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梅
(昌都市畜牧总站,西藏 昌都 854000)
西藏地区目前的牦牛养殖过程中仍以传统放养的方式为主,这种模式给牦牛提供的是纯天然的饲料,可以保证饲养出品质高的牦牛。但是,这种模式适用于牧草生长良好的情况下,若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则不利于牧草生长,或者无法为牦牛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为此,在牦牛养殖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养殖观念的转变,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重视先进养殖理念、技术的学习,并根据当地牦牛养殖的实际情况、需求一边做好放牧工作,一边及时补充饲料。要求一年中的饲料供应必须平衡,满足牦牛所摄入的各种养分需求,积极推进科学的养殖、管理,保证牦牛养殖业能够真正实现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在西藏,牦牛养殖十分依赖自然环境,基本位于草、水附近,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进行放牧,但是也会造成许多不好的影响,如养殖地过于集中、农牧民之间不具备购入与培育优质牦牛品种的意识,相应地很难提高牦牛养殖的整体质量,对于良好口碑的建立十分不利[1]。基于此,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积极应用纯化复壮技术,如此一来有助于牦牛生长周期的缩短、养殖效率的提高,还能够为牦牛品质提供充足的保障。在实际培育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强化分析与研究牦牛的各个部分,即产肉、产牛、产毛。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遗传分析,有助于本品种选育,从而从根本上为牦牛养殖质量提供充足的保障。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推广优良种牦牛,在技术支持下利用各地市种畜场对现有优良牦牛品种进行选育扩繁,培育出更好的种公牛,以此可以向区域养殖中积极推广优质牦牛品种,还可以在藏区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改良牦牛品种,及时淘汰不好的品种。
以往牦牛养殖主要在于放牧,牦牛生存多依赖草,因此存在很多限制因素,且无法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基于此,在发展生态牦牛养殖业的过程中,有必要积极地培育人工操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且确保不会影响到草的产出。
在牦牛生态养殖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将市场信息准确地反馈给广大农牧民,特别是与牦牛产品有关的需求信息,促进其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防止出现盲目扩大养殖的情况,避免在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出现牦牛产品滞销、价格下降的情况,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地方政府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对流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及时发布与之相关的市场信息,借助电脑、手机可以帮助农牧民实时查看,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宣传、网络平台来推送消息,以此可以帮助农牧民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实现科学养殖,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农牧民的经济收入[2]。
(1)政府有必要扶持草场、草地的发展,针对一些单位的草场用地需要提供政策上的帮扶,诸如牦牛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等,明确养殖户的用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鼓励其以合作社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设计,以此才能更好地落实我国生态减畜政策。(2)支持牦牛养殖户办理防疫合格证与营业执照,优先为个体养殖单位或养殖户提供一个绿色通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证件办理流程。(3)政策方面的补贴,致力于牦牛生态养殖补贴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增加出栏补贴,以此可以有效地规避储量多、出栏少的情况,提高出栏率、提高养殖质量,还可以帮助草场更好地缓解压力。
为促进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积极培训牦牛养殖户与兽医,使其掌握一定养殖技术,且培训内容通常涉及诸多内容,诸如饲草种植技术、饲草技术、疫情防治技术、饲料加工存储技术等,在各种传播媒介的帮助下实现对牦牛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诸如电视媒体、广告、微博等,以此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牦牛养殖者养殖水平的提高,确保牧区牦牛养殖的专业化程度更高[3]。由于牦牛产品肉质比较鲜美,自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对于牦牛生产加工企业而言,有必要严格按照牦牛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深度开发,研制出极具经济价值的牦牛产品,这对于提高牦牛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打造特色牦牛品牌、促进牦牛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缺少资金,导致许多牧民很难顺利地开展牦牛养殖业,为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国家有必要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为牧民、合作社、生产企业发放融资贷款,诸如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等,确保能够顺利地开展牦牛生产。有必要设置牦牛保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牧民、合作社、牦牛生产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从而不断降低牦牛生产风险,安全地运营牦牛产业。
牦牛生态养殖具有纯天然、无公害的特点,且肉质比较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因此深受广大民众的喜欢。同时,牦牛的毛皮可以制作大衣,这些都是牦牛基本的商品价值属性。因此,为提高牦牛产品的附加值,有必要深度开发牦牛在皮毛、畜肉等方面的价值,重视“农户+合资+企业”产业模式的积极探索,鼓励企业对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重视本地牦牛特色品牌的打造[4]。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发展高原牦牛生态养殖产业,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视健康养殖模式的积极探索与推进,加大推广与应用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力度,重视传统放牧养殖模式的转变。地方政府强化协调各方面的工作,确保牦牛生态养殖产业能够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