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育趋势,要以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为主,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历史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舍弃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注重创建师生互动的课堂,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导入,强调互动方式
历史学习的内容其实就是我们的世界,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都与每个人有着紧密联系,这也是历史教学的关键点。以往,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只是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新课,导致学生觉得枯燥与乏味,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教学,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后续互动教学的进行。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并配上悲壮、愤慨的背景音乐,制造凝重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用压抑、悲愤的语调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叙述出来,并在课件上展示出有关日军侵华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并对侵略者产生憎恨的情感,激发其爱国情感。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也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可见,教师如果能够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相关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后续互动教学的开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互动体验
问题解答也是吸收知识的一种方式,且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交替进行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先提出一个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电,会是什么样呢?”听到问题,学生们纷纷开始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听到较为满意的回答时,要给予学生回应:“你说得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仿佛在与自己进行交流讨论,就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看法。同时,讲解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使得互动教学能够得到延伸。因此,要想创建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师就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在关键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相关知识,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三、了解学生基础,巩固互动效果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也不是部分优秀生的课堂,而是所有师生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提问成绩较好的学生,要给其他层次的学生一定的机会,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尝试参与课堂,保证互动课堂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隋唐英雄传》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邀请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如果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进行引导。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有较为明确的方向,也会尝试着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会更加愿意主动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打造和谐的互动课堂,教师就要给予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更多关注,使成绩落后的学生有动力进行学习,从而使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也会更好。
要想创建初中历史高效互动课堂,教师就要有效利用情境導入,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关注学生情况,使得师生互动的方式、过程更加有效,从而打造和谐、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