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项目式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

2021-12-08 03:43杨昀丁夏男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风蚀沙丘特征

杨昀 丁夏男

一、PBL概述

PBL根据一系列以项目形式呈现的教学法,鼓励学生围绕复杂而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设计、规划进行小组合作,以自主学习成果的达成作为任务达标。

二、PBL项目式的教学流程

1.学习支撑。

技术对PBL的支撑,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个流程,对教师而言,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与环境,对学生来说,是巧妙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

2.小组合作。

PBL项目式学习中,师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学习者自主研究。

PBL项目式学习要给学生一个提问、查找资料的机会,创设问题式学习环境。

4.真实场景。

PBL要求设计教学场景的完整方式,尝试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会尽最大能力为学生提供与真正的研究环境相同或相似的情境。

5.催动问题。

问题来自生活实际,既是学习的起步,又可以组织和诱发学生的学习活动。

6.不断反思。

师生在此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思考,包括研究学习任务的有效性,以及再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7.交流展示。

学生要向他人展示或者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生生、师生之间就最终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8.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PBL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依存的。学生在每完成一个步骤时,都需要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

三、PBL项目式地理教学设计的实例研究

笔者以《风成地貌》的教学为例,对PBL项目式地理教学设计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与思考,其设计与教学组织过程如下。

1.小组合作、學习者自主研究、催动问题。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明晰有关概念:如风成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等。

2.课堂展示。

(1)丝绸之路欣赏美。

相声演员闫鹤翔(壮壮)和他的朋友哈雷盟主带领着摩托车队重走陆上丝绸之路。壮壮在骑行的过程中分享了好多图片,这些图片分别属于什么地貌类型?

(2)常见的风力侵蚀地貌。

①(连一连)

②风蚀蘑菇形态特征是______,导致这种形态特征的原因是______。

③对比风蚀柱和风蚀蘑菇,二者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哪些差异。

风蚀柱形态特征:上下宽窄相近;风蚀蘑菇形态特征:上部宽、下部窄。

④描述分析:雅丹地貌(风蚀垄槽)和风蚀洼地,二者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哪些差异。

雅丹地貌(风蚀垄槽)的形态特征: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风蚀洼地的形态特征: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⑤结合沙丘的景观图画出沙丘的示意图,并研究沙垄的形成。

探究活动一:我国风沙地貌的主要成因(学习支撑)。

问题1:读《中国地貌类型图》,分析我国风沙地貌的分布位置。

问题2:观察思考风蚀地貌、风积地貌、风沙地貌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大风日数多形成了风蚀地貌、风积地貌、风沙地貌;植被具有防风固沙作用。

探究活动二:新月形沙丘地貌探究。

1.画出沙丘剖面图(学生利用太空泥做出新月形沙丘的模型,并做出截面图)。

展示学生的成果:

2.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3.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4.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垂直。

四、PBL项目式地理教学聚焦点的思考

1.聚焦情境。

本设计所依托的情境是相声演员闫鹤翔(壮壮)和他的朋友哈雷盟主带领着摩托车队重走陆上丝绸之路的真实案例。这个情境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在从东向西的研学旅行中,经历了比较典型的风成地貌,这些地貌的识别在视觉上给学生强大的冲击力,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行为。

2.聚焦问题。

本设计从六个学生项目活动出发,引导学生识别、归类、分析、综合研究风成地貌,最后把项目的落在揭示“风沙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上,实现了人地协调观的升华。

3.聚焦过程。

本设计基于项目活动学习,通过小组活动、教师点拨、生生互动,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为PBL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中的研究提供一些可能性探索。

注: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所立项课题《新媒体技术下基于PBL项目式教学实施路径研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2019-R-7788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风蚀沙丘特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沙丘
如何表达“特征”
会弹琴的沙丘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与披碱草对耕地风蚀的影响差异
抓住特征巧观察
沙丘
国庆记忆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