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洁
(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人民政府,河南 新乡 453314)
生态农业经济同时出现了局限性和开放性两个特征。局限性是指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时间较短,运行结构和体系建设存在很多不足,人均占有率低,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放性是指西方相对成熟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给我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借鉴学习这些先进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作保证。完善的政策体系立足于技术支持和专业管理。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明确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发挥监督和管理职能,建立协调与沟通机制,共同管理和监督生态农业建设,及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价值。
就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来看,相应的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首先表现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以及法律机制保障上,缺乏有关农业创新发展、科研成果权益分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从而降低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其次体现在农业经济的投资保障机制上,伴随农业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大多都是政府财政支持,一些乡镇龙头企业虽然也会参与部分农业生产项目的投资,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并且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缺乏大规模和集约化的生产发展方式。伴随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宽,并且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整合,培育区域性的农业支柱型产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同信息技术的融合,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农业经济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有待加强。不少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停留在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上,没有很好地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新兴产业的培育,农业经济仍然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和封闭性,缺乏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这必将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导致地区农业产值的下降,不利于地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1]。
农村农业经营者缺乏专业知识,而更多农业专业大学生则是选择去往大城市发展,农村的农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要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对农村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工作者的薪酬和福利,吸引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去往农村发展。
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大量地运用科学技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割机、自动播种等机器来代替人工劳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科技信息观测农作物的生长,及时分析各种数据,改良生产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相关单位和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农业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灌输,并且完善相关制度。当地政府要密切关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现有的农业种植状况,创新种植技术,合理地种植农作物,同时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提高农产品产地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的供应链,制定产地生产标准,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建立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发挥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其次,要在完善农产品产地供应的基础上,采取线上和线下销售结合的方式,实现市场空间的拓宽和地域的集聚,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对农业生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最后,健全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在新经济模式的引导下,培育地域性的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不断朝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迈进,带动农业产品价值链的增长,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首先,以互联网来打造“互联网+农业生产”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及时提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项动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和日益完善的物联网,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远程技术指导和综合信息服务,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次,借助于互联网实现对农业生产品牌的推广,建立线上销售渠道,比如农村淘宝、直播带货等,通过推广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的网络化经营和销售,从而打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成本,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生态农业的建设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能够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则需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推动当地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