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赣州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桥梁墩柱工程属于系统性工程,在项目施工的阶段中通常会受到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的影响出现偏差问题,一旦桥梁墩柱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桥梁的安全系数下降,影响到桥梁结构的正常开展。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对桥梁墩柱纠偏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研究,寻找出更为有效的纠偏处理方案意义重大。
某桥梁项目的左、右线分别设计10 孔30m、11 孔30m 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 梁结构形式,桥面的净宽度尺寸为11.5m,横向结构上安装有5 片T 梁的结构,有1.8m 双柱式桥梁形式,该项目属于当地重要交通设施,需要加强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桥梁运行水平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掌握地层分部的特性,掌握墩柱出现偏位的主要原因,具体为如下两点:一是外因:墩柱两侧出现填土高度差过大的情况,导致土体出现侧向位移,墩柱驳岸主动区一侧进行反复多次的填土作业,而且施工中应用大型机械碾压处理,墩柱受到的土压力也会升高,两侧会形成较大的净土压力;被动区一侧需要进行清淤、导流管道施工等,将填土清理干净,有效降低土压力的作用,会造成两侧存在较高的净土压力差作用,从而导致土体出现了侧向位移的情况。二是内因:地基结构使用的是厚度较大的软土,侧向抗压能力不足。经过现场勘察发现,有些墩柱桩基周边有厚度超过17m 的淤泥土层,流塑桩、含水量高、饱和性强、承载性能较差,所以在规定深度范围内的河道一侧被动土体的被动土压力比较低,墩柱两侧填土高度差较大的情况下,受到不均匀压力的持续作用,会形成侧向推挤的问题,造成桩基发生侧向位移的情况,这是出现桩基和墩柱偏移的主要原因。测斜管经过监测之后获得数据信息,桩基水平位移出现在淤泥结构内。因此,为了保证桥梁运行的安全性,要做好墩柱与桩基的纠偏处理,并且完成该结构的加固处理,以促进总体性能的提升[1]。
在桥梁墩柱施工的阶段中,针对偏差问题要科学地设定纠偏方案,并且在处理的阶段中对于涉及的偏差数据进行核对,以保证各方面的施工效果达到实际需要。
纠偏工作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组合进行,通过驳岸侧主动区卸荷、应力消除以及喷射软土等方式,并且将损坏的旧支座进行更换,以确保其结构性能符合要求。
3.1.1 主动区进行卸载处理工作,应该防止给周边区域内的墩柱结构造成负面的影响,主动区绿化带的填土结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在卸载完成之后进行放坡作业。第一、二级的坡顶面应该从原填土地面卸载到标高为7.0m、14.0m 的平台上,坡度应该设定为1∶2、1∶1.5 的比例,同时还要确保承台结构开挖到底面的深度要求。卸载整平处理环节,卸土的顺序严格控制,逐一进行卸载处理,并且卸载的阶段应该使用机械进行,和墩柱保持较高的距离。此外,土方需要及时将其运输到规定位置上,防止因为堆载而给其他墩柱结构造成不良影响[2]。
3.1.2 支座托换以及滚动装置安装环节,需要在卸载结束后,各项监测数据达到稳定的要求,就可以实施该项操作。为了有效预防制作转换而造成的墩柱偏位更加的严重,需要在转换为滚动装置之前,确保纠偏千斤顶安装到规定位置,并且完成顶紧处理,让整个制作的转换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不会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3]。
3.1.3 钻孔应力解除。为了能够有效防止给墩柱基桩形成过大的主动土应力作用,需要对于基桩临近主动区的一侧部位上的淤泥层实施处理,消除钻孔应力的持续性作用,并且设置孔径为180mm,利用勘察钻机对于该结构进行冲洗钻进施工,就是在钻进的同时还要冲洗处理,以去除淤泥结构。为了使得纠偏同步,达到协调性要求,防止给墩柱、桩基造成二次伤害和问题,需要在纠偏操作环节对称地钻孔施工,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
3.1.4 墩柱顶水平顶推需要在支座荷载传输到滚轴装置上实施,将限位装置拆除掉,通过手动油枪的方法及时进行千斤顶的纠偏处理,通过型钢抱箍进行受力。其一,根据每一次10kN 实施逐级增加压力的方式,最大压力承载性能不足150kN。其二,每一级加压完成之后,只要是墩柱达到稳定状态就不需要再进行加压处理,直到结构性能达到要求。其三,每次墩柱位移按照10mm 的要求进行,在距离滚动轴有10mm 的位置上需要设置限位块,防止不会发生二次移动,从而导致损伤问题。千斤顶顶紧,其最终纠偏压力为7MPa。
3.1.5 被动区高压旋喷桩加固施工。墩顶水平推施工作业环节,通过实施被动区土体的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施工,其应用的是双重管施工方式,旋喷作业浆液的压力为25MPa,桩体结构和承台的距离控制在1m 左右,并且设置1 排的结构。为了有效预防出现高压旋喷环节产生桩基扰动的影响,需要做好施工工序的控制,采取对称作业施工方式,并且随时进行墩柱运行情况的监测,提高结构的应用效果。此外在该项作业的阶段中,需要根据工艺规范需求,对桥墩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针对存在偏差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提高施工质量[4]。
3.1.6 支座更换及保护。在墩柱纠偏工作完成符合要求之后,就要将纠偏型钢和千斤顶的结构拆除,然后进行上下钢盆支座的检查,达到水平状态,同时进行顶升反向操作,确保支座受力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墩顶上安装观察点,了解纠偏之后出现的位移情况,直到整个墩柱结构加固全部结束。纠偏工作结束后,墩柱周边不需要再次进行堆载作业。如果城市绿化项目,要进行填土处理,且要落实地基加固施工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性能合格,不会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在整个纠偏工作施工环节,在墩柱上设置1、2 两个位移监测点,对于纠偏的情况做好动态化监控管理,实现全过程监控纠偏效果,了解纠偏的质量。经过现场的分析发现,以监测数据作为基础,综合采用纠偏的方式,墩柱不同部位上的测点回位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说明墩柱的整体回位是比较均匀的。应力解除孔在施工结束后,墩柱开始回位状态,但是此时的回位量是比较小的,到最终的解除孔全部施工完毕,回位量只有28mm,但是依然可以给后续的旋喷桩以及千斤顶纠偏提供稳定的空间。高压旋喷桩的施工环节,联合墩顶顶推给墩柱回位纠偏处理,发现其成桩之后,墩顶回位量能够达到299mm,然后在水平推力的持续性作用影响之下,墩柱开始持续性的小幅度回位。到最终的纠偏完成,测量点1、2 累计回位量分别是310mm、230mm,与相同位置上绝对值是比较相近的,并且桥墩的垂直度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纠偏工作全部完成之后,需要做好墩柱和桩基的低应变无损检测的工作,发现墩柱、桩身结构是完整的,没有存在任何的缺陷问题,这就表示纠偏工作的开展没有给墩柱、桩基产生任何的负面影响。同时,因为桩侧土体应用旋喷注浆加固的方式,桩侧摩阻力的增加比较明显,桩基承载性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为了避免纠偏的环节出现土体变形而影响墩柱的结构性能,需要在主动区和墩柱7m 距离的位置上安装测斜管,以了解主动区内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在施工全部完成之后,测斜管数据并未发生任何变化,表示纠偏没有影响土体结构[5]。
本文以某桥梁项目其中一个墩柱的偏位情况为案例分析,了解偏位形成原因,总结出纠偏实施方案,及时将墩柱复位,纠偏质量性能良好。对于厚度较大且软弱的桩基来说,因为两侧存在不同的土压力,平衡性不足,容易出现偏位问题,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消除偏位的不利影响。如果已经出现偏位的情况,结合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纠偏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影响,替换原支座结构。通过最终的处理质量分析,纠偏效果良好,墩柱性能得到提升。但是也需要认识到,纠偏工作危险性较高,难度也比较大,需要综合分析各个方面因素,以确定最佳的纠偏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并且随时监控墩柱的运行情况,了解是否给墩柱产生不利影响,以提高总体的处理效果,为墩柱性能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