆论的影响和经济增长信心上造成的损失很大。能源发展目标应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们有时过于片面地只看能效指标、环保指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曲睿晶:今年拉闸限电范围广、影响大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对“双碳”目标和内涵的误读,“大跃进”“抢跑”“运动式”“一刀切”减碳现象叠加,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的非恶性慢性病变异成了急性病、恶性病,必须纠偏。
在“双碳”目标下,拉闸限电对减排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弊无利。从表面数据上看,停电也许可以促使第四季度耗电量大幅下降。但问题在于,停电之后企业还是会想办法完成既定的任务订单,但很可能去寻找替代方案以减少生产损失和缓解生活不便,这样一来有可能导致比原来电网供电的耗能和成本更高。
李国华:我了解的情况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对部分新建项目有影响,项目能评已经成为开工前的前置条件。二是因为能耗指标进一步卡紧,一些未获批的煤化工项目推进较慢,甚至搁置。三是因为煤价上涨,一些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强。
DISCOURSE
今年拉闸限电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抢跑”“运动式”“一刀切”减碳现象叠加,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的非恶性慢性病变异成了急性病、恶性病,必须纠偏。
中国石油石化: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简称《通知》),2021年10月15日起实施。其中,除将现行的浮动比例扩大至20%外,特别提出高耗能企业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的限制。有人认为,这会增加能源成本,给化工行业企业带来危机。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曲睿晶:这是目前保证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临时举措,也会在保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倒逼企业节能、减污、降碳。化工行业的特点是长周期运行决定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安全性、环境友好性,最后综合体现在经济性方面。也就是说,交易电价上浮会影响一些像电石和煤制油这些对化石资源、能源严重依赖的化工分支行业,但对优化功能和精细化工影响占比是可控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拉闸限电,只要不强行开三停四或开四停三,就能够保证化工企业连续生产,目前是可以接受的。
李国华:我不太赞同危机一说。整个市场是互相作用、相互调剂的。成本增长后,售价势必随之上涨,对化工企业不是坏事。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最后产品的总量控制。如果总量没调剂好,生产太多,最后可能还会卖不掉。它考验的是政府管控调剂的手段和市场经济的活力。总体来说,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
中国石油石化:现在一些文件,列出了一些所谓的高排放、高耗能行业,也就是“两高”行业。这其中就包含化工行业,受到较大限制,引起一定争议。对此,各位怎么看?
周宏春:这个“两高”的划分,我是反对的。中国排前的高能耗行业,甚至包括煤炭、钢铁,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都是必要的。
化工是以能源作为原料的行业,这种以目录的形式划分“两高”,其界定是否科学需要讨论。划分“两高”不能脱离中国实情,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从而压缩了中国的发展空间。在化工领域,生产的很多产品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塑料,它是工业革命的成果,确实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怎么用社会进步的观点去评价是个问题。国家关于限塑的两个文件我都参与制定了,在塑料回收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的主张一直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两高”的划分上要按照中国国情,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李国华: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化工行业。我目前接触的很多化工园区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近年来,我参加过很多园区的项目评审,大多数园区都形成共识,引进项目前要进行专业评估,污染强度大、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投资再大也不允许进入园区。
可以说,高能耗项目我们要进行限制,但简单将其化为“两高”,是不尊重科学也不尊重实际的。
曲睿晶:不久前,化工行业专家李小平和杨斌在文章中指出:“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公报,石化行业的主要污染在水污染物领域;大气污染物方面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都不是主要的排放对象;工业固体废物不是主流行业,石化行业一直秉持‘吃干榨尽’,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走在了行业前列。”
我十分赞同这一观点。界定“两高”不能简单用“目录”来衡量,更不能简单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纵向比较,要和国际国内现有的优秀企业去对标,要从历史、现在、未来去看问题,下定义,做结论。
譬如,浙江华欣新材料公司每生产一吨彩色丝替代传统印染,可以节电8360 度,节水180 吨,减少化工染辅料130 公斤。一家化工企业用节能环保创新工艺技术,替代了传统化工和纺织印染需七家企业来共同实现的产能,且排放低于这七家,化工行业何来“两高”?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甚至说是一骑绝尘,谈何“两高”呢!
中国石油石化:“双碳”目标下,企业和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松臣:我认为,一是安全环保规范化背景下行业格局优化,“双碳”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先企业优势,强者恒强趋势愈明确。
二是随着国内环保与安全生产要求不断提高,部分企业难以正常开工,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国内石油和化工规模以上企业数量2016 年以来持续减少。
三是从长期看,国内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正由过往“高投资、高增长”的态势转向为“行业集中度提升、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新常态。比如,政策层面对涉及“两高”的化工项目审批和核查未来会进一步收紧,而对于能够缓解中国“两高”发展的,比如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的项目则更利于发展和投入。
李国华:9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时,对我们煤化工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极其完整、极其前瞻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我国煤化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是一个信号,会对我国煤炭、煤化工等方面有个新的认识。包括下一步如何运用技术实现清洁煤,保障能源。化工行业在“双碳”目标下,也有利于促进高耗能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尊重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化工企业也必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有哪些误区?
周宏春:我专门针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误区写了一篇文章,提出要坚持系统谋划,分七个方面阐释。其中,我们要兼顾近期和长期,以免“攀高峰”增加碳中和目标实现难度。有人想先“攀高峰”再实现碳中和,尚未认识到两个目标的紧密联系。一些地方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尚未涉及碳达峰问题,仍在高碳路径上谋发展,规划了不少煤炭、钢铁、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十四五”期间,如果煤电、煤化工、石油石化项目上得过多,难免会被高碳“锁定”,导致使用寿命在30 至40 年的能源和交通等设施过早报废;如果碳达峰时的峰值过高,就会增加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难度。
供图/胡庆明 付 松 视觉中国
另外,要紧扣碳达峰核心要素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能源是碳达峰的核心。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体系要更清洁、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更可持续。由于我国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人口素质尤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国外不同,既有预测成果大多基于现有经济结构、技术、先发国家经验,难以支撑我国能源发展决策。我们不能以昨天的眼光看待能源转型,而要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
同时,要以碳中和为统领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国家虽已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减污降碳等政策措施的协同性依然不够。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分部门实施,交叉重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念,没有体现在大气、污水、固废、土壤污染的治理实践中。
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节能减排降碳的效益协同。一是将绿色转型与经济振兴结合起来,推动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脱碳,加速工业部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强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协同,实现化石能源消费的总量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机统一,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三是新增投资应更多用于符合绿色标准的项目。当前,投资不仅要产生短期效益,而且要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我们在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时,必须走出认识误区,探索符合国情的碳达峰碳中和模式,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范式。
中国石油石化:在“双碳”目标下,化工行业的限制越来越多,下一步会有什么发展机会?
张松臣:“双碳”政策催生大量化工行业新业务机会,未来在新能源、化工、交通、建筑及领域化工产品应用前景广阔。
预计2060 年我国的非化石能源渗透率为85%,发电量从目前的75GW上升至220GW;光伏及风能发电将成为碳中和的主要动力。氢能的开发利用,是作为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的化学品种类包括:碳纤维、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等。此外,与可降解塑料、废旧资源回收领域相关化学品的需求将实现快速增长。按照双碳目标下重点行业的发展速度测算,预计未来10 年中国市场有约1.4 万亿元的新增化学品的市场空间。
曲睿晶:要充分认识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尊重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重新确立化工行业的市场地位,科学准确把握化工行业生产经营脉络,对在册合规化工企业保供、保能、保水、保汽、保排、保运。由此,让我国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化工企业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