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民
2020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中心小学踏上了独立办学的新征程。时隔16年,西樵镇中心小学再次扬帆远航。这里日日夜夜上演着无数个动人故事,行走着无数个鲜活人物,留下了无数个美好瞬间,他们似星辉,如花火,是明灯,展现了以身作则、敬业奉献、孜孜以求的教师精神。
一盏心灯守光明
周一,全校师生朝气蓬勃地参加升旗仪式。不同于其他整齐、方正的队列,一年级学生旁边总有两列“奇怪”的队伍,他们的个子参差不齐,敬礼的姿势也不够标准,这就是中心小学的特教班。这个特殊班级的创立源于一位坚强勇敢的母亲、一名大爱无私的教师。
十六年前,尚在襁褓的双胞胎女儿意外失明,无数次寻医问药无果后,这位母亲选择了坚强、乐观。女儿虽有缺陷,但同样值得拥有美好的人生,怀抱着这种信念,她阅读专业书籍、请教专业人士、参加专业培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对双胞胎姐妹长成了活泼自信、多才多艺的大姑娘,陈艳梅老师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陈老师组建普特共融团队,有效开展特教班与普通班的融合活动,帮助特殊孩子建立自信;她手不释卷地钻研学习,用专业知识武装、提升自己;她抽空探访特殊家庭,积极与家长沟通,制定适合孩子的成长方案……
春暖秋寒二十四载,她朴素大方、温和坚定,以爱的名义、善的举动,学其所需,专其所长,尽其所能,扛起了我校特殊教育的大旗,在三尺讲台上站成了一座巍巍灯塔,驱散了特殊家庭的阴霾,照亮了折翼天使的人生航向。
两肩担当护安宁
下午三点,大雨倾盆,老旧的下水道不堪重负,很快,校道上积起了一个个水洼。雨幕之中,一个身影披着薄薄的雨衣,一手撑伞,一手拿钳子,弯腰吃力地清理渠道。几番动作之后,他干脆下到管道里,污水漫过高筒雨靴,偏斜的雨丝浇湿了头发和脸,直到渠道畅通、积水退去,他才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这个可敬的人儿不是别人,正是后勤部主任陈老师,我们称他为“陈总”。作为学校的大管家,陈主任担负着修理水电门窗、处理表格杂务、值勤检查等重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主任身先士卒,带头坚守工作岗位。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从建立师生名册,做好摸底排查,到跟踪师生每日身体状况,规范班级信息收集流程,他从不轻视懈怠,认真细致地做好统计和报备工作。物资缺乏时,他想尽办法购置防疫用品,与后勤人员自主设计安装了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竭力保护校园安全。
他加班加点地邮寄教材,收集、录入、统计、分析、检查、分发……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只为把教材及时送到学生手中。陈主任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地坚守着,有着不平凡的情操。
三更未眠梦为马
这已经是小潘老师挑灯夜战的第三个晚上了。为了在下周的镇级技能比赛中拔得头筹,争取区级比赛的名额,她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花大量时间去钻研资料、打磨课件、看课标和教参,为答辩做准备。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小潘老师以十二万分的精神和努力积极备赛,展现了青年教师勇于接受挑战、上进积极的精神。
小潘老师毕业两年多,年纪轻轻教学成绩颇为出众,离不开她的勤勉和好学。被安排到二年级时,认真的她顿时有些慌了,生怕教不好、教不准、教不透。于是便抱着课本去请教,生字怎么教、笔记怎么写、预习怎么做,事无巨细,又去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看教参,自己归纳梳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会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不断武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育人方法,才能用自己的“长流水”去灌注孩子的“一桶水”。从小潘老师身上,我看到了焚膏继晷、精益求精的情深,看到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教育理想。
四季晴雨身垂范
上午十一点,一年级的学生排着队来到食堂。黑压压的人群中,小玲老师总能被一眼認出来——坐得最端正,吃得最认真的就是她。小玲老师一向用行动来教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们看着她自然也停下了手上的小动作,合上了光顾讲话的小嘴巴,一心一意地吃饭。
从教二十七年,小玲老师有着用自身言行无声影响学生、无痕教化学生的神奇魔力。都说她班上的学生尤其文明有礼,那是因为她从来都是温声细语,学生自然不会恶言伤人;她总是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便学会和老师同学热情地打招呼;她的脸上笑意盈盈,学生也乐观开朗地对待生活;她看到垃圾会弯腰捡起来,学生便懂得保持整洁人人有责;她中午看班总会带上一本书翻阅,学生也像她一样沉浸在阅读的小世界里。她如微风般温柔和煦,一颦一笑滋润孩童心田,如春雨般润物无声,一言一行诠释为人师表。
“师德”二字不是活在专题会议里,也不是活在文件精神中,更不是活在宣传标语间,而是真真切切体现在教师的育人之路上,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师德,用自己的职业生涯书写师德。他们是点点星辉,并不耀眼,却点缀了整个夜空;他们是盏盏明灯,并不炽热,却照亮了整个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