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急促的生活节奏中,短暂获得精神自由的解放,成为人们积极倡导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现代旅游的开发加快,在所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商业化程度过重导致生态旅游管理难以有序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自然保护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主要是从广义方面讲述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址等受保护的地区如何做好生态旅游的管理。通过以“开发与保护”为主题进行分析,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管理探究。而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主要分为三类: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
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主要是以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統作为保护对象。这类保护区有着不可逆转的保护特征,一旦过度开发该类自然生态保护区,则将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在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自然景观类保护区深受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在领略自然美景中能很好地被带入其中,在生物群体中能感受植物与动物那种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在不同等级的物种之间能感受差异化所形成的巨大魅力。野生类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针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正在加大,很多自然保护区的开放程度是受限的,会根据野生动物存在的现状去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作为飞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模式迅速,游览方式也在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不断更新。跟团游、自驾游、穷游、研学游、康养娱乐游等旅游方式层出不穷,旅游管理也在不断地扩大管理范畴,相较于团队游的旅游方式,其他方式旅游活动自由性会更大,难以在有效的引导中合理进行活动,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加之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会存在一些差异,就会导致相关问题的产生,可能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就会导致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破坏。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管理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自然风景区或其他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线路,实行以生态系统保护为目标的管理决策过程。做好生态旅游管理能够有效地助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活动不断追求的发展方式,也是本文将着重探讨的内容。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秉持以下发展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过程中,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做好保护工作,让一切旅游活动能在有效的活动开发中有效进行,才是做好现代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管理的自身属性就有很多利益主体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开展旅游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带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管理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开发借助旅游活动的科学开展,能够带动当地的生产、服务、开发等环节,提高当地的就业机会,扩大生产服务的活动范围,吸引更多地区的人前来参观游览,联动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前提是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不能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大,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出现过重的商业化趋势,要始终把握好生态旅游管理中对经济开发的度。
2.生产、服务、管理生态化
在发展旅游活动过程中,对经济的开发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以符合生态环境主题进行创新性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打造“网红产品”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生产的过程也充分彰显当地生态旅游的特征,做好产品效益的宣传与保护。从产品材料的选定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设计。既要结合当地旅游文化的特色,也要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可以根据生态环境的特征,从环境整体的配合上,去开发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3.管理与自主服务意识相结合
旅游是具有个人性质的活动,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提高旅游消费者自身的环保意识,参与到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保持良好的旅游习惯与旅游意识,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当地旅游生态环境,积极服从当地旅游活动管理规范。当然,除了游客自身在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的积极贯彻中,还要依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加强可持续发展。在自然保护区要多设置公告牌、提示牌,建立生态旅游管理区,为游客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务。在加强宣传带动游客自主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做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将游客参观游览的责任与保护区管理的义务相结合,多方位提升生态旅游的管理。
做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经济管理手段
可以通过调节自然保护区的门票价格,来控制保护区载客容量,使游客参观体验感受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之间有一个良性的平衡点,这是调节旅游高峰期的有效措施。在加强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可以灵活调节或改变职工工资发放的模式,可以重点提高为生态旅游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奖励工资,对缺乏生态管理的职工实行惩罚措施,可以适当扣除一定工资,或者采取劳动惩罚等措施,来激励和带动员工对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相关旅游景区开发企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实行经济政策的倾斜,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来激励更多的旅游景区开发者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商采取提高税收点来有效控制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
2.教育管理手段
学生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将在学校所学内容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都自觉参与到文明旅游的行列中。社会方面可以借助政策、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约束旅游消费者的活动行为,从法律红线上为生态保护架起一道可持续发展的防护线。景区管理方面实行“员工教化”,在日常旅游管理过程中培养员工自身的生态文明观,在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向游客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作中将文明旅游应用到实际的生态管理过程中。从教化到规定到强制等不同程度上去深化旅游活动者、旅游开发者、旅游管理者各自的职责与义务,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活动中。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执法人员与宣讲人员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人拧成一股绳参与到这项教育管理活动中。
3.科学技术管理手段
生态管理不仅是一项有关人员参与的活动,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的实施,能够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效率。借助远程网络控制设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与修复,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时可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开设数据库分享与支持系统,游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情况,也可以进行投诉与举报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监督者与保护者。
通过以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目前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能够在探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找到有效的措施,能够实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贯彻到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中,让生态旅游在经济效益的杠杆上与生态保护的杠杆上平衡发展,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实现双赢。
王渔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